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山海和鳴 同頻共振——深化東西部協作的廣東實踐
時間:2024-01-05 08:52:11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是黨中央著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決策。要適應形勢任務變化,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近年來,廣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東西部協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視察廣東時重要講話精神,與貴州8個市州建立起更加緊密的結對幫扶關系,以更高目標、更大力度、更快節奏、更實舉措推動粵黔東西部協作走深走實。在國家東西部協作成效考核中,兩省均獲“好”的等次,廣東連續兩年位居東部省份第一名,貴州先后位居西部省份第一、第二名。

  推進“四個協作”

  增強脫貧地區發展能力

  廣東堅持幫扶與協作相結合,發揮粵黔兩地各自比較優勢,形成互利共贏局面。

  深化產業協作。兩省攜手推動粵企入黔、粵資投黔。出臺支持廣東企業赴黔投資獎補辦法,強化政策激勵。兩地各級各有關部門及貴州駐粵招商工作隊聯合組織開展百企桂黔行、粵企入黔共建產業園區“雙百”行動等活動。落實兩省“十四五”協議要求,在貴州8個協作市州各共建一個工業園區,66個脫貧縣各共建一個產業園區,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呈現勞動密集型、資源富集型、貼近市場型、就鏈融入型、返鄉創業型等企業引進形態,培育壯大當地優勢特色產業。如廣東凱金新能源在銅仁大龍經開區計劃投資90億元建設年產20萬噸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項目一期工程已點火試產。廣州越秀集團在畢節、黔南、安順投資20億元建設生豬養殖全產業鏈項目。

  深化勞務協作。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加強勞務對接,在穩定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能力、促進增收上下功夫。堅持兩手并舉,一手抓轉移就業,一手抓拓寬就近就業渠道,推動幫扶車間擴大規模、延長鏈條,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發揮在廣東6市設立的118個勞務服務站作用,為貴州籍務工人員提供服務,打造“山海心連之家”“香山家政”“蜂王行動”等勞務協作服務品牌。

  深化消費協作。有機結合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肉案子”“茶罐子”工程,創新消費幫扶模式,幫助貴州創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351個,“圳品”認證47個。安排協作資金4.32億元,幫助脫貧地區建設倉儲運輸、產品安全檢測等配套設施,引導廣東企業赴黔投資建設冷鏈物流系統,助力解決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問題。發揮廣州江南市場、深圳海吉星市場等平臺作用,通過“線上+線下”“電商+商超”,助力解決農產品銷售“最后一公里”問題。支持協作地區建立名優特新農產品目錄,在廣州塔、廣州地鐵及主流媒體投放公益廣告,宣傳推介貴州農特產品。納雍滾山雞、羅甸火龍果、鎮寧蜂糖李、桐梓方竹筍、從江百香果、望謨青檸檬、梵凈山貢茶、水城獼猴桃等特色產品走俏大灣區市場。

  深化科技協作。南方科技大學與貴州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貴州綠色產業技術研究院。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貴州省科技廳圍繞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錳和鋁產業精深加工、激光精密制造等領域,合作建設成果轉化創新中心。兩省農科院簽訂“農業科技幫扶十條”,向遵義市及從江、錦屏、晴隆等9個協作縣區選派科技特派團。

  做到“三個傾斜”

  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兩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鄉村振興首要任務,抓住薄弱環節,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予以傾斜支持。

  傾斜支持重點人群。聚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等重點人群,助力協作地區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分層分類及時落實幫扶政策。如2022年廣州投入財政援助資金257.7萬元為獨山、三都、羅甸等縣已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和納入監測預警范圍的農村人口共18.42萬人購買防止返貧險,最大程度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

  傾斜支持重點幫扶縣。廣東把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作為幫扶工作重中之重來抓,從政策、資金、人才、產業、措施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如專門出臺《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九大加力行動”方案》;向重點縣投入財政援助資金35.05億元,占援助資金總額的33.6%。向重點縣選派掛職干部80人、專業技術人才2170人,分別占選派到貴州掛職干部、專技人才數38%。2022年以來安排財政援助資金2.43億元、發動社會幫扶資金(含捐物折款)1087萬元,支持重點縣“組團式”幫扶學校、醫院軟硬件建設。組織廣東優強企業對重點縣1253個原深度貧困村實施結對幫扶全覆蓋。建立工作隊掛點幫扶重點縣制度,省和市州兩級工作組在重點幫扶縣選定15個村指導示范打造。

  傾斜支持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圍繞完善公共服務保障體系、文化服務體系、培訓和就業體系、社區治理體系、基層黨建體系“五個體系”建設,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加強后續扶持。2021年以來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投入幫扶資金16.02億元,實施了一批幫扶項目。如2022年廣州市投入協作資金1.4億元,支持黔南三都縣城南社區、獨山縣鄢家山社區、甕安縣映山紅社區和畢節七星關區柏楊林社區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幫扶車間、幼兒園、醫療服務站、黨群服務中心、休閑文化廣場,助力安置區成為當地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載體”,其中鄢家山安置區成為貴州省首個“產業+東西部協作”創建試點。

  突出“四個結合”

  持續推進社會幫扶

  積極搭建共建共贏共享的鄉村振興共同體,打造各級各方協同參與的東西部協作大格局。

  輸血幫扶和造血發展相結合。印發資金使用管理意見,從資金使用范圍、安排比例、審批程序、利益聯結機制等多個方面進一步細化資金使用管理措施,明確要求財政援助資金多數安排用于產業幫扶。如珠海市投入1.5億元協作資金共建“橫琴·正安”國際吉他文化產業示范園,助推正安把“小吉他”做成“大產業”。

  政府引導與社會公益相結合。深入組織開展“萬企興萬村”等行動,聯合主辦“萬企興萬村”行動會議,協助開展“6.30”扶貧濟困日活動,組織廣東企業捐贈資金并將捐贈資金向協作地區投入。如2021年“東莞·銅仁萬企興萬村捐贈儀式”捐資捐物4200多萬元。復制推廣廣東“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建設經驗做法,引導動員企業、社會組織、愛心人士采取自愿自建、認領、托管等方式,助力貴州發展庭院經濟。

  示范創建和整體打造相結合。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借鑒廣東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做法,助力貴州打造一批“產業興、生態美、鄉風好、治理優、百姓富”的特色鄉村。2021年以來,投入財政資金15.74億元幫助貴州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典型村422個。如珠海協作遵義圍繞中國茶海景區整體打造鳳岡縣進化鎮、湄潭縣永興鎮等周邊村鎮,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帶,并復制推廣珠海經驗在湄潭打造“金橋·斗門”印象農旅小鎮項目。中山協作六盤水市水城區打造“五型”村居,推動六枝特區郎岱鎮花腳村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定點幫扶和東西協作相結合。加強工作協調,與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形成工作合力。如佛山市配合中央組織部幫扶臺江工作組推進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助力臺江縣民族中學在高位運行的情況下,實現2022年、2023年高考連續取得新突破、臺江職校打造“四個省級示范”、臺江縣民族中醫院通過“二級醫院”評審。惠州配合公安部定點幫扶工作組,累計投入協作資金2800多萬元支持黔西南興仁市、普安縣相關項目建設發展,“引企入黔”6個項目、意向投資2億元,幫助銷售農特產品900多萬元。

  創新“四類工作”

  打造協作新樣本

  廣東總結以往扶貧協作工作經驗,立足新發展階段和貴州實際,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致力打造東西部協作新樣本。

  深化“四加”融合,產業合作探新路。圍繞“廣東企業+貴州資源”“廣東市場+貴州產品”“廣東總部+貴州基地”“廣東研發+貴州制造”,深化緊密型協作,實現產業深度融合。采取“雙向清單”對接、宣傳平臺推介、“貴人服務”招商、園區共建營商、政策扶持助企等五大舉措,推動產業轉移和粵資投黔。引導溫氏、海大、天農、立邦、銘豐、超盈、嘉尚新能源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落地貴州。

  實施“四項工程”,勞務協作創品牌。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和“鄉村工匠”職業教育培訓,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促進高質量就業。幫助舉辦“四項工程”培訓班1974期,培訓農村勞動力8.74萬人。建立長期勞務輸出合作機制,擦亮就業名片,助力勞動力就業提質增效。如廣州幫助畢節培育烏江百里苗繡(畢節苗繡)、帶崗主播、烏蒙建筑工等貴州省級勞務品牌。

  拓展“四類幫扶”,人才支援見實效。做實結對幫扶,采取送醫(教)下鄉、教研協作、師帶徒等舉措,幫助培養隊伍、提升能力。深化“組團”幫扶,在落實中組部牽頭推進重點幫扶縣“組團式”幫扶工作基礎上,以協作共建100所示范學校和66個脫貧縣重點幫扶醫院為抓手,安排3人以上“專家團”幫扶每個受援學校、醫院。推進“兵團”幫扶,如廣州婦兒中心幫扶畢節、黔南婦幼保健院,分別派出15人、19人的“專家兵團”,助力受援醫院打造“5+2”特色科室。探索“集團”幫扶,如廣州市廣大附中教育集團“集團化”幫扶的獨山三中2023年實現中考成績全州“九連冠”,近兩年共有5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堅持“四措并舉”,“一縣一園”作示范。將廣東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經驗復制到粵黔協作工作,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成立粵桂粵黔現代農業產業園聯合會粵黔分會,發展會員企業達3000多家。堅持補鏈強鏈,融合發展。依托貴州12大農業特色產業,著力補齊協作地區加工、倉儲、物流等短板,推動產業園向三產融合邁進。堅持示范創建,引領園區,制定示范園區創建工作方案,明確創建要求,集中資源力量打造13個省級農業現代化核心基地、示范平臺。

  深情越山海,攜手向未來。廣東、貴州攜手奮斗,共同謀劃發展,奏響東西部協作“進行曲”,為貴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注入了東西部協作力量。

  (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