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山東省莒縣 科技提單產 增糧有良方
時間:2024-07-12 09:17:0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牛震 張昆 字號:【

  “現在種啥都得講科學。今年,我家的五畝小麥用的好品種,后期田管也不差,機收服務更是沒話說,糧食產量自然沒啥問題。”芒種剛過,在山東省莒縣夏莊鎮石嶺村村委會前面,村民薛金亮邊晾曬麥子邊說。

  莒縣是傳統農業大縣,常年小麥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近年來,莒縣通過細化小麥單產提升的各項關鍵要素,在選育良種、配強良機、強化科學種田帶動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全縣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升。

  選育良種強農“芯”

  6月4日,位于莒縣長嶺鎮的良種繁育基地里,麥浪滾滾,1200畝的示范品種小麥喜迎豐收。

  “這個基地由山東種業集團莒縣公司建設,集優良小麥品種培育、品種實驗展示、良種繁育于一體。”山東種業集團魯南公司黨委委員、莒縣公司董事長石世強介紹,“基地里種著濟麥22、山農28、鑫麥296、濟麥44四個小麥品種,這些品種具有高產穩產、抗寒抗旱、抗倒伏、抗病蟲害等優點,對莒縣的氣候、環境適應性強。”

  目前,基地示范種植的四個品種小麥已在莒縣推廣種植18萬多畝,平均畝產均超千斤。“我們通過品種展示示范、小麥品種評選觀摩會等多種方式,把先進的新品種送到廣大種植戶的手中,用更多的良種小麥促進單產提升。”莒縣農業農村局生產管理與科教科負責人姚紅燕介紹,“我們還在閻莊街道大路東村建立了一處100畝的小麥、玉米、水稻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每年展示示范農作物新品種100余個,僅小麥品種就60多個。”

  好種出好苗,良種產量高。當前,不同的縣、不同的村,甚至不同的戶因為選用的品種不同,導致其在基本相同的生產條件下,糧食產量有高有低,有些高低差異甚至很大,這影響了區域內糧食增產潛力的挖掘。要想在村、鄉、縣甚至更大范圍內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就必須在品種上下功夫,讓低產品種“退場”,高產品種“進場”,并讓高產品種被更多的農戶了解接受。

  為了提升糧食單產,莒縣選用推廣優良品種,發布主要糧油作物主推品種20多個,同時做好糧油示范展示工作,搭建“看禾選種”平臺,建設糧油品種展示示范基地,展示品種近200個。

  “從山東種業進的濟麥22真是好。今年天那么旱,還能有這么好的收成。”選用了基地示范品種之后,長嶺鎮前小河村種糧大戶劉彥衛對于該品種的產量十分滿意。

  莒縣通過品種展示示范,將不同品種小麥的產量、品質等特點更直觀地展示在種植戶眼前,讓種植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更加適宜的優質高產品種。目前,全縣小麥良種覆蓋率已達到100%。越來越多的優質良種在莒縣農田里“生根發芽”,助力糧食單產提升。

  配套農機強動力

  6月6日上午9時,在劉官莊鎮邵家泉頭村與李家泉頭村交界處的數百畝麥田里,多款農機輪番登場。

  “家里的5畝麥子,從播種到田管,我都沒咋管。今天趕上收割,過來看看,找點種地的‘參與感’。”李家泉頭村村民王凡明站在地頭上,看著農機來回穿梭,邊刷手機邊輕松地說。

  9點30分左右,王凡明家的小麥全部收割完畢,收割機從田里駛出。拖著十多個“風扇齒”的摟草機接著登場,它在麥田打轉,“畫”了幾個圈,原本散落在田里的小麥秸稈被摟集成草條。摟草機從田里出來,打捆機接著登場。沿著摟草機走過的路,打捆機將田里的草條吸進去,打包成圓柱體的秸稈捆被“吐”了出來。打捆機還沒來得及離開,叉車和運輸卡車就來到了田里。叉車將一捆捆秸稈裝滿卡車兜后,卡車呼嘯著駛出田塊。

  “收麥的時候,我們為農戶提供收、摟、捆、拉、送全套服務。農戶不需要到田里來,我們會把小麥送上門。”明眾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邵明眾說,“農機作業效率高,而且作業質量好,搶得了農時,提高了播種質量。從耕到收,都用好農機,小麥產量1300斤就不成問題。”

  據介紹,明眾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是農民合作社國家級示范社,擁有包括復式精量條播機、無人植保機在內的各類動力機械及配套農機具130余臺(套)。目前,合作社已完全實現了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作業,承擔著劉官莊鎮80%左右的作業任務。

  6月6日下午,夏莊鎮薛家石嶺村村民薛俊良流轉的100多畝田里,麥收正酣。“每年收小麥,我都找同發農機合作社幫忙。他們的機器好,機手都是‘老手’,基本上不掉粒子。”薛俊良說,“目前收了30多畝,每畝產量基本上都能過千斤。”同發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薛昌儒說:“為了減少小麥在機收環節的損失,我們合作社今年新進了4臺縱軸流小麥收割機。”

  近年來,莒縣為助力糧食單產提升,通過鼓勵購置推廣植保無人機、氣吸式播種機、小麥條播機等新機具,培育壯大各類農機專業合作社。今年夏收,莒縣投入各類農業機械1.1萬余臺,小麥機收率99%以上。

  科學種田強示范

  “家里種的5畝麥子都收完了,畝產都在一千一二百斤吧。”“你這可比我家強多了。我家的3畝小麥,收成還不如去年呢,平均下來畝產不到千斤。”在夏莊鎮石嶺村村民委員會前,村民薛金亮與薛俊法聊起了今年的麥收情況。

  同處一個村子,地塊相隔不遠,為何小麥的產量有這樣的差異?“灌漿的時候,降水較少,田里有點干旱。我根據以往經驗,認為澆不澆水無所謂,所以放棄了澆二遍水。”薛俊法說,“現在小麥產量能‘摸到’1000斤的邊,我已經很滿足了。”

  “我一看天旱就覺得要及時澆水了,所以我在小麥灌漿的時候多澆了一遍水,畝均產量達到1100斤左右很輕松。”薛金亮的做法則更科學一點。

  如今在莒縣,種地越發成為“一門科學”。據測算,在生產條件相同、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僅通過提高農業技術到戶率,糧食單產提高幅度便可達10%以上。想大面積提升單產顯然更加需要“科學”。在莒縣,小農戶依然是糧食生產的主力軍,如何將更多的小農戶團結成“大農戶”,讓他們從靠經驗種地轉變為靠科學種地,是莒縣挖掘糧食單產潛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莒縣通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種植,建設規模化示范點,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大面積單產提升。涌現出了以莒縣永強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一系列經營主體。

  “以前都認為要想多打糧,就得多用種、多施肥,恨不得有多少就用多少,沒個夠。”莒縣永強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永強對科學種田深有感觸,“現在我通過測土配方,分階段精準施肥,同時開展種子包衣、精準播種,不僅節約成本,而且還提高了產量。”

  據介紹,莒縣永強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建設小麥玉米糧食種植基地,實行規模化種植,示范推廣科學種地方法。對不愿流轉又種不好、管不好的周邊農戶開展“菜單式”全托管或半托管社會化服務,讓更多農戶實現了“科學種地”。目前,合作社已與城陽、招賢等鄉鎮(街道)的2000余名農戶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整合各家“小戶”變成一個“大戶”,推行統一的收割、耕種作業標準,實施寬幅精播、一噴三防、適期晚收等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畝均增產20公斤以上。

  “前年,為了實現澆水和施肥同步進行,我上了水肥一體化設施,一畝地就得投入500元左右。”張永強說,起初周邊的農戶不愿意跟進,自己就先干了一年。后來,看到畝產確實比以前高了100公斤左右,周邊農戶才愿意參與進來。

  目前,莒縣小麥良種包衣率達到100%,水肥一體化推廣應用面積累計7.5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同時,莒縣還遴選建設糧油生產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科技示范主體20個左右。全縣建設小麥玉米百畝攻關區20個,千畝方5個,萬畝片4個,輻射帶動15.8萬畝。通過組織高素質農民“推技術提單產”等各類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戶種糧水平并助力單產提升。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