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強調“農業農村人才是強農興農的根本”“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為加快培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隊伍,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自2022年起,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了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旨在選拔和培育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領導才能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以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項目計劃每年為每縣培育10名“頭雁”,全國培育2萬名,力爭用5年時間打造一支10萬人規模的“頭雁”隊伍,帶動全國600多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雁陣”,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頭雁”項目面向全國具有產業發展潛力的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按照嚴格準入、系統培育、綜合支持、示范引領的培育思路,采取累計一個月集中授課、一學期線上學習、一系列考察互訪、一名導師幫扶指導的“四個一”培育模式,對帶頭人開展為期1年的定制化、體驗式、孵化型培育。
抓布署
全方位做好統籌工作
農業農村部人事司、計劃財務司統籌謀劃,嚴格管理,把實施“頭雁”項目作為加強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抓手,多手段多渠道推動“頭雁”項目健康有序實施,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負責項目具體工作,開發建設“頭雁”項目管理系統,對項目實施進行信息化管理。積極推動各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創設支持“頭雁”發展系統性政策,集成要素,在項目支持、資金補貼、經營發展、人才培養4方面匯總得到26類支持舉措,為帶頭人成長為“頭雁”提供立體式保障支持。在農業農村部官網開通“頭雁”專欄,創建“頭雁興農”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宣傳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頭雁”培育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講好“頭雁”故事。組織專家團隊分赴各省調研項目情況指導項目實施,委托第三方開展項目年度評價評估工作。
重落實
綜合扶持護航頭雁成長
各省高度重視,將“頭雁”項目納入重點工作,列入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考核指標,重點督辦,為項目落實落地打下良好基礎。遼寧、山東、四川、天津絕大多數省份把“頭雁”項目工作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工作中。貴州匹配省級資金設立優秀“頭雁”學員獎學金,對完滿完成學習任務的優秀學員給予3000元獎學金。廣東、浙江等省將“頭雁”項目與鄉村人才培養項目農村經理人等項目緊密結合。湖北、云南等省遴選培育對象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內蒙古將“取得頭雁項目結業證書”列為農牧民職稱的評審條件。山東、福建探索學歷直升通道,推進農民培訓與學歷教育學分互認,“頭雁”學員獲得學歷教育學分并存入“學分銀行”。
強培育
多措并舉育成頭雁
項目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出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等40多家優質高等院校作為培育機構,立足產業發展,注重實際實效,開展定制化、體驗式、孵化型培育,增強其創業創新和輻射帶動能力,使之真正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吉林農業大學聘請李玉院士團隊為“頭雁”學員授課,華中農大打造“院士講堂”,先后邀請5位院士進行授課,提升培育質量。四川農大主打由學員“菜單式”選課學習、“自助式”選點實踐,因需體驗教學。中國農業大學、吉林大學開設“頭雁”MBA課堂,探索進階培育。南京農大開設“廳長會客室”,拉近廳長與學員之間的距離。浙江大學、河南農大打造“頭雁”圓桌論壇、“頭雁”會客廳、“頭雁”學員跨省聯學沙龍。安徽農大首創“頭雁參與辦、說了算”的項目運作體系,精準摸排“頭雁”學員對金融保險政策知識的迫切需求。華南理工大學結合大學生創業項目,通過文化創意提升品牌價值,探索全產業鏈幫扶模式。海南大學舉行“頭雁”選品會,建“頭雁”直播間,通過頭雁直播間為“頭雁”學員和海南農業企業直播帶貨。
共賦能
厚植培育土壤
“頭雁”項目的實施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各界力量積極主動參與到培育工作中來。黑龍江邀請7家銀行召開“頭雁”專項信貸服務座談會,探討和研究支持學員產業發展的專屬特色信貸產品。天津創立“頭雁”資金擔保產品,依據學員整體情況,量身定制資金擔保產品。內蒙古、江蘇、河南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聯合金融機構,分別開發新產品“頭雁貸”、開通金融擔保服務“直通車”、舉辦“頭雁”金融服務月活動。中山大學舉辦“廣東市場+云南頭雁”企業家對接交流活動,幫助“頭雁”學員的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云南,邁向灣區。上海交大開展“護航行動”,推動盒馬鮮生等知名企業與學員產品的產銷合作,實現校政企共生互動。
顯實效
雁陣齊飛正當時
兩年時間內,“頭雁”項目面向全國31個省(區、市)累計共培育學員35800名,46所培育機構積極參與培育工作。學員經過一年培育后,能力素質提高,發展水平提升,聯農帶農能力增強,項目實施初見成效。“頭雁”學員中有3人被選為2023年“全國十佳農民”,湖北省有6名“頭雁”成為省十佳農民,山東有102人獲得學歷提升。天津100名頭雁“小農戶”對接“大市場”,聯農帶農人數增加了近3000戶,“頭雁”經營收入增長0.74億元,利潤增長0.27億元。吉林省2022屆“頭雁”學員所經營的產業主體平均增加產值146.96萬元,學員人均新增帶動農民56人,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12萬元。各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創新了本土人才培育模式,開創人才培育新篇章。廣東、廣西對標國家“頭雁”項目實施標準,設立專項資金,培養省級“小頭雁”;浙江推出“農創客工程”,打造青年農業農村人才創新隊伍;陜西榆陽區培養“區級頭雁”,探索校地合作培訓新模式。“頭雁”項目實施,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搭建了起飛平臺,為各高校參與鄉村振興提供了機遇契機,為各地抓鄉村人才隊伍探索了發展新路。
“頭雁”項目作為鄉村人才成長的重要平臺,定將成為為鄉村培育人才的金字招牌,會凝聚更多有情懷、有擔當、有能力的優秀人才投身鄉村產業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大動力。
(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