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是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城鎮和鄉村是互促互進、共生共存的。能否處理好城鄉關系,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的現代化,包括城鎮和鄉村的全面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建設內容,二者聯系緊密。只有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通過二者相互支撐、協調促進,才能更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提出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
新型城鎮化新在“以人為本”“以提高質量為導向”,致力于提高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鄉村全面振興注重鄉村整體功能的塑造提升,注重質量興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造福農民群眾為重要目標,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顯然,二者在理念上具有統一性,在目標上具有互補性,在發展過程上富有互動性,二者相輔相成。一方面,新型城鎮化以縣域為重點展開,利于有效轉移農業人口、吸納就業、輻射鄉村,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鄉村全面振興能夠有效支撐城鄉循環,為新型城鎮化提供富有實力的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城鄉功能存在一定差異,兩個區域系統具有一定聯系,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既要彰顯各自特色,發揮各自功能,也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城鄉共生關系,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促進二者共建共享共榮。
當前各地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中,開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實踐,一方面城鎮化質量顯著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明顯增強。另一方面鄉村發展進程迅速,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藍圖逐步成為現實。但是有的地區也存在二者統籌力度不足、結合點抓得不準、城鄉融合發展進展不順的情況。地方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及兩者的協同方面都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挑戰:一是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發展能力有限。二是中小城市產業基礎薄弱,對鄉村帶動能力較弱;三是地區間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平衡,鄉村水平較低;四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各類人才處于短缺狀態。
解決這些問題,破解如上難點,需要尊重和順應城鄉發展規律,抓好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結合點,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結合點在哪兒?這個問題是地方干部開展此項工作的困惑所在。找準了結合點,困惑就能迎刃而解,難點也就順利消融。筆者認為,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結合點有四個:
要從發展理念上找準二者統籌推進的結合點。正確的理念是開展實踐工作并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是中國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之道。從中國國情出發,走好這條道路,要謀定而后動,首要的是從理念上實現先行結合。要以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引領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城市和鄉村兩個區域互相依存,共生關系是二者融合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推進二者,要注重二者功能共存、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城鄉的最大公約數。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城鄉發展理念。要從滿足城鄉居民的需求出發,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找準城鄉居民的利益結合點,推出的政策舉措要有利于實現城鄉居民福利共同增益,不能以損害一方利益為代價促進另一方的發展。要以創新的理念把統籌二者的工作抓實。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引擎”。破解面對的難題要有新思路,找準具體的統籌著力點需要有新謀劃和新探索,推進制度創設更需要加大創新改革力度。
要從發展主體上找準統籌推進二者的結合點。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從主體上找結合點,就是要找準施力者,以最大的合力使之朝正確的方向運動,實現既定的目標,以不斷增強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合力。要貫徹民主集中制,善于吸納各方智慧,以正確的理念和原則為引領,作出統籌推進二者的正確的決策,引領各方主體積極參與。要發揮黨組織的組織功能,并開展好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集聚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最大力量。要創新利于統籌推進二者力量結合的方式方法,以有效的方法促進主體合作,發揮主體優勢,增強合力。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事業的成功經驗,關鍵的是與時俱進組織動員各方力量朝既定目標努力,共同締造了一個新中國、打開了發展新格局、構建了新階段的新事業。新時期脫貧攻堅同樣通過組織動員各方力量,創新了各類主體合作的方式方法,贏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可以依靠方式方法創新,壯大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隊伍和力量。具體有哪些方式方法?基于補齊地方發展短板,消弭中小城鎮和鄉村發展面對的知識鴻溝、技能鴻溝的原則,可以采取三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為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引入增量主體、注入合作發展的新生力量,并以“鯰魚效應”激發當地主體活力。第一種方式是把東西部合作經驗創新性運用于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工作,為發展落后地區引進干部、企業、專業人才,通過他們把東部的先進理念、可行做法成功地與當地實踐結合,創造性地應用于當地統籌推進二者的工作。第二種方式是發揮科教的力量,把有實力的科技主體和教育主體引入落后地區,如以“千校興鎮”“萬企興萬村”“科技小院”等方式,促進高質量教育資源、高質量科技企業資源、先進科技人才資源向落后城鎮和發展滯后的鄉村轉移常駐,以先進的教育和科技啟動這些地區的發展之路和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第三種方式是發揮商業人才的力量,把市場經營理念和先進商業經營方法引入鄉村和中小城鎮社區,激活城鄉沉睡的資源和資產。鼓勵鄉村和小城鎮社區建立“強村公司”和“強鎮公司”,破除地域限制,廣開渠道,招攬有志于推進鄉村、小城鎮社區企業發展的“鄉村CEO”“社區CEO”,彌補小城鎮和鄉村資產運營人才短缺的不足,使城鎮社區和鄉村邁進“資產資源激活-產業發展-居民就業增加-勞動參與率提高-居民收入增長福利改善-社區(村社)善治”的良性循環發展軌道。
要從規劃布局上找準統籌推進二者的結合點。加強規劃布局是統籌推進二者的基礎性工作。科學的城鄉規劃對于優化資源配置、引導和約束各類開發活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現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目標具有重要作用。加強科學規劃引導,是避免城鄉發展走彎路、“翻燒餅”、資源浪費、損害城鄉居民利益的重要前置舉措。一要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全局協同性。要科學預判城鄉人口變動趨勢、尊重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等任務,編制多規合一、實用管用、高度協調的規劃。二要提升村莊規劃編制和城鎮建設規劃的協調性。要統籌考慮城鎮與村莊規劃編制和管理,把城鄉共同體理念貫穿其中,圍繞城鄉人口流動集聚、重大產業項目實施、城鄉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科學規劃建設重點城鎮、村莊與功能區域,充分發揮城鎮和鄉村各自的功能優勢。三要統籌規劃和優化城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通過規劃上的結合,突出解決地方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及兩者的協同方面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其一要統籌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和發展能力,逐步夯實中小城市產業基礎,增強其對鄉村帶動能力;其二要按照“人往哪里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就往哪里配”原則,改善地區間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平衡狀態,綜合考慮集聚提升類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搬遷撤并類村莊等不同類型村莊的發展趨勢,抓好鄉村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提升鄉村醫療、教育、住房、就業、養老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要從發展機制上找準統籌推進二者的結合點。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致力于解決兩種互相依存而又各有差異的兩類區域的發展問題。統籌二者,促進區域融合發展,核心是要找到阻力最小、作用顯著的發展機制。其一要構建和落實開放創新的發展機制。開放發展機制就是要面向系統內外建設新型城鎮和鄉村,統籌利用好區域內外,甚至是國際資源、市場、技術和現代化文明成果,吸收一切有益的智慧,促進兩個區域兩個子系統的融合發展。創新解決二者結合推進的活力與動力問題。創新發展機制,就是要搞活兩個區域兩個子系統融合發展的機制、發展模式、發展方案,核心是開發新要素、推進要素的新組合、強化體制機制的改革,為二者統籌發展增活力、添動力。其二要構建和落實合作共贏的發展機制。善合作者成,共贏者勝。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要把合作意識、共贏觀念融入發展機制中去。合作共贏就是要找到雙方乃至多方的利益共同點,發揮各方優勢,形成互補機制,共同推動合作事業的發展,共享發展的成果,形成主體共贏格局。要推動形成城鄉互補互促互利互融、共建共享共榮的發展共同體,包括城鄉教育共同體、醫療衛生共同體、養老保障共同體、文化共同體、生態共同體和產業共同體等。鑒于鄉村發展不充分,農民發展機會少、收入增長滯緩,要構建聯農帶農機制,為處于發展弱勢的農民群體構建產業發展、分享收益的幫扶機制。鑒于產業園區集聚性特征、配套設施共享特征、鄉村建設用地短缺情況,要運用好“飛地”發展機制,促進鄉村入駐城鎮產業園區發展產業,享受“飛地”制度保障,分享產業入園集聚發展利益。其三要構建和落實綠色協調的發展機制。綠色發展,調整優化人和自然環境的關系;協調發展,調整和優化人與人之間關系,以及系統之間的關系。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必須堅持人和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必須堅持人與人之間、區域之間、系統之間、不同目標之間的和諧發展。綠色協調發展機制就是要堅持找準公約數的原則,實現互相作用的城鄉兩個子系統之間的和諧穩定發展。首先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到二者統籌發展的工作中去,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方式推進城鄉建設。其次要增強發展整體性和發展協調性。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城鄉發展空間,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城鄉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要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在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時,要把更多資源、更多人才、更多力量傾斜性投入到處于相對薄弱地位的鄉村中去。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研究”(編號:21AZD035),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國際農業經濟與貿易政策效應研究”(10-IAED-04-2024)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