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4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韓俊在回答記者下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點有哪些、如何推進時說,主要是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也是農村改革三大領域的重點任務:一是堅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二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三是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韓俊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農業農村改革在全會《決定》中占的分量很重,專門有一章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明確了農村改革的重點任務,為新征程上推進農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據。農業農村部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謀細抓實農業農村改革重點任務,為鄉村全面振興增動力、添活力。主要是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也是農村改革三大領域的重點任務。
一是堅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中國改革發源于農村,農村改革到今年已經是第46個年頭,農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形成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小崗村主持召開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強調,“我國農村改革是從調整農民和土地的關系開啟的”,“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有三個支柱性政策:一是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二是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三是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決定》對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作出了具體部署,強調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從農村改革之初的第一輪土地承包算起,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將保持長達75年,這就體現了長久不變的要求。農業農村部將按照黨中央部署,認真落實好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這個農村最大的政策。今年,我們啟動了二輪延包三個整省試點,這三個省份是安徽、湖南和廣西,現在其他省份也在組織整縣、整鄉試點,總的政策基調就是要堅持總體順延,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下一步,還要繼續引導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健全農業經營體系,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好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要特別強調一點,土地流轉必須要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土地流轉不得違背農民的意愿,不得損害農民的利益,不得改變土地的用途。要嚴禁通過下指標定任務或者是將流轉面積、流轉比例納入政績考核等方式推動土地流轉,不能搞強迫命令。
二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決定》專列一節叫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對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優化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等作出具體部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方針,具體講就是“四個優先”:在干部配備上要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要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要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要優先安排。這是黨中央明確的要求,要把“四個優先”落到具體的改革舉措中,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我們將抓緊細化實化,在干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和公共服務等方面,推動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
三是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還是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要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首先要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受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這是一項非常重大的政策。要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現行政策是允許探索農民這“三權”自愿有償退出辦法的,但一定要穩慎進行。以宅基地使用權的退出為例,總的政策基調是,出臺這方面的有關政策一定要穩慎,不能刮風,花個幾萬塊錢就徹底買斷了,對農民的長遠利益未必就是劃算的,一定要給農民留個后路,一定要為農民的長遠利益著想。宅基地的使用權在法律上界定得非常清楚,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的權利,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無權取得或變相取得。政策要求也非常明確。不能以任何形式開口子、搞變通,要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和私人會館,嚴格禁止給退休回鄉干部職工分宅基地建房,要守好政策底線。《決定》講得非常明確,現行政策是允許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各地可以積極探索,讓農民享受更多的改革紅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