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 著墨和美鄉村 落筆農旅共融
時間:2024-09-02 11:17:25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今年以來,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以“農旅”深度融合促進鄉村振興為抓手,積極推動旅游與鄉村的自然資源、文化價值、生態環境、特色村落嫁接,有山、有水、有韻味的“魅力義安”日益彰顯。

  著墨于山水村落間

  打造長三角休閑度假的“后花園”

  繪好山水“重彩畫”,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依托鳳凰山、葉山、金山、瑤山等資源稟賦,總投資12億元,著力推進“江南銅谷”風景廊道建設,打造串聯全域的生態畫廊。鼓勵并加速推動永泉旅游度假區、梧桐花谷景區、夢思康百合莊園等家庭農莊發展建設,塑造“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研學教育+中醫藥康養”典范。用好長江IP,著力做好胥壩、老洲兩大江心洲生態保護,帶動濱江“長江灣里·圩洲風光”板塊發展;提升西聯水鄉之韻,持續布局水系水網水生態,創建“長江灣里·犁橋水鎮”休閑旅游度假區。

  繪就鄉村“宜居圖”,以環境“高顏值”提升旅居“幸福值”。堅持“尊重自然美、側重個性美、著重地域美”,開展村莊主題定位挖掘和設計工作,“夢里水鄉、古韻犁橋”“悠遠青銅源、相思鳳凰山”等“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美麗鄉村破繭重生、魅力彰顯。截至2023年底,高質量建成“高端引領型”村莊99個、“休閑旅游型”村莊21個、“普遍推廣型”村莊10個、打造美麗鄉村精品示范帶17條,實現全區美麗鄉村布點中心村建設全覆蓋。同步抓好古村落保護與開發,推動村莊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實現點上有風韻、線上有風光、面上有風景,著力彰顯山水銅韻的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

  致力于項目產業鏈

  提升旅游業多元共生的“活力值”

  夯實項目支撐,以“大景區”概念聯動全域旅游。加大文旅項目招引力度,每年設置1000萬元專項資金,通過“旅游+”,形成了“旅游一業突破,引領多業融合”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牛歌、竹馬燈等非遺進景入村,讓市民游客暢享文旅大餐;成功將鳳凰山、梧桐花谷、城山農夫園打造成A級景區,建成萬畝荷園等休閑農業基地50余家;通過“療養+度假+美食”模式,建成永泉旅游度假區、夢思康百合莊園等省級森林康養基地、中醫藥康養基地等;此外,犁橋水鎮夢幻燈光秀,讓旅游的科技感更足。

  蓄積產業動能,以“大業態”理念促進農旅融合。優化銅陵白姜、銅陵鳳丹產業基地布局,將兩大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地理標志特色農產品作為“三品一標”的重要內容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農業強國戰略等相關規劃,做好一片姜、一朵花“土特產”品牌文章。2023年,義安區成功爭創“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天門鎮入列“全國2023年農業產業強鎮”。借助“銅陵白姜生產種植系統”入列“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銅陵鳳丹栽培系統”入列“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東風,深度挖掘種質資源、文化傳承、景觀旅游等方面的多元價值,同時將遺產地作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目的地,開發休閑觀光、生態康養等項目,努力將遺產地的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價值,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聚焦消費流量點

  打造文創界“金名片”

  持續促進“消費”活力,把“人氣”變“財氣”。加強“產業+旅游+文創”特色聯動,扎實開展“皖美好味道·百縣名小吃”活動,進一步提升銅陵白姜等省級特色美食知名度,用糧袋子、菜園子、果盤子撬動鄉村旅游,積極推廣永泉“康養+旅游”、 梧桐花谷“農業+旅游”等模式,以犁橋水鎮為藍本,聯動天井小鎮、永泉小鎮等,發展“后備箱”經濟,點燃鄉村“煙火氣”,實現夜晚亮、人氣聚、商圈火,犁橋水鎮自2023年5月盛大開園以來,火爆出圈,成為現象級頂流IP,做到讓“過客”變“常客”,真正讓人“來了不想走、走了不空手”。

  持續掌握“流量”密碼,把“網紅”變“長紅”。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積極參加長三角各類文旅推介會,舉辦中國南方牡丹節、中國農民豐收節、田原藝術季、四季村晚等特色旅游主題文化活動。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創新創意視頻、直播互動、網紅打卡等形式,加強與知名門戶網站、社交平臺和文旅電商合作,講好義安故事,賣火農旅產品,實現“一業興、百業旺”。

  (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委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