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用科技改造傳統農業
時間:2025-03-20 15:06:05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楊鈺 字號:【

  農田里,無人機打藥施肥;果園中,機械臂輕松采摘蘋果;養豬車間內,智能調控可保證豬圈恒溫……農業這個最古老的產業在與科技的碰撞融合中,發生質的飛躍,煥發新的生機。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邁進世界第一方陣,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研發應用和農業科技成果大面積推廣”。圍繞農業科技相關話題,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提升智能化水平

  讓農業更“智慧”

  科技賦能農業產業,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作為支撐的智慧農業是重要方向。推進智慧農業發展,提升農業智能化水平,成為今年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當前,全球生物育種技術正進入數字化、智能化加速發展的關鍵階段,人工智能的深度賦能已成為決定未來育種體系競爭力的核心變量。”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院長陳凡建議,南繁核心保護區在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加數”和“提智”,建設高標準智慧化實驗田,通過更準確地采集和分析作物種植相關的土壤數據、氣候數據等,實現南繁硅谷的“智”種。同時針對全國不同作物種植的區域性,逐步實現種子生產、加工、溯源等精準管理。

  在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高作鎮陳甲村黨總支書記、江蘇軍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魯曼的合作社,智能化農機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她建議,大力支持智能農機企業發展,完善智能農機裝備技術研發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利用產學研合作和國際交流機會,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提升中國農機智能化和自動化技術的國際競爭力。

  在發展智慧農業、打造現代化大農業上,北大荒集團是當之無愧的“排頭兵”。集團2024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7%,農機自動駕駛設備配置率達40%。全國人大代表、北大荒集團寶泉嶺分公司黨委書記于家傲建議,統籌推進農業智慧技術裝備拓展向實際應用轉型升級,加快農作物“耕種管收”全環節智能化作業。

  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牧業充分利用新科技進行智慧轉型,對于提升畜牧業生產效率、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全國政協委員、延邊畜牧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愛輝建議,建設智慧畜牧業示范基地,展示新科技在養殖、管理、疫病防控等環節的應用成果。建立健全智慧畜牧業相關標準和規范,加強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保障智慧畜牧業健康有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首農食品集團知聯會會長唐俊杰則關注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數智化轉型。她建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國有資本投資,推進數智化轉型,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要提高農批行業集中度,強化以數智化建設為核心的第三代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搭建全國農產品流通大數據平臺。”唐俊杰說。

  加快農技推廣

  促進成果落地生“金”

  讓農業科技“盆景”長成廣袤田野“風景”,科技推廣是關鍵一環。讓科技成果大面積落地生根,能有力促進增產增效,讓農民挑上“金扁擔”。

  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要加強科技成果推廣的力度。”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建議,首先要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提高技術推廣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其次要加強科研單位、企業和農民間的有機銜接,建立有效銜接機制,讓新技術能夠順利推廣和應用。在全國人大代表、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郭進考看來,建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農人“四新”融合的現代農業智慧農場,以點帶面,是解決農業科技落地難、推廣慢的有效措施之一。他建議,農業農村部門在每縣(市、區)建立1至2個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企業為支撐的“四新”智慧農場,讓農民在現場就能把看得見、摸得著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學到手。

  科技小院是一種創新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將“象牙塔”與“泥土地”直接鏈接在一起。自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在河北省曲周縣成立第一家以來,科技小院已在全國遍地開花。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科技小院也面臨投入不足、資源整合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和挑戰。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建議,完善科技小院政策配套,加強與產業、政府部門、其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與交流,推動科技小院集群發展;設立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專項,建立專項機制,鼓勵高校夯實科技小院教師發展支持體系;啟動科技小院鄉村振興重大專項,利用科技小院長期駐扎農村和生產一線的優勢,推動專家團隊與區域特色主導產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零距離”深度對接,助力當地培植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多措并舉拓展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農業社會化服務日益成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的重要推動力。“把農業科技農事服務中心作為構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的重要路徑。”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種糧大戶協會會長徐淙祥建議,加快建設農業科技農事服務中心,圍繞農業全產業鏈集成式提供“農機+農技+農資”“科技+品牌+數字”服務一體化的綜合解決方案。

  加強科技要素保障

  助力農業跑出“加速度”

  農業科技發展要跑出“加速度”,人才、資金等要素保障十分重要。

  人才是創新的“源頭活水”,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農業農村正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沃土,年輕人大有可為。”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潤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巧十分關注“新農人”這一群體,認為應加強農業職業教育,通過校企合作、農技培訓等方式,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培養一批符合現代農業需求、掌握核心技能的“新農人”。為讓“新農人”安心干事創業,她建議財政部門參照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對農業用工保險保費給予補貼,并督促保險機構推出更具針對性的普惠性保險產品,鼓勵“新農人”購買保險,以降低經營風險,減少返鄉創業的后顧之憂。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亞北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秀芬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支持韶關打造粵湘贛AI(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基地,加強粵湘贛三省在AI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其中重點提出依托韶關算力中心和本地AI龍頭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粵湘贛AI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推動“高效研發+田間應用”無縫的銜接。

  發展農業科技還需要政策發力和資金支持。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建議,制定政策,設立智慧農業專項資金;農業農村部出臺專門的農業人工智能發展政策文件,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指引;國家有關部門設立專項資金,對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主體,在購置人工智能相關農業設備、軟件時提供補貼,以降低人工智能在農業上的應用成本。全國人大代表、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聚彬建議,強化政策扶持落地。如設立農業智能升級專項基金;各地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優先預留農業智能產業發展用地,采取靈活多樣的供地方式,降低企業用地門檻與成本,加速智能農業項目落地生根;加速科技創新攻關,鼓勵龍頭企業加大自主研發投入,依托農業主產區、現代農業園區,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智能升級示范基地。

  進入數字時代,數據也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隨著我國農業數字化全面推進,農業領域積累了一大批數據材料,但這些農業數據往往分散在不同主體和環節中,導致流通性弱,無法形成有效的共享生態,進而制約了農業數字化轉型和智慧農業發展。“農業數據資源的價值最終要體現在農民增產增收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趙立欣認為,要從構建全域農業數據資源體系、創新數據共享機制、深化數據賦能場景三方面開展工作,讓農業數據資源真正“活”起來。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