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江山市石門鎮小塘源村,泥墻黛瓦、錯落有致的夯土房民宿成了“網紅打卡點”,游客絡繹不絕。民宿業主賴雪蕓說:“這里的夯土房民宿在保留古樸原貌的基礎上建有復式溫泉房、泳池、茶吧,還實現了五通三化,水電網、公共停車場、公共大型書吧等公共配套齊備,更加適合現代生活需求。這都要感謝兩山合作社給我們的支持!”
賴雪蕓口中的“兩山合作社”,是江山市實體化、市場化運作的生態資源資產管理和轉化平臺。農民的閑置夯土房就是“兩山合作社”重點盤活的生態資源。江山市擁有3903幢、總建筑面積逾39萬平方米的閑置夯土房。為最大限度發揮夯土房與山水自然資源的價值,近年來,“兩山合作社”對全市夯土房資源進行摸排,在全國率先推出夯土房民宿“標準地”建設項目,實現了夯土房這一特色生態資源品類的價值。
構建“標準地”模式,探索資源盤活“新樣板”
從2021年起,江山市“兩山合作社”通過規模化收儲、專業化整合、市場化開拓、差異化經營、流量化變現等手段,打造夯土房民宿生態共富“標準地”,讓原本閑置荒廢的夯土房成為各方看好的稀缺資源。
嚴格標準,破解閑置資源開發難題。江山市制定出臺《江山市夯土房資源分級定價管理暫行辦法》《江山市夯土房資源儲蓄管理暫行辦法》《江山市夯土房資源收益分配管理暫行辦法》《江山市夯土房民宿開發運營管理暫行辦法》《江山市夯土房民宿“標準地”工作指南》等6份管理辦法和1份工作指南,根據夯土房所處區域位置、房屋結構、周邊環境等內容,將夯土房分為優、良、一般、差四個等級,并結合資源儲蓄年限來確定夯土房的儲蓄基準價值,后期再結合資源經營收益給予農戶相應的溢價分紅,真正實現富民增收。
標準配建,發揮財政資金最大效益。江山市政府及“兩山合作社”同步構建以夯土房“標準地”開發為導向的政策管理體系,形成“政策包”。通過村集體從農戶手中收儲閑置的夯土房,并對村里實施“五通三化”(即給水、排水、通電、通路、通訊及凈化、亮化、美化),生態開發“標準地”建設,配建道路、市政、景觀等設施,為夯土房權屬人和投資方搭建平臺,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此外,“兩山合作社”還提供了民宿綜合保險、民宿住宿收入保險等“一攬子”綜合保障服務,讓經營業主吃下“定心丸”。
整體開發,實現夯土房資源溢價增值。通過創新制度集成,建立健全長效保障機制,率先在全國形成夯土房資源轉化“6+1”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統一對閑置的夯土房進行儲蓄歸集,打造成標準化生態資產包,進行整體精準招商,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小塘源村28幢夯土房在完善基礎配套后集中連片流轉給客商開發利用,吸引了西坡集團等多家主體成功簽約,將一個原本即將荒廢的村落變成了度假勝地。
創新傳統老屋開發模式,貢獻生態變現“新經驗”
江山市創新推出“山、水、房”協同轉化模式,做好基礎設施標準化配套以及暢通各環節的金融服務,形成一個隨時可落地實施的生態資產包,打通了閑置夯土房的歷史厚重感、人文積淀以及周圍的山水資源價值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
堅持產業化思維,增值閑置資源。將夯土房資源進行標準化定價、集中化收儲,并把夯土房連同周邊山、水生態資源打成資產包,努力推動山、水、房等生態旅游資源價值的協同高效轉化。創新投融資開發模式,探索出民宿綜合保險等“一攬子”保險產品和綜合保障服務,激活生態產品經濟價值和金融屬性。通過標準化定價、規模化收儲、專業化整合等手段幫助閑置資源價值提現,推動生態產業鏈發展。
堅持協同化發展,構建產業集群。項目開發過程中,和周圍旅游開發項目合作運營,形成互為配套、相互導流的互促格局,滿足游客感受鄉土文化、山居生活和現代化潮玩融合一體的各種新奇體驗,享用山、水、房等生態資源協同高效轉化的碩果。江山市“兩山合作社”負責人介紹說:“這本質上是一個交易平臺,讓生態資源也像商品一樣,被擺到了‘超市’里進行交易,使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在開發利用、環境保護等過程中實現應有價值。”
堅持品牌化路線,輸出生態產品。做大“衢州有禮·江郎闕里”區域民宿公共品牌,結合村莊風貌特色,植入文化元素,培育村域特色民宿品牌,打造“一村一特色、一家一主題”的良好生態,改變農村價格洼地、品質洼地、服務洼地的短板。賴雪蕓說:“我們民宿在旅游高峰期時,基本上滿房率在80%。我們對未來的一個規劃是想把云七谷這一帶打造成一個民宿集聚群,希望高端民宿會更多一點。”
強化聯農帶農利益聯結,開辟共同富裕“新路徑”
“兩山合作社”將江山市全域范圍內可交易的生態資源整合在一個平臺上,采取直接投資、引入社會資本等多種方式開展生態資源資產經營,探索形成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運營格局,與村集體、農戶建立長效利益聯結機制。
高效盤活,確保價值實現。“兩山合作社”充分發揮市場補位作用,以區域內有資源卻沒有開發主體的夯土房作為經營對象,率先以塘源口鄉洪福村為試點,成功發放全國首張夯土房資源儲蓄單,收儲了15幢夯土房,收儲等級均為“優良”,使原來散落的有價值的夯土房得到開發轉化,預計將支付首批夯土房的保底收益150多萬元。“閑置了這么多年,今天我的夯土房終于有了利用價值,我也有了額外收入,真要感謝‘兩山合作社’!”村民邱寶金激動地說。
建立機制,確保收益分紅。規模化收儲、專業化整合、市場化運作,有效盤活農村生態資源,創新資源投資收益分紅、企業利潤二次分紅等富民保障機制,讓村民充分享受資源變現增值、開發營利的實惠和紅利。根據夯土房的分級定價結果,結合儲蓄年限確定儲蓄基準價值,后期再結合經營收益給予農戶相應的溢價分紅,真正通過“兩山合作社”實現富民增收。在洪福村夯土房資源儲蓄單上,僅租金一項,邱寶金在20年的儲蓄期內,就可獲得約10.5萬元的保底收入。
延伸鏈條,確保生態共富。江山市“兩山合作社”已開發運營民宿11家,預計全年新增各類營業收入3000多萬元,新增就業崗位120多個。村民也可領取相應的利息和分紅,并參與到生態旅游服務產業鏈中。保安鄉后坂村箬山自然村63歲的村民林水美過去賦閑在家,如今成為“西坡江山”民宿的做飯阿姨,她家也成為游客經常上門光顧的地方。“冬筍賣到12元一斤,土雞蛋賣到2.5元一個,咱家中的土貨都賣空了!”林水美說。
下一步,江山市“兩山合作社”將持續緊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核心任務和共同富裕的時代命題,依托優勢資源,創新綠色發展新模式,不斷開辟“兩山”轉化新路徑,奮力打造共同富裕的江山樣板。
(作者單位:浙江省江山市農投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