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山大學 “365”模式育好“頭雁”
時間:2024-02-04 10:00:39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中山大學高站位實施“頭雁”項目,發揮綜合性大學學科、人才、科技、區位和校友優勢,精準把握學員需求,精心設計培育方案,精細實施培育工作,通過云南、寧夏等地“頭雁”項目培育實踐,在定制化、體驗式、孵化型培育方面形成特色做法與經驗。

  發揮綜合性優勢

  多學科協同定制化培育

  為辦好“頭雁”項目,中山大學組建由學校分管領導牽頭、專家委員會指導督查、繼續教育學院統籌實施的專班,為“頭雁”項目量身打造定制化培育體系。農學院、管理學院、生命科學院、旅游學院等20個院系和研究機構參與到“頭雁”項目中,約占全校70個院系三分之一,舉全校之力,多學科協同,在班次規劃、課程設置、師資安排、教學方式等方面充分體現針對性,切實做到定制化,為“頭雁”學員賦能助力。

  在班次規劃上,根據學員產業特色、發展階段和個人學習興趣進行班次設置,采用公共必修課和特色專題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云南 “頭雁”項目設置了綜合經管班、種植業專題班、品牌與營銷專題班等班次。堅持課堂講授與現場互動教學、翻轉課堂相結合,整合學校豐富教學資源為“頭雁”學員提供形式多元的第二課堂。

  在課程設置上,通過育前調研,對學員面臨的經營障礙、發展瓶頸、技術難題、市場痛點精準把脈,針對性排課、備課、開發新課程。為了講好“高原特色農業創新模式”這門課,任課教師深入調研云南多個市州,專門繪制了云南鄉村產業發展地圖,提出農產品比較競爭優勢與投資潛力指數。這類原創性研究成果和深入田間地頭的“接地氣”課程,學員特別“解渴”,啟發出來的新思路和新方案務實管用。

  在師資配置上,學校按照“深厚的理論造詣+豐富的實踐經驗+卓越的教學表現”標準遴選師資,匹配了由“中大優秀教授+知名高校學者+業界實務專家+產業政策導師”構成的名師團隊。榮獲旅游學屆“諾貝爾獎”——聯合國尤利西斯獎的著名學者、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創院院長保繼剛教授多次為“頭雁”授課,分享了將旅游發展、遺產保護與村民利益相結合,帶動了全村擺脫貧困和發展集體經濟的“阿者科計劃”。該計劃正是中山大學駐村師生團隊協同當地青年干部探索出來的創新模式,被譽為“全球旅游減貧的一個中國方案”。

  發揮大灣區區位優勢

  “一校雙區三城”聯動教學

  中山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三座核心城市——廣州、深圳、珠海都設有校區。廣州是華南首府、千年商貿之都,是全國多種農產品的集散地,比如芳村南方茶葉市場是全國最大茶葉專業批發市場,還有中國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到會采購商最多的“廣交會”,“頭雁”學員走進廣交會、茶博會,學習觀摩一流品牌會展營銷模式,與全球參展商洽談對接,還能到同班同學的展位打卡、助威;深圳是改革前沿、科技創新之都,“頭雁”沉浸式體驗廣東改革開放城市活力,走進華為、大疆、百果園等知名企業探索科技與農業結合之妙;珠海是粵澳明珠、生態文明之城,“頭雁”走進中山大學南方海洋研究院,考察海洋經濟、海上牧場建設最新最生動的科技應用和產業實踐,參觀智能透明工廠,零距離學習標桿企業的匠心品質、精益生產和管理之道。“頭雁”在中大,可以一站式聯動體驗粵港澳大灣區不同城市的風采與魅力。

  教育是點燃,而不是灌輸。為了把體驗式教學走深、走實,中山大學緊密聯合知名企業、園區和科研院所,精心設計了拓眼界、鏈資源、看樣板、學實招等不同層次的參觀考察、對接交流課程,將理論課堂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為學員創造“百聞不如一見”的實境體驗。此外,學校還積極推動體驗式教學持續培育全過程。“頭雁”學員回到家鄉之后,延續在校學習熱情、友情,互相走訪、觀摩、交流,學習成效不斷升華,合作成果不斷落地。

  建立長效性服務平臺

  “政產學研金”全鏈條孵化型培育

  “頭雁”進高校既是為了圓大學夢、更新知識,更希望拓展人脈、整合資源、助力事業發展。中山大學創新提出“365”模式,在培育過程中為學員創造思想、經濟、情感3種價值,注重政策、技術、賽道、品牌、流量、資本6方面賦能,具體做法是5個結合。

  “黨建引領+情感紐帶”相結合。高水平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中山大學在班級中組建臨時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紅色教育、黨群結對等活動,注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精心選派經驗豐富 “一懂兩愛”的教務班務老師,充分發揮臨時黨支部、班委會戰斗堡壘作用,用心組織系列寓學于樂的課外對接交流活動,強化師生情、校友情、同學情,深受學員歡迎。

  “頭雁產品+廣東市場”相結合。廣東GDP連續34年領跑全國,農產品貿易額和出口增速位居全國首位,大市場伴隨大機遇。在“頭雁”培育過程中組織學員特色產品校園展銷集市,“頭雁產品+廣東市場”專場對接會,定向邀請廣東對口的代表性企業,組織學員進行項目路演和產品推介,鏈接中大校友和廣東“頭雁”,為“頭雁”打開廣東市場、走出國門提供平臺。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相結合。2024年1月,中山大學鄉村振興聯合研究院正式成立,整合全校5個國家級平臺和20個省部級涉農科研平臺的優勢資源,實現了鄉村的發展、建設、治理、農業科技和鄉村公共衛生等領域首席專家全面覆蓋,致力于推動學校科技成果與地方、企業需求對接,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創新發展,打造鄉村振興事業的思想庫、智囊團和科技源。其中,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蘇薇薇教授經過20余年持續指導農戶及種植企業進行規范化、產業化種植,帶動了化州橘紅產業從幾十棵樹到近500家種植、加工、銷售企業集聚,超35萬從業人員,形成完整的化橘紅產業鏈,與廣東“頭雁”開啟了數千萬元的產學研合作,充分體現了科技創新加成果轉化應用的魅力。

  “頭部引領+腰部助推”相結合。“頭雁”學員發展階段、企業規模各有不同,對于不同類型的學員,跟蹤培育力求針對性。對頭部學員,主要提供產學研、投融資、專業人才對接,幫助他們做大做強。對還在起步成長階段的學員,主要幫助他們革新理念、打開思路、宣傳推廣、鏈接上下游資源。同時在班級中營造“大雁帶小雁,老雁幫新雁”的氛圍,倡導守望相助、互幫共贏的班級文化,促進學員雁陣齊飛、抱團發展。

  “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外省“頭雁”學員到廣東系統學習之后,熱情邀請推薦授課老師送教上門,開設鄉村振興大講堂,把“頭雁”福利帶給當地干部和產業帶頭人。此外,在“一對一”跟蹤培育階段,積極探索“中大專家+本土導師”搭班配對指導模式,更加貼近學員需求。

  (中山大學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