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荷香農資農技中心,店主徐荷香趁著農閑時節,將店里的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分門別類,擺放整齊。“執法人員經常來店里指導如何規范經營、怎么識假辨假,農資質量有了保障,農戶買著放心,我們賣著也踏實,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徐荷香笑著說。
徐荷香所說的執法人員,就是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這支隊伍是將原來分散在農業系統內種子、農藥、獸藥、飼料、農機、漁政、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植物檢疫、生豬屠宰等多個領域的執法力量整合,形成統一執法的護農、興農、愛農“一張網”。
近日,記者來到湖北省武漢市、黃岡市紅安縣、荊州市江陵縣等地,探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執法護農的故事。
聯動協作
打出執法“組合拳”
“我們仔細觀察,像這三瓶農藥,瓶子一樣,生產日期一致,包裝粗糙,品種、生產廠家、地址又不同,基本可以判斷為偽劣農藥,再經過抽樣檢測確認產品質量和初步調查后,如果發現涉嫌犯罪的違法線索,可以聯系公安部門提前介入調查。”紅安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一中隊隊長李偉財向記者展示著以前查處的劣質農藥并解釋道。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行政案件達到一定要求才能移送公安機關立案。為依法懲治農業農村領域違法犯罪行為,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省公安廳等4部門聯合印發《湖北省農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辦法》,為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工作提供制度支撐。為了做好跨區域聯動協作工作,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還建立了重大農業違法案件和一般農業違法案件督辦管理機制,利用12316舉報平臺,開展“一地發現、全省聯打”工作模式,將這張護農“防護網”織得更大更牢。
紅安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積極與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線索通報、聯合執法、案件協辦,實現案件信息即時查詢和信息共享,打通信息壁壘。
“通過公安系統的大數據,對相關物流配送、物聯網電商等進行嚴密排查,可以提高辦案效能。”紅安縣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大隊大隊長石平松說。
紅安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與鄉鎮、村級黨政服務機構建立信息共享和投訴舉報平臺,打通執法“最后一公里”。
“每個鄉鎮都有綜合執法中心,并與村里信息共享,我們通過執法中心,能及時掌握案源,提高辦案效率。”紅安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程學軍說。
科技賦能
為執法裝上“智慧腦”
在武漢市江夏區梁子湖,一艘執法艇的出動打破了湖面的寧靜。事情起因是監管平臺發現有一名男子正在梁子湖邊釣魚。
“這里是種質資源保護區,禁止垂釣,以后不能再來這里釣魚了。”武漢市江夏區梁子湖禁捕執法基地一中隊執法人員鄭聰一邊掏出證件一邊對當事人耐心解釋。
迅速處置、快速出動,武漢市江夏區智慧漁政禁捕監管平臺功不可沒。“系統自動提示線索,我們則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作出處理。”鄭聰說。智能化的監管系統為漁政執法裝上了“千里眼”,讓非法捕撈無所遁形。
“千里眼”一頭連著江河岸邊,另外一頭還連著江夏區農業綜合執法指揮中心。指揮中心位于江夏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指揮平臺囊括了漁政、動檢、農資、農機、農村宅基地5個子系統和“慧執法”平臺,通過將相關監管對象主體信息基礎數據錄入系統,在農資經營店、無害化處理廠、畜禽屠宰場、農機報廢點、動物診療機構等重點場所配套高清視頻監控,其運營狀態盡收眼底,及時對違法行為動態監管智能分析預警和智能調度處置,在“慧執法”平臺進行全程辦案、執法檢查,實現“網上辦”“手中辦”,形成了主體全覆蓋、監控全領域、調度全天候、辦案全流程監控的農業執法體系。
對漁政執法來說,水域較廣、情況復雜,執法難度大。江夏區智慧漁政禁捕監管平臺與武漢漁政天網系統平臺聯接,調度更方便,監管更全面,還能實現直接交流。
“當系統上發現違法行為后,會自動識別報警,形成人機快速互動,我們還能喊話勸離當事人。”武漢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四大隊負責人徐雯說。
據悉,武漢市長江、漢江重點禁捕水域已實現24小時可視化智能監控,形成“水、陸、岸、天”一體化監管網絡,構建“監控-預警-追蹤-取證-查處”有機銜接的工作閉環,實現動態監管、精準處置。為了適應不同地區的執法需求,武漢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還構建了“傳統+科技”巡護體系,引入長江救援志愿隊、生態環保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值守,設置江段長、岸線長等崗位,打通長江禁捕監管“最后一公里”。
優化服務
做為農分憂“守護者”
“在農資店買的肥料、種子等,市場上幾乎看不到假冒偽劣的農資產品了,我們老百姓買得放心,產量提升了,農資糾紛也少了。”江陵縣糧緣萬頃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剛感慨道。
走在江陵縣熊河鎮街上,每家農資經營門店門口都有一張由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張貼的《農資經營規范告知書》,讓農戶購買農資一目了然。
江陵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還督促指導農資經營門店利用電子追溯系統平臺建立種子、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進銷臺賬,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在農資電子追溯系統平臺上查詢種糧大戶買了什么肥料、種子等農資產品,小農戶還能跟著買。”江陵縣農昌植保技術服務部負責人楊祖發邊為購買生菜種子的農戶掃碼結賬邊向記者說。
在江陵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指導下,江陵縣成立了農資流通行業協會,依托行業自律助力農業執法。“縣農資流通行業協會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完善了機制建設,我們大隊對協會會員購買的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進行重點管控、嚴格把關,從源頭上保障農資供給質量。”江陵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陳莉說。
“目前,江陵縣209家農資經營門店自愿加入協會成為會員,協會已為會員提供農技、規范經營等培訓11場次。”會長伍賢松介紹。江陵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還以流通協會為載體,通過“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開展普法宣傳,提升群眾識假辨假能力。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一直是農業綜合執法隊伍的使命。江陵縣建立了鄉鎮(管理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11個,并配備了農殘快速檢測室,專兼職人員達到37人;全縣遴選了131名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形成了縣、鄉、村一體化的監管隊伍,實行定責到崗、定崗到人、定人到戶,實現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化管理全覆蓋。
“我們會針對重點環節、關鍵領域常態化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檢查,及時消除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陳莉說。去年國慶前夕,江陵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縣公安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農產品種植基地、屠宰企業、農貿批發市場、飼料加工企業等開展專項檢查,加強農產品源頭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
執法為民,依法護農。農業綜合執法隊伍正努力成為農業生產者利益的守護者、消費者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把關者、社會公眾認可信賴的執法者,為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打造堅實屏障。未來,這支隊伍將繼續厚植“愛農”情懷,扛牢“護農”擔當,為廣大人民群眾托住穩穩的幸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