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人行山水間,便會感受到一種智慧與豁達的通透。
假期將至,父親早說好要帶我和母親去他朋友開的一個鄉下的“快樂小院”,從小在城中長大的我還真有點期待。于是,出發前我把相機和畫板都翻了出來,但愿能留下些印跡。
去的地方叫盤山,雖地屬天津但離北京還不到90公里。一上路,父親就迫不及待地嘮叨起這個老朋友——崔叔。崔叔拍得一手好紀錄片,在天津市區的電視臺干得好好的,卻突然辭了工作跑到距市區百里開外的盤山干起了民宿,說不為掙錢就想親近自然,找找靈感。這樣的故事讓我對此行的目的地更加好奇。
這個假期對我來說也有研學的任務,第一次到盤山,我還是提前做了些功課。這里是國家第一批5A級名勝景區,山色秀美,鐘靈毓秀,以“京東第一山”而著稱于世,很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都游歷于此,尤其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巡幸盤山,更是發出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感慨,并在盤山建造了世上著名的皇家園林——靜寄山莊。
聽父親講我們去的小院就建在這皇家園林靜寄山莊之上。一個多小時的行程過得很快,隨著窗外景觀的不斷變化,一片隱于山林間的靜謐院落,豁然眼前。
眼前的院落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些瓊臺樓閣皇家氣派建筑,而是一個個村民房屋改造的民宿,崔叔的“快樂小院”就是這眾多院落之一。土黃的墻,樹枝的房頂,古樸的老式四合院,大門上“靜寄山居”四個靈動的大字,仿佛在講述著里面發生的故事。
崔叔早早等在門口,邊走邊向我們介紹著。說歷史上記載的靜寄山莊是清代繼避暑山莊、圓明園后的第三大皇家園林,與避暑山莊號稱姊妹山莊,分內八景外八景,集中國古代南北園林之精華,依盤山而建,比避暑山莊還多出十六景,歷時十年建成。這里山體呈環形,像一把龍椅坐北朝南,前面不遠處還有幾座連綿的小山頭,按照古人的風水觀正是后有靠、前有照,是天然的風水寶地。
快樂小院是個前后兩進院子,有10間客房和餐廳,小院點綴種植了多種樹木花草,傍晚的小院,度假的老人在悠閑漫步聊天、博弈棋技,小孩兒在嬉戲玩鬧,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呈于眼前,還真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吉祥妙居。
崔叔說,他在這里做民宿,取“靜寄”之名,既是為了遠離城市的喧囂和繁忙,讓城里人有一個心靈放松的地方,也是為了自己的父母有個養老的去處,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墒莿谧髁艘惠呑拥母改?,到這里根本待不住,雖然總是找活干,但二老的臉上是始終掛著笑。“父母的笑容和快樂,就是我這個小院的底色,是小院營造快樂氛圍的燎原之火。”崔叔口中的快樂小院原來還有這樣的深意。
據考,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曾來過盤山,并以田疇家族隱居盤山為背景創作了它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記》。他描寫桃花源“土地空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他透過文字給世人描繪了一幅和平、寧靜、怡然自得的社會生活畫卷。桃花源正是陶淵明所追求的沒有紛爭、沒有壓迫、人人古樸而富裕的理想王國。
每個時代的中國人都在追尋那個時代的桃花源。新時代人民當家做主,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大力發展山村旅游,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實現人民共同富裕,山村老百姓脫貧致富過上了“桃花源”般幸福生活。
其實,那桃花源般的美好,就在你那顆回歸寧靜自然的心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