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郵政服務“土特產”產銷的實踐探索
時間:2024-06-20 10:40:17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張茜 王霞 李娜 林建新 字號:【

  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近年來,中國郵政充分發揮自身銷售、寄遞、金融信貸優勢,對接100多個鄉村特色產業集群和300多個全國農產品優勢區,因地制宜探索覆蓋產供銷全流程的“金融信貸+農產品寄遞+農產品銷售”一體化產業綜合解決方案,構建“直播+社區+社群”的郵政特色營銷矩陣,2023年帶動33.4億件農產品出村進城,發放涉農貸款2.15萬億元,助力地方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大市場。

  “三步走”念好“土”字訣

  梳理主導產業。以縣為單元,圍繞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地理標志農產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名優特新農產品等重點對象,形成主導產業目錄清單。已確立100個總部級、若干個區域級重點產業,按照農產品上市時間表,集中力量靶向支持重點產業發展。

  開展市場調研。圍繞主導產業目錄清單,深入開展市場調研。通過與屬地農業農村部門、重點產業協會或管委會等進行對接溝通,掌握本地特色產業的生產經營信息、農業資源信息和農產品市場信息。根據每個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特點,開展重點客戶調研,梳理客戶金融信貸、農產品寄遞和銷售需求及痛點。

  整合產業數據。基于產業摸底和市場調研,形成以鄉鎮或行政村為最小單元的“產業看板”,涵蓋主導產品、產地、產值、上市時間等基礎數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客戶數據,農產品銷售、農產品寄遞、金融信貸等業務數據。

  全鏈條陪伴式服務

  寫好“特”字篇

  產前深耕基地建設,助推信貸供給。一方面,基于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地理標志、區域公用品牌、地方名特優新四類特色,落實“九個有”打造標準,每個基地至少帶動3家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參與。充分發揮聯農帶農作用,為產業鏈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定制涵蓋農資供應、農技指導、品牌建設、倉儲物流、金融信貸、產銷對接等的綜合解決方案,并通過數字化支撐、多業務聯動、平臺化流量、供應鏈銷售等方式賦能基地建設與發展。另一方面,針對不同產業特點設計并推出專屬信貸產品——產業貸,通過對產業重點客群分類分級精準匹配信貸產品,構建面向特色產業客群的敏捷化融資服務模式,提升支農服務的精準性。積極構建“融資E”等小額貸款產品體系,以鄉鎮網點和村委會為依托,建成近6000個鄉村振興工作室,郵銀協同開展信用村建設、特色產業開發等重點工作,推動郵政綜合服務向村延伸。

  產中專注農資農技,定期助農走訪。充分發揮“產學研”結合以及“郵商聯盟”作用,服務特色產業發展。一是對接郵政農資合作企業、當地高校或科研院所,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為郵政農品基地和惠農合作社提供測土配方、用肥用藥指導、農技知識培訓、病蟲災害防治等服務。二是以惠農合作社為“圓心”,定期組織召開農技講座、院壩會、農資訂貨會等,為合作社、基地及社員提供優惠的郵政農資套餐肥。此外還有日常助農走訪,農忙季節,使用無人機為種植大戶提供免費農藥噴施與灑水服務;秋收季節,在田間地頭、農產品收購站、郵樂購站點等地提供“礦泉水、T恤送清涼”等便民服務。

  產后搭建產銷對接,定制農品寄遞。一是針對每一類特色產業,從銷售目標、銷售渠道、活動排期和資源投入等方面制定特色化農產品銷售方案,通過社區團購、郵樂小店、直播帶貨、消費幫扶及福利市場、品牌商源頭直采、第三方供應鏈等“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模式,打通“源頭直采、全鏈路保障、全渠道銷售”的農產品銷售通道。截至2023年末,郵政社區團購活躍團長數38.2萬人、郵樂優鮮累計銷售額31.3億元,直播帶貨場次約4萬場、累計直播銷售額近4億元、觀看人數達1.21億。二是加快建設三級物流體系,按“立足基地、帶動周邊、輻射產區”的原則,將具備分揀包裝、冷鏈保鮮功能的產地倉與縣級中心一體規劃。活用“駐點收、上門收、定點收”三種收寄模式和“夠量直達、串行直達”兩種運輸方式,為每類農產品制定個性化攬收運輸方案。在農產品上市前1個月內完成“一產業一方案”制定,通過定包裝、定資費、定范圍、定頻次和主動客戶團隊、先行賠付機制、數字化全鏈路管控等方式,不斷優化并規范化農產品“收分運投”各環節。截至2023年末,中國郵政累計為超1000種生鮮農品品類提供專業寄遞,農產品寄遞收入突破百億元,帶動社會農產品銷售規模達1610億元。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唱好“產”字歌

  搭建“郵政+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特色渠道。打造中郵惠農示范社和中郵惠農示范企業,形成標桿引領,依托總部級重點產業,打造產業強縣。聚焦農產品寄遞、農產品銷售、涉農信貸等重點業務,開展“村、社、戶、企、店”五大客群數字化分類運營。截至2023年末,中國郵政累計為300多個特色產業、300多個商圈市場、80多個產業鏈核心企業提供業務方案,為1.69萬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上下游客戶提供全產業鏈金融服務。

  縱向延伸產業全鏈條,橫向豐富產業新業態。信貸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保鮮、儲藏、分級、包裝等設施建設,以及初級加工產品的生產經營。聚焦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加工企業由小變大、加工程度由初變深、加工產品由粗變精。通過客戶引流、增值服務等方式助力創意農業、親子體驗、功能農業等業態發展。通過與中國移動、中化農業等合作,促進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生物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融合,探索“郵政+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可視農業”等業態的融合發展。

  服務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啟示

  信息共享,科技賦能,夯實產業數字化發展底座。按照“共建、共享、共用”原則,加強涉農信用信息庫和產業基礎信息建設,運用科技手段加強鄉村產業鏈條“數字足跡”的標準化采集、智能化分析、動態化監測和科學化評估,增強對鄉村特色產業生產、銷售、技術、市場等多元信息的融合應用,推動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與益農信息社、電商服務站等的服務協同與信息共享。

  集聚要素,產銷對接,加強產業全方位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探索“政府+金融機構+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一體化綜合服務模式,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提供農業市場信息、生產資料購買、信貸資金支持的產前服務,機械設備、技術指導和綜合金融扶持的產中服務以及農產品收購、倉儲、加工、運輸、銷售的產后服務,為各類農特產品“出村進城”提供保障。

  延鏈補鏈,提檔升級,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要以現代化生產經營手段推動特色龍頭企業發展,加快構建適應農業現代化要求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以科技手段推動形成現代化農業特色產業集群。通過資源合理整合利用,拓展形成“農業+”多類型融合業態。

  (作者單位:張茜、李娜,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郵政研究中心;王霞,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林建新,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市場部)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