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營養豐富,具有改善視力、增強免疫力、增強記憶力、延緩衰老等功效。因此,雖然個頭小,但被稱為“漿果之王”。
湖北省安陸市具備種植藍莓的有利氣候和土壤條件:降水量適宜,晝夜溫差較小,多低山、丘陵和崗地,大部分地區土壤呈酸性。安陸藍莓種植始于2014年,最初由湖北鑫民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趙棚鎮團山村引種試種。經過近1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帶動安陸地方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農業特色產業和地標典范。
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21年,安陸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打“資源牌”、走“特色路”,將藍莓產業納入特色農業產業鏈,以趙棚鎮為核心區,規劃打造“萬畝藍莓、十里長廊、十億產業”。先后引進湖北、江西和深圳的企業落戶,投資發展藍莓產業。2022年,全市藍莓種植面積已達4700余畝,年綜合收入過億元。2023年,收益面積3650畝,預計年鮮果產量475萬斤,加工藍莓酒11.8萬斤,總產值3.2億元。
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安陸打造強農產業地標典范的措施吸引了多家企業等市場主體落戶投資,先后建設大棚基質藍莓聯農帶農基地、地栽藍莓示范基地、旅游酒店、研學基地、冷庫、國防教育基地等項目,逐步形成集種植、采摘、加工、研學、康養等于一體的藍莓產業鏈。安陸市趙棚鎮農旅融合發展的伍欣甸園,每年櫻花盛開期和藍莓采摘期,游客絡繹不絕,成為熱門網紅打卡地,年接待游客量30萬人次以上,吸引周邊農戶開辦農家樂11家,據統計戶均年收入約20萬元。
聯農帶農機制不斷完善。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務工需求激增。2022年,全鎮藍莓產業年用工量達6.5萬人次,發放工人工資1200余萬元,土地流轉費用420余萬元。其中,鑫民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常年吸納周邊500多名村民到基地務工,年支付土地流轉費350萬元,勞務工資700萬元;輻射帶動周邊8個村、206戶貧困戶脫貧。2022年,趙棚鎮土橋村成立譽晨專業合作社,旺季時每天向三家落戶企業輸送工人150余人,年用工量達2萬人次,累計發放工人工資近200萬元。2023年,安陸又積極探索“企業+強村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按照“4+4+2”效益占比機制引導種植意愿強烈的村民與企業結成合作伙伴,參與藍莓產業發展。目前,正在團山、土橋、趙棚、雙橋等村建設4處大棚基質藍莓聯農帶農基地,帶動20余戶農戶參與,預計戶均增收2萬元。
產業發展的促進措施
多渠道籌措產業發展資金。安陸市選定蛋品、生豬、香米3大農業特色產業,白花菜、銀杏、南鄉蘿卜、藍莓、食用菌、吉陽山大蒜6個農業特色產品,作為全市9大產業鏈重點打造,并每年安排5000萬元左右的專項資金支持產業發展。其中藍莓是近幾年支持重點。安陸專門從脫貧攻堅的銜接資金里面安排1000萬元來扶持藍莓產業的發展。趙棚鎮藍莓產業發展快,正是通過專項債支持了產業提檔升級。
積極完善產業基礎設施。藍莓對于水分的需求比較大,趙棚鎮政府特地開辟水渠為生產提供便利。為了提升藍莓產業發展的現代化程度,鎮政府還對園區周邊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提供支持,同時將藍莓聯農帶農基地、旅游酒店(小木屋)、研學基地等配套設施統一納入規劃,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充分發揮集體經濟作用。政府對參與種植藍莓面積達到百畝以上的村集體,專門安排扶持資金。安陸市趙棚鎮有4個村參加聯農帶動基地試點,按照公司負責提供藍莓苗,提供技術指導,農戶出地建棚,每個棚投資1萬元左右,參與藍莓平時管理(修剪枝葉等)等方式分工合作。藍莓種植收益按4:4:2分配,即公司、農戶和村集體分別占40%,40%,20%。在產業發展中,既富裕了農民,又壯大了集體經濟。
產業發展存在的難題
安陸市藍莓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難題。一是種植面積難擴大。受整體土地面積的限制以及其他經濟林木對土地的競爭,目前趙棚鎮可用于藍莓種植的面積不多,藍莓產業規模擴大有一定困難。二是產品深加工不足。趙棚鎮藍莓產品主要以鮮果銷售為主,剩余尾果用于生產藍莓酒,藍莓產品深加工不足,產品種類不多。目前,全鎮藍莓企業產品都是自謀出路,銷售模式較為單一,無專業銷售團隊對藍莓產品進行銷售策劃。三是農旅融合發展不深。深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旅融合是戰略方向。目前,依托藍莓產業做農旅發展深度不夠,需要更多的市場主體入駐,組團發展。四是高素質農民培育有待加強。參與藍莓種植的村民年齡普通偏大,藍莓成熟時需要臨時從外面雇傭大量勞動力,且藍莓園的管理人才缺乏,需要吸納一批既有管理經驗又懂農業技術的新型種植戶。五是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式不足。目前種植土壤的酸堿值需要改良才能更好適宜藍莓生長,這需要農技專家的指導,也需要種植戶聽取專家的建議,了解病蟲害防控知識,改變粗放的管理方式,避免造成經濟損失。
促進產業發展的設想
注重示范帶動。2023年當地政府又與佳沃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合作推進萬畝藍莓產業示范項目,建設佳沃世界、藍莓研發研學基地、文化旅游設施建設等農旅融合產業示范項目,共同打造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園,即將開展一期1000畝藍莓試驗種植產業示范項目,以更好帶動全市藍莓產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品牌建設。在農業農村部擬命名的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安陸市已位列其中;同時,安陸也擁有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為了推進藍莓產業提質增效,當地政府計劃打造安陸藍莓的區域公共品牌,實現藍莓產業的標準化生產、運輸、管理一條龍。其中,重點扶持2~3家知名品牌,進軍國內一流品牌陣容。采取政府組織為主、企業參與為輔的辦法,打造和宣傳“湖北安陸”藍莓公共品牌和知名產品品牌,努力實現同步發展。
推進精深加工。藍莓生產企業雖然嘗試藍莓酒、藍莓干等藍莓加工品,但生產規模并不大,今后在保障藍莓鮮食生產的基礎上,聚焦藍莓深加工研發,著力打造適合市場的藍莓加工品,延長藍莓產業鏈。特別是引導企業多加強同科研機構的交流,運用數字化和機械化等手段解決用工難等問題,使“土特產”挖掘出它更多的價值。
強化科技支撐。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我國引種的密斯蒂、萊格西等藍莓品種主要來自國外,仍需要依靠廣大的科研工作者做好本土品種的科技攻關。藍莓適宜在偏酸性的土壤環境生長,但安陸市趙棚鎮土壤呈偏堿性,需要改土技術的配合,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發適宜當地環境的藍莓品種,降低對酸性土壤的依賴度。同時,科研人員應及時傾聽藍莓種植戶、企業的需求,一起推進品種的改良和培育,做好產學研融合創新,使本土的藍莓產業開辟出更廣闊的市場。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