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整整齊齊的一排排溫室大棚內員工忙忙碌碌、進進出出,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道路上運輸車輛來回穿梭,這就是被德令哈人民稱為“菜籃子”的青海柴墾巴音河農場有限責任公司設施農業產業基地生產區的日常一幕。青海柴墾巴音河農場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德令哈市金穗農林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德令哈市新堉種植示范園區專業公司和德令哈昆侖圣牛生態畜牧業專業公司三家單位混合改制而成,是一家專門致力于發展現代農業、生態農業及休閑農業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企業。公司圍繞設施農業主導產業,以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為主要核心,打造精品亮點,發揮示范帶動效應。近年來,“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農墾精神,正激勵著青海柴墾巴音河農場有限責任公司更多黨員干部職工投身干事創業的熱潮中,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不斷貢獻農墾力量。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示范引領農業現代化。圍繞提高農業產出水平和生產效率,補齊農業現代化發展短板,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化農業發展體系。公司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2012年起實施建設了德令哈市千棚果蔬生產基地。千棚果蔬基地占地3000畝,建成日光節能溫室2420棟,保鮮庫5000噸,基地所有溫室都配套有電動卷簾、電動通風、滴灌設備,部分溫室實現了智能化溫度、濕度和灌溉控制。果蔬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黃瓜、番茄、辣椒、西葫蘆、西瓜、油桃、甜瓜、葡萄等20多個品種。常年可向市場提供各類果蔬4100噸左右,當地市場占有率25%,極大地豐富了德令哈市蔬菜水果市場,對平抑當地市場物價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著力打造產業鏈,示范引領農業融合化。構建種養結合、產銷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形成產業融合化發展格局。公司于2013年在距德令哈市區26公里處的澤令溝處建立了以牛羊、特種畜禽養殖與銷售、飼草料種植加工與銷售為主的養殖基地?;啬壳耙呀ǔ赊k公室、獸醫室、職工宿舍、鍋爐房等基礎設施。另有牛舍4棟、機井1眼、水塔1座、飼草棚2棟、庫房1座、青儲池3座、農機具棚1個、種子倉庫1座、飼草基地5800畝、大中型農機設備15套、飼草料加工車間1000平方米、顆粒飼料生產線1條。基地在保留柴達木福牛種牛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牛羊短期育肥,拓寬企業發展的渠道,增加企業收入,更好體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發展綠色農業,示范引領農業綠色化。強化綠色導向、標準引領和質量安全監管,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促進農業產業綠色化轉型。持續開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項目、綠色產品申報等,2023年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項目10690畝。綠色食品晨堉蘿卜1個品種已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綠色食品相關文件證書已核發。“晨堉”產品品牌商標已收錄中國農墾產品品牌目錄(第二批)。
加快發展智慧農業,示范引領農業數字化。推動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設施農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水平,打造農業數字化示范園。2018年實施建設智能化溫室,實現了溫室空氣溫度、濕度、土壤濕度、肥力、光照強度等數據的監測和智能化控制,實現了標準化、集約化管理。
多途徑拓寬增收渠道,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公司按照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理念,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特種畜禽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加速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拓寬周邊農牧民增收渠道。公司長期安排周邊鄉村300余名農民工在公司就業,年人均工資性收入37800元;輻射帶動周邊希望村、新秀村、新民村、晨光村、興旺村、花土村等蔬菜種植戶近500戶,戶均年增收2000元;向18戶農戶租賃公司溫棚400棟,有效解決了周邊剩余勞動力,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周邊就業問題。
搞好科技培訓,做好技術指導。公司一直把通過自身的良性發展帶動周邊鄉村的發展作為己任,不斷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舉辦各類技術培訓向周邊種植戶提供技術支持,溫室果蔬種植技術、節水灌溉技術、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等都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通過培訓,公司員工及周邊鄉鎮的農民溫室種植水平提高,果蔬品質上了一個檔次,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了降低種植風險,減少企業和農戶的損失,公司還采取了集中培訓和實地教學相結合的培訓模式,通過生產、經營示范和技術培訓,帶動了農牧民科學種養和集約化生產的積極性,拓寬了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開拓市場,擴大產品銷售渠道。為了擴大果蔬銷售渠道,增加銷售量,公司積極開拓銷售市場,在德令哈市河西設立了本地果蔬經銷店,同時進行商超對接,在市區各小區設立果蔬直營店,實現了產品直接到消費者手中,減少了中間環節,極大地提高了果蔬銷售量和銷售收入。在夏秋兩季果蔬高產季節積極向大柴旦、格爾木等周邊地區推銷果蔬產品,減少由于庫存造成的浪費。
[青海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農墾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