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食用菌是國際公認的健康食品,也是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為一體的農業短平快項目。近年來,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立足縣情實際,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大力發展集有機、營養、保健于一身的食用菌產業。目前,佛坪縣常年發展食用菌600萬袋,產值3200萬元,帶動就業2000人以上,為全縣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本著“為特色產業謀思路、為農民致富找門路、為鄉村振興找出路”的目的,調研組先后實地走訪調研了大河壩鎮鳳凰村等地,總結了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分析了問題及原因,并提出了推動全縣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大河壩鎮鳳凰村的主要經驗
在調研過程中,大河壩鎮鳳凰村頗具亮點。鳳凰村位于佛坪縣東南部、大河壩鎮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全村現有耕地1129畝、林地2.9萬畝,轄6個村民小組,共有143戶412人,黨員41人。近年來,該村堅持“支部引領、生態美村、產業富村”發展思路,采取“支部+合作社+專業人才+農戶”模式,先后整合資金139.2萬元,建成標準化香菇生產大棚、保鮮冷庫、烘干房等,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助推群眾增收致富。但是,產業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由于缺乏經驗、管理不善等原因,該村食用菌產業2022年以前都是連續虧損。2023年,該村大膽探索、積極創新,在生產經營、高效管理、技術保障等方面下足“繡花”功夫,產業效益全面提升,最終實現了扭虧為盈。2023年,該村種植食用菌4.5萬袋,實現銷售收入23.4萬元、凈利潤6.75萬元。
龍頭帶動是核心。發展產業,必須有龍頭牽引。大河壩鎮黨委政府統籌整合資金905.9萬元,聯合鳳凰、高橋、共力等7個村成立秦之菌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各村按照“統一制袋、統一技術、分散到村管理”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基本形成了生產、種植、加工、銷售互為一體,產前、產中、產后閉合管理的完整鏈條,為鳳凰村食用菌產業高質高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選用良種是根本。現階段,市場上各類菌種品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如何因地制宜選準選優適用于本地氣候、海拔等條件的優良菌種,是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2019—2021年,鳳凰村先后從河南省西峽縣以及漢中市、西鄉縣、城固縣等地引進3個~5個品種進行生產。經過3年多的探索與實踐,最終選取了“鑫科66”這一適合該村地理氣候、穩產高產的菌種,為該村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高效管理是重點。選好用好管理人員,進行科學化、現代化管理,是實現增收和盈利的關鍵所在。鳳凰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集體研究選聘了責任心強、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土專家”作為管理人員,出臺管理人員薪酬激勵辦法,實行“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模式,建立起村集體和管理人員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同時,積極吸納村民參與建設管理和收益分紅,通過就地就近務工增加群眾收入,提高了食用菌產業綜合效益。
技術服務是關鍵。技術措施跟進到位、掌握到位、落實到位,食用菌才能高產高效。鳳凰村嚴格按照縣農技中心和龍頭企業秦之菌公司統一制定的技術標準進行生產,基地管理人員和生產工人嚴把關鍵技術和時間節點,確保每一項技術、每一個環節都不出問題。同時,該村就生產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與市縣技術專家進行討論交流,因地制宜落實技術措施,有效降低了各種風險,實現了增產增收。
打開銷路是保障。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命脈,暢通了市場銷路就盤活了整個產業。鳳凰村積極對接市內外企業,主動邀請客商到產業基地現場調研,開展洽談合作,為村集體堅定不移發展食用菌產業吃下“定心丸”。此外,村干部積極轉變觀念,主動對接電商企業,走好網絡銷售之路,開辟市場銷售新路徑,目前該村食用菌產品主要銷往洋縣、安康市等周邊城市以及四川、湖北、福建等省,深受消費者的好評和青睞。
佛坪縣食用菌產業
發展面臨的挑戰
雖然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好、潛力大,但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研究、對比算賬,也發現了一些短板不足和問題瓶頸,制約著全縣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引起重視和關注。
生產管理不夠精細。食用菌生產環節多、技術要求高,需要一批富有責任心、感召力和責、權、利清晰的管理人員。通過調研發現,該縣一些生產基地管理人員的工資沒有和產出效益相掛鉤,部分村集體基地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對核心要領一知半解,不能嚴格按照技術要求落實關鍵措施,導致部分食用菌基地產量不高、質量低劣、效益低下,在聯農帶農和增收致富方面打了折扣。
技術服務不夠統一。目前全縣沒有一家食用菌菌種生產加工銷售企業,全縣21個村的集體食用菌產業基地,全部由4個縣外企業提供菌種和管理技術指導,存在品種不統一、標準不統一、技術不統一,各自為政、粗放發展現象。這種情況一方面增加了食用菌菌種采購等綜合成本,另一方面難以精準高效落實統一技術措施,導致部分食用菌生產基地產量不高、質量不好,甚至出現瓶頸問題。
設施利用不夠高效。全縣21個村的集體食用菌生產基地中,僅有2個村生產的是冬菇品種,其余都是夏菇品種。各村生產基地未能按照海拔高度和氣候特點,合理梯次安排夏菇、冬菇生產,導致每個出菇棚的平均閑置時間約6個月左右,大大影響了食用菌產業的整體效益。同時,全縣食用菌產業品種較為單一,香菇生產占絕對主導,杏鮑菇、大球蓋菇、羊肚菌等其他品種仍然難見蹤影。
品牌形象不夠有力。佛坪食用菌產業與留壩等兄弟縣區相比,整體規模仍然偏小、市場占有量不大,不足以形成較強的品牌效應,對外知名度和認可度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并且,目前佛坪食用菌銷售主要以干鮮菇初級產品為主,產品體系單一、產業鏈條短、精深加工少、產品附加值低,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食用菌高質量發展,也影響了群眾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銷售渠道不夠順暢。食用菌產業在市場銷售方面渠道較為單一,缺乏大型優質客戶,影響了整體效益。全縣21個食用菌生產基地基本都是自謀銷路,且大部分客戶都是各類中間商,基本沒有與市內外各大連鎖超市、蔬菜批發市場、食品加工企業等建立長期銷售合作關系。銷售渠道不暢,導致全縣食用菌產業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從而在整體上拉低了食用菌產業經濟效益。
思考與建議
據資料顯示,目前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費食用菌20公斤左右,目前我國人均消費食用菌僅5公斤左右。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科學、營養、健康膳食,食用菌便能很好滿足現代人的這種飲食需求和導向,市場發展潛力很大。要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積極轉變觀念、勇于創新技術、全力開拓市場,走好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培育經營主體,強化龍頭引領。繼續支持秦之菌產業有限公司和肖家莊村經濟合作社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并優先納入全縣銜接資金項目庫給予立項等扶持。加快優質食用菌菌種的引進、示范和推廣力度,因地制宜篩選出適合各村不同地理和氣候特點的優質品種,在全縣范圍內建立2個~3個品種試驗示范點,為下一步優質菌種在全面范圍內推廣打下堅實基礎。積極招引1家~2家現代化菌種生產加工銷售公司落戶佛坪,努力實現“統一制袋、統一品種、統一技術”,從而有效降低生產過程中帶來的各類技術風險和生產成本,大大提高食用菌產業的聚合度,實現增收致富的良好目標。
轉變生產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在生產方式上革故鼎新,最大程度提高生產效率,是實現增收盈利的核心。各村集體食用菌生產基地要合理科學布局食用菌種植品種,在重點發展夏菇的基礎上,兼顧發展冬菇,最大程度提高食用菌大棚設施的利用效率,從而增加食用菌產業整體效益。積極學習借鑒大河壩鎮鳳凰村食用菌產業生產管理方面行之有效的經驗,進一步明晰村集體和管理人員之間的責、權、利,創新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和績效激勵機制,最大程度激發管理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嚴把管理、技術等關口,實現食用菌產值的最大化。同時,可積極鼓勵引導有條件的群眾承包村集體食用菌項目,更好實現村集體和農戶之間的互促共贏。
健全服務體系,強化技術支撐。食用菌技術配套服務是否跟得上,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整個產業的興衰成敗。要積極組織鎮村干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負責人、生產管理人員等到技術成型、發展強勁的縣區進行學習培訓,借鑒先進經驗,推動管理技術、銷售渠道等的互利共享,著力提升食用菌產業生產管理水平。縣農技中心要加強與市內外食用菌專家團隊等的合作,積極研發、引進新技術,并通過學習培訓會、交流座談會等形式,傳播新理念、教授新技術,有效解決各村集體食用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困難和問題。組織有能力、有技術、有眼界的能人、專家等成立食用菌產業發展協會,引導其在技術指導、市場營銷、品牌打造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提高食用菌產業發展整體水平。
開展精深加工,強化延鏈增值。開展延鏈補鏈強鏈,最大程度提升產品附加值,是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強對食用菌作為旅游商品、休閑食品、調味品、保健品等的開發和銷售力度,通過招商引資等渠道著力引進一批食用菌精深加工企業進駐佛坪,推動食用菌產品品種、產品類型的多樣化、多元化,更好滿足市場需求。要積極對接江蘇南通、陜西西安及漢中等更大市場,加大對各類酒店、超市、企業、電商等渠道的開發力度,為搶抓更多市場打好基礎。借助“供港”蔬菜項目,努力把佛坪食用菌送到香港等地區。發揮好肖家莊有機肥料生產企業作用,統籌抓好全縣廢菌袋處置工作,變廢為寶,既解決生態環保問題,又進一步提高食用菌產業綜合收益。
加強品牌建設,擴大產品影響力。品牌是產業的靈魂,要積極打造食用菌產業品牌,讓品牌的無形資產創造出更多的有效價值。樹立市場思維,堅定品牌意識,從產品的內涵和外延上對全縣食用菌產品進行全面“包裝”,努力打造省內外知名品牌,提升產品美譽度,增加產品附加值。積極開展食用菌產業綠色認證工作,制定行業標準,加強品牌建設,形成全縣統一的佛坪食用菌品牌,并逐步放大品牌效應。充分利用大河壩鎮地理區位優勢,在該鎮設立全縣食用菌產品集散地,充分發揮集散地的獨特優勢和功能作用,助推佛坪食用菌產業形成強大的規模效益,進一步提高食用菌產業的綜合競爭力,讓食用菌產業在市場上擁有更多的定價權、話語權。
(作者雍波系陜西省佛坪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東系佛坪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魯健濤系佛坪縣委辦公室干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