浙江偏遠山區海島農村由于人口稀少、路途遙遠,市場商貿流通服務不足,群眾存在生產生活物資采購不便、農副產品銷售不暢等困難。為解決上述難題,浙江省供銷社從2021年開始,在山區海島縣部署開展“供富大篷車”工作,將自身組織優勢、服務優勢與山區海島群眾需求、鄉土資源有機結合,為偏遠山區海島群眾提供日用消費品下鄉、農產品進城、農資農技進村等便民服務,有效緩解群眾“買難、賣難、服務難”問題。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開通“供富大篷車”422輛,服務覆蓋38個山區海島縣(市、區),常態化服務402個鄉鎮、3038個偏遠自然村的118萬群眾,全年助農增收3.39億元。“供富大篷車”以看得見、摸得著、能對話的形式,為偏遠山區海島群眾送去了黨和政府的關懷,提升了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提供日用品下鄉服務,助力破解“買難”問題。針對偏遠山區海島老齡化、空心化特點,精準提供日用品下鄉服務,助力偏遠山區海島群眾生活消費從“時常不便”到“日常方便”。一是構建服務體系。通過整合縣域內現有日用消費品下鄉服務資源,建立由縣域分撥配送中心、日用消費品下鄉服務車和村服務點組成的服務體系,著力解決偏遠山區海島群眾購物遠、購物難問題。二是制定服務標準。編制并發布全省“供富大篷車”服務管理團體標準,對服務人員資質、服務內容等作出具體要求。設計并發布以“共富牛”為核心形象的全省“供富大篷車”標志標識體系,統一工作服和車身、銷售點等服務場所形象。三是規范運行管理。合理規劃并公布“供富大篷車”出車時間、行車路線和停留時間,確保偏遠村必到。設置監督電話,保障山村銷售商品與城區同質同價,防止假冒偽劣商品流入農村市場。平陽縣供銷社建設成立日用品下鄉專營公司,開通10條日用品下鄉服務專線,每周2次常態化開展日用品下鄉服務,服務覆蓋9個偏遠鄉鎮、135個偏遠山村,全年銷售日用品212萬元。
提供農產品進城服務,助力破解“賣難”問題。充分發揮“供富大篷車”聯農共富作用,帶動偏遠山區海島農產品走向大市場、賣出好價格。一是完善服務機制。通過整合縣域內現有農產品流通服務資源,建立由村固定收購點、農產品收購服務車、縣城分揀配送中心和若干銷售服務網點組成的服務體系,同時發揮鄉村“網格員”“供銷員”作用,提前公布收購農產品品種和價格,讓有出售農產品需求的山區海島群眾早做準備、心中有數,著力解決偏遠山區海島農產品出不去、價不優問題。天臺縣供銷社組建27人的“供銷員”隊伍,一對一服務27個片區,累計發布收購信息1.2萬余次。二是按農時規律開展收購。各地根據農時規律,通過舉辦“供富大篷車”高山蔬菜節、黃瓜節、玉米節等“土特產”收購季活動,有序開展特色農產品收購。2023年,全省“供富大篷車”收購農產品達3.39億元。三是助力產銷對接。各地通過對接大型商超、農貿市場、社區菜店、農家樂等主體,幫助打通“供富大篷車”銷售渠道。麗水市供銷社在30個社區設立“共享冰箱”,幫助“供富大篷車”農產品進社區;臨安縣供銷社打造“老郭說山寶”短視頻平臺,開展“供富大篷車”農產品直播帶貨,線上銷售突破1500多萬元;江山市供銷社注冊“江悅農”品牌,將碗窯咸菜、雙溪口茄子、周村辣椒、江山蜂蜜等特色鮮明、質量過硬的“土特產”推向更大市場。
提供其他綜合便民服務,助力破解“服務難”問題。“供富大篷車”以小切口牽引大服務,融合打造民生服務大品牌。一是農資農技進村。充分發揮供銷社農資資源優勢,以“供富大篷車”為平臺,下鄉開展農資供應、農技指導服務。磐安縣供銷社開通“安肥送”服務車,農資配送覆蓋全縣所有鄉鎮,流動上門提供農資、農技服務。二是關懷服務進村。集成物品代送、快遞收寄、服務代辦、文化下鄉等維系山區海島老人親情的關懷服務,使大篷車成為“鄉村關懷”的重要載體。江山市把“供富大篷車”服務電話號碼貼在墻上,群眾只需打一個電話,“供富大篷車”就開到家門口提供服務。云和縣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里的水澳頭村,“供富大篷車”每隔兩天就會上門服務,“供銷員”將村里30多位留守老人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已成了老人們的貼心人。三是助力產業發展。各地通過統一發放種子種苗、指導種植等方式,提升山區海島農產品的商品屬性和市場競爭力。武義縣供銷社為群眾提供宜種宜養“種苗套餐”,優選10多個品種的果蔬和土雞種苗統一發放給群眾,并進行全程生產指導和產后收購。2023年共組織1012戶農戶實施,總產值達到1000余萬元。
(浙江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