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科技進步和農業體制改革兩大問題是新時期推動鄉村振興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科技和改革是推動三農發展的動力源,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了指南和重要抓手。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農業強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農業科技是農業強國建設的利器,農業制度是農業強國建設的保障,實現農業強國的基本路徑在于將科技創新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形成一種相輔相成的雙輪驅動機制。這意味著僅有科技創新或者僅有制度創新是不夠的,必須確保這兩者協同發揮作用,使得整個農業體系更具創新動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我國科技創新水平整體邁入世界前列,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條件有所提升,農業產學研融合創新不斷深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持續優化。制度改革是農村發展的動力源泉。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改革的全面深化,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強大動力。與此同時,我國農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政策制度體系建設不斷加強。科技創新為制度創新提供技術支撐,而制度創新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加靈活的操作環境。例如,在推動數字農業發展的過程中,科技創新可以包括農業物聯網、人工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等技術的引入,而制度創新則可能涉及到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法規制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支持等。這種雙輪驅動的路徑有助于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推動農業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然而,目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仍面臨諸多障礙,阻礙了農業科技創新水平的提升,制約了農業強國的建設,亟須增強農業農村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力量,以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改革的協同發展。根據世界農業現代化發展實踐以及我國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實踐等來看,要建設農業強國需要從科技創新和農村體制改革深化兩大主線展開,協調處理科技創新和制度改革的關系,以實現科技創新和制度改革的協同發展。為此,為推動建設農業強國,增強農業農村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力量,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強化體制機制改革,在農業科技管理服務模式上創新。首先,建立健全適應農業發展規律的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加強農業領域知識產權的保護,確保創新成果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進而鼓勵更多的科技創新。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區等載體,布局建設一批國家農業技術集成創新平臺。推進農業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頂層設計和一體化部署,切實提高農業科技創新供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其次,建立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和推廣服務主體之間的緊密交流與合作機制。加強農業科技培訓和農村科普,培養專業大戶、科技示范戶和鄉土人才,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整合各級各類優勢科研資源,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多維高效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實現更好的協同效應,推動農業科技快速發展,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持。通過有效整合現有科技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支持各類科技服務主體開展農業重大技術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廣。
力促科技與制度深度融合,在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方式上創新。首先,持續擴展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改革建設中的應用范圍。借助現代數字技術對農業生產的全過程進行分析、設計、控制,加快發展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物質循環、耕地保護等方面的現代生態技術,加快推進生物技術在作物育種、基因改良、生物防害等農業生產環節的運用,持續深化數字、生態和生物技術的創新及運用,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綠色農業”“生物農業”,促進農業資源合理高效利用,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升農業生產力,實現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其次,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為制度創新注入科技動力。一方面,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推動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提升,驅動農業農村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推動農業農村深化改革助力。另一方面,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鄉村治理數字化,推動農業農村深化改革,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加大支持力度,在農業科技人才培養上創新。人才是農業強國建設的動力源、造血者,尤其是農業科技人才,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動農業強國建設的關鍵力量。首先,建立靈活的人才培養制度,加大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做好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高校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的育人體制機制,有針對性地培育農業科技人才,鼓勵農業科技人才深入到農業生產一線貢獻力量,實現農業科技人才的有效配置。通過重大科技任務、重要創新平臺等載體,發現培養農業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鼓勵和支持青年人才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優化農業科技人才創新團隊。與此同時,著眼于農民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自身的科學農業生產和經營知識能力;支持農業類高校承擔更多的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特別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加強科技素養培訓,推動其能力全面提升,培養一批適應當前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農村實用人才。其次,實行更加積極開放的人才政策,吸引農業科技人才匯集于農村。改革完善農村人才體制政策,將更多優秀的農業科技人才吸引到農村工作。鼓勵農業科技人才采取兼職兼薪、技術入股、脫產掛職等多種形式為農村提供服務,提升農業技術人才在鄉村工作的積極性。建立健全農業科技人才激勵機制,提高農村科技人員的薪資待遇,從精神鼓勵、工資激勵、績效獎勵、職稱職務提升等多個方面激發鄉村科技人才的工作積極性。
深化“走出去”,在國際農業科技領域合作上創新。首先,積極參與全球農業治理體系的構建,不斷推動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以及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的合作,促進全球農業領域的治理和科技創新。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化“一帶一路”科技合作,促進區域內農業科技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強化與發展中國家技術應用創新及示范推廣合作,支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力建設和產業發展。其次,通過調整農業支出結構和轉變農業支持方式,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確保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符合更高標準,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更好地建立全球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衛生水平的提升。最后,充分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農業規則,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農業科技,將我國的科研成果推向國際市場。落實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積極謀劃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農業科技領域實施方案,主動設計和牽頭發起農業領域國際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將我國的科研成果推向國際市場。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