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推動現代都市與大美鄉村雙向奔赴
時間:2024-03-13 10:27:38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四川省成都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鄉村振興局局長?古建橋 字號:【

  城鄉融合發展是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重大課題,是加快轉變超大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路徑,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對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作出部署,為做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方向。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四川成都市三農系統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牽引,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加快探索超大城市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奮力推動現代都市與大美鄉村雙向奔赴。

  城鄉產業融合共興

  構建現代都市農業產業體系

  立足超大城市轉型發展實際,謀劃部署好現代都市農業建圈強鏈工作,加快構建競爭優勢突出、帶動效應顯著的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

  一是抓好糧菜穩定安全供給。全域推進“一帶十五園百片”現代糧油產業園區建設,大力實施“天府良田”行動,統籌抓好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確保全市糧食面積570萬畝、產量230萬噸以上;持續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優化生豬產能調控機制,推動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確保全年蔬菜面積270萬畝、產量640萬噸以上。

  二是推動優勢產業集鏈成群。抓緊實施千億級現代都市農業集群培育提升行動,培優做強天府種業園、天府農博園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構建以“天府源”為引領的農業品牌體系,培育國省農業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力爭新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以上,開展農業品牌精品培育20個以上,新引進3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20個以上。

  三是促進三次產業協同增效。聚力三次產業資源跨界配置和多業態融合發展,深化“農業+”“林盤+”行動,發展休閑觀光、文化創意、運動康養等新業態,再推出一批鄉村休閑旅游精品路線、網紅打卡鄉村消費場景,爭創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年休閑農業營收力爭突破470億元。

  城鄉功能布局均衡

  譜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圖景

  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務實推進“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全域和美”工程,加快實施基礎設施提升、鄉村風貌塑形等“十大行動”,扎實推動和美鄉村出形象、見成效。

  一是完善村莊分類建設指引。研究印發《成都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分類建設指引(試行)》,實施村莊分類建設,新啟動培育提升先行村、重點村各50個,示范村10個,爭創一批省級精品村、示范村;加快推進每縣1個重點片區建設,力爭整體對標達到浙江“美麗鄉村”水平。

  二是提升和美鄉村功能品質。針對農村基礎設施品質不高、鄉村風貌環境不優、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均衡等問題,統籌行業部門加快農村路水電氣訊設施補短,以網格化布局、遠程共享等方式推動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擴容下沉,牽頭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全域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和美麗庭院創建,加強面源污染源頭管控,引導農業農村全面綠色轉型。

  三是增強和美鄉村治理效能。立足成都市農村“大分散、小集中”的典型居住形式,聯動社工部等部門加快建設全市鄉村治理體系,繼續開展“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智慧鄉村治理試點示范,依托“智慧蓉城·微網實格社會治理平臺”提升鄉村敏捷智慧治理能力。

  城鄉居民共同富裕

  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圍繞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農村、留給農民,充分發揮村集體綜合性平臺功能,進一步促進村集體創收與農民穩定增收有效兼容,筑牢農民主體地位。

  一是創新集體經濟形式。實施集體經濟消薄攻堅行動,爭取中省財政資金1650萬元、安排市級財政資金3500萬元,重點扶持脫貧村、薄弱村、和美鄉村重點村集體經濟發展產業項目,啟動強村培育工程,支持有條件的村組建強村公司,聯動國有平臺公司、社會資本等對鄉村各類資產資源進行統一開發經營,大力推廣多村合作、整鎮組團、跨鎮抱團等模式,促進片區業態升級和鄉村功能開發。

  二是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大服務型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培育力度,健全完善縣鎮村三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農民參加農村電商、鄉土文創、農機操作等技能培訓,夯實農民通過參與農業生產增加經營性收入的能力,讓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三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健全防止返貧常態化監測幫扶體系,深化“百村萬戶”幫扶提升,分類推動幫扶產業高質量發展,引導更多資源聚焦到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上,力爭脫貧群眾收入增幅保持在15%以上,夯實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破除城鄉流動壁壘

  推動資源要素合理配置

  深入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和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以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重點,加快打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渠道,促進現代都市與大美鄉村融合發展。

  一是引培集聚鄉村專業人才。聚力破解專業人才入鄉激勵機制不健全、鄉村本土人才總量不足等問題,集中力量抓好鄉村振興專家人才服務團和“成都農匠”選樹任務落地落實,多措并舉引導原村民、新農人、農創客等入鄉返鄉建設,新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1萬人,評選首批“成都農匠”500名

  以上。

  二是拓寬多元化資金投入渠道。堅持財政投入、金融賦能、社會投資同向發力,積極爭取中省資金項目支持,對新規劃建設達標的先行村、重點村給予專項資金獎補,引導市屬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建設;進一步做強鄉村振興基金,爭取申報發行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推進“農貸通”平臺擴面提質,完善以政策保險為重點的金融服務體系。

  三是激活鄉村土地要素活力。穩妥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和深化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試點,嚴格落實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審批事項,進一步引導土地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有序流轉;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探索建立增量宅基地集約有獎、存量宅基地退出有償機制,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農房;扎實推進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深化農村產權“應進必進、陽光交易”,助力集體經濟壯大和農民農村共同

  富裕。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