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糧一頭連著糧食產銷,一頭連著養殖業發展。隨著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肉蛋奶魚的消費量逐步增加,反映到糧食的消費結構上,就是飼料糧消費呈上升趨勢。以玉米為例,近年來飼用玉米占我國玉米總消費量的七成左右。同時,飼料成本占養殖業總成本達70%,推動養殖業節糧降耗已成為促進全社會糧食節約、養殖業降本增效的關鍵所在。
抓好飼料糧節約既是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重大舉措,也是推動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24年底,中辦、國辦印發《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要求,深入推動飼料糧減量替代。日前,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實施養殖業節糧行動的意見》提出,提升養殖業的飼料轉化率、資源利用率和總體產出效率,促進飼料糧節約降耗,到2030年平均飼料消耗量比2023年下降7%以上。
推動節糧降耗是行業所盼,更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需從養殖業各環節全鏈條綜合施策,打好飼料糧節約這一仗。
加快科技創新,提效降本。研究表明,如果以低蛋白日糧技術推廣為重點的綜合措施全面推行到位,可改變以往飼喂動物“大水漫灌”式的氨基酸供給方式,有效減少飼料糧消耗量。當前需政、產、學、研密切配合,圍繞養殖節糧關鍵環節開展集中攻關研發,加強動物精準營養、良種繁育、智慧養殖、動物流行病凈化、優質飼草種植加工等核心技術和設施裝備研究,培育飼料轉化率高、節糧性能突出、綜合性狀優良的畜禽水產新品種。大力推廣精準配方低蛋白日糧技術,制定出根據動物不同品種、不同生長階段的能量和營養需求的精準配方,推行精準飼養管理方式,支持綠色高效飼料添加劑創制。組織開展技術攻關和示范推廣,促進開源替代、提效減量。
挖掘非糧資源,開源擴供。目前,玉米是主要的能量飼料,豆粕是主要的蛋白飼料,國內一些動物性原料和非常規蛋白資源挖掘利用還不夠充分。1畝全株青貯玉米相當于1.3畝籽粒玉米的土地產出效率,1畝苜蓿的蛋白產出至少相當于2畝大豆。可充分挖掘利用雜糧、雜粕、糧食加工副產物、農業副產物等替代資源,加快農副資源提效加工利用,引導全行業減少豆粕飼用量。發展優質飼草產業,充分挖掘鹽堿地等土地資源潛力,積極支持糧飼輪作,用部分耕地發展全株青貯玉米、苜蓿、飼用燕麥等飼草作物,實現“化草為糧”“以草代糧”。全面開展地源性特色飼料資源調查,積極拓展飼草料供給來源,緩解對玉米和豆粕的依賴局面,將潛在可利用做飼料的蛋白資源“吃干榨盡”。
調整種養結構,循環發展。畜禽集中飼養模式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壓力,因地制宜調整種養匹配度,推進種養結構優化節糧,可從源頭上降耗減排。鼓勵各地根據土地的消納能力設計養殖場,發展適度規模、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家庭農場,推廣資源與規模相匹配的高效養殖模式。充分利用農副產物和糧油果蔬薯加工副產物生產生物飼料,讓飼料的生產和供給相匹配,發展循環農業。加快推進秸稈等農副產物,以及酒糟、醬糟、果渣等糧油果蔬薯加工副產物生產能量和蛋白飼料的研發和應用,向微生物要能量,向微生物要蛋白。最終實現養殖動物生產性能不降低、產品品質不下降的前提下減少飼料消耗量,推動養殖業加快轉型,滿足人民對食物的高品質需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