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江西省于都縣 紅土地上長出新“硒”望
時間:2024-09-02 11:13:36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張昆 字號:【

  富硒大米、富硒雞蛋、富硒臍橙……走進中國·于都硒博館,各類富硒產品一排排整齊地陳列在展架上,這些對人們來說再尋常不過的農產品在江西于都因富含“硒”而成為了一張特色產業“新名片”,也為群眾致富增收點亮了美好“硒”望。

  于都是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地,也是一片“硒”望之地。近年來,江西省于都縣用好富硒土壤資源,創新產業發展方式,建設富硒品牌,帶動農工融合、農旅融合、農商融合,不斷健全完善農業全產業鏈,走出了一條“硒+”產業發展之路,實現了村集體和農戶雙增收。

  讓富硒優勢充分發揮

  “分布廣、含量高、易開發,富硒資源是于都一張閃亮的名片。”于都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龍波說。

  為用好富硒資源,推進富硒產業發展,于都縣編制了關于富硒產業的專項行動方案和團體標準。同時引進、培育、扶持了一批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推動政策與企業同向發力,將富硒資源特性打造成產業發展優勢。

  江西都夏園食品有限公司是于都引進的龍頭企業之一。走進都夏園公司的展廳,展柜上一瓶瓶貼著標簽的土壤樣本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這瓶是梓山鎮潭頭村的土壤,每公斤含硒0.37毫克;那瓶是禾豐鎮禾豐村的土壤,每公斤含硒0.44毫克。”都夏園公司副總經理邱晟向記者介紹,“我們對公司種植園區里的土壤進行采樣化驗,結果向顧客公開展示,在消費者心中樹立富硒印象。同時,我們也會根據這些數據施用有針對性的肥料,以保證土壤富硒特性充分發揮。”

  富硒西紅柿10元一斤、富硒綠殼蛋2元一個、富硒大米8元一斤……通過和中國農業大學于都教授工作站等科研機構合作,開發富硒食品和保健食品加工技術,都夏園公司為原本常見的產品注入“硒能量”,生產出的產品極具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了于都的富硒優勢。

  目前,于都縣已引進省外農業龍頭企業10多個,建成了一批省(市)級現代農業(蔬菜)產業示范園,于都富硒品牌逐漸為人所知。同時,于都縣聚焦“于都硒”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富硒生產技術研究及培訓推廣、產品宣傳推介和品牌創建等,于都產的富硒蔬菜遠銷廣東、香港、上海、長沙、武漢等地,已成為了全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讓富硒產業遍地開花

  2019年,于都縣成立富硒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從種植端、加工端、銷售端等產業鏈環節入手,探索將富硒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的發展路徑。

  新長征富硒產業園因此而生。該園集富硒新技術研發、富硒新成果孵化、富硒農產品檢測、富硒農特加工產品交易、富硒文旅康養體驗于一體,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在已經建成的一期產業園里,產品檢測、科技孵化、交易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以及中央廚房、大型冷藏庫、商務酒店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放眼于都,富硒產業發展的蓬勃氣息正撲面而來。在禾豐鎮,占地3000畝,集設施農業、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為一體的蘭花特色小鎮拔地而起。每年生產蘭花3800萬盆(株),遠銷韓國、日本等國際市場,年產值達到3億元。

  通過蘭花小鎮項目的示范帶動,園嶺蘭花新村村合作社領種了30畝左右的蘭花大棚,并通過線上直播帶貨、線下零售、公司兜底回購等方式推廣銷售,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2萬元。

  于都充分發揮富硒資源優勢,打造了一個個富民產業。目前,于都已建成富硒產業示范基地170多個,開發富硒農產品10多類,認證富硒產品200余個、涉硒商標10多個,“硒”產業總產值超過40億元,富硒產業發展勢頭正勁。

  讓農民在家門口吃上“富硒飯”

  早上5:30,梓山鎮潭頭村村民葉偉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先到富硒蔬菜產業園的大棚里采摘瓜果蔬菜,然后又和工友一起修枝、遷棚。每天工作8小時,中午還可以回家休息,一個月下來,能賺3600元。

  另一邊,當葉偉萍正在采摘瓜果蔬菜的時候,禾豐鎮堯口村村民李小英也到達蘭花小鎮的蘭花博覽園開始上班,一個月下來,能賺3000元,還能顧上家里8口人。

  “現在的富硒蔬菜大棚就建在村子前,走一會就到了。”葉偉萍說,“現在每個月都有穩定的工資收入,而且活不重,還能抽出時間照顧家里人。”

  為讓更多農民在家門口分享到富硒產業發展的收益,于都持續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全縣以組建的300多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聯社為紐帶,帶動廣大農戶通過基地務工、包棚返租、入股分紅、土地收租等多種方式分享產業發展成果,近6000農戶通過發展富硒產業增收致富,人均增收1700余元。

  隨著家門口增收的機會越來越多,54歲的東光村村民蔡雪娥放棄了北京的服裝事業,回家種起了臍橙。

  “我以前沒接觸過臍橙,起初只是抱著試試的心態。但是縣里非常支持我們,派專家給我的種植園測土,并指導我怎么用肥。”蔡雪娥感慨地說,“遇到困難,打個電話,縣里就會派人協助解決。每年還會組織種植技術培訓,將最新、最好的種植技術教給我們。”如今,通過種臍橙,蔡雪娥每年純收入10萬~20萬元。

  于都以農民科技知識和勞動技能為重點,為有需要的農民提供種植產業經營管理課程,同時邀請省內外專家開展理論與實踐培訓,幫助農民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進一步幫助農民通過富硒產業實現在家門口增收。

  近年來,江西于都、興國兩縣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勇爭先,將紅色資源轉化為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不竭動力,不斷增強老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近日,記者到兩縣鄉村振興一線,進田頭、訪農戶、看產業,感受紅色旅游的火熱人氣、鄉村產業的蓬勃生機,記錄革命老區在新征程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