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強化科技和裝備支撐進行了系統部署,強調要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作為農業大省、科技大省和農村改革主要發源地,安徽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科技工作會議、全國農業科技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央一號文件部署要求,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突出位置,統籌優化各類農業創新力量,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著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為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重要基礎。2024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7%,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6%,農業生產信息化率51.2%。
樹立產業科技理念,優化協同攻關機制。一是履行好使命擔當。新一輪機構改革賦予農業農村部門統籌推進農業農村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技術模式集成、適用技術推廣等職責任務,安徽切實履行使命擔當,加強農業科技組織領導,成立農業科技創新領導小組,構建統籌協調機制,出臺工作規則,推動機構優化、人員融合、效能提升,探索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精準施策的工作體系。二是統籌好創新資源。出臺《安徽省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全面整合優化創新資源,凝聚各方力量推進科技創新,以強攻關、創平臺、育人才、促轉化、優生態為抓手,采取“兵團式、陣地戰”的方式,瞄準“1235”目標,即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1個,培育農業科技領軍“種子”企業20家以上、農業戰略科學家30人左右、引領性重大科技成果50項左右,開展技術攻關、平臺建設、企業培育、人才引育等“七大專項行動”。搶抓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機遇,超前布局“8+X”農業未來產業賽道,即智能育種、新型農資、智專農機、設施農業、智慧農業、低碳農業、未來食品、新型服務等產業。三是組織好百項攻關。遵循農業產業科技規律,加強有組織科研攻關,實施《安徽省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案》。聚焦主糧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綠色食品加工與品牌提升、生物種業、農機裝備及數字農業等領域,奔著最緊迫、最急需的問題去,實施100項左右重大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2024年,全省培育新品種198個、研制新裝(設)備75套,破解技術難題168項,技術集成237項。
加強系統梯次布局,打造協同攻關平臺。一是推動基礎平臺建設邁上新臺階。加強各類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科研條件和能力建設,打造多層次引領性基礎創新平臺。目前,省級以上各類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總量達214家,覆蓋種質資源保護、主要糧食作物、重要農產品、特色農業產業鏈發展等領域,以荃銀高科、中聯重機為代表的生物種業、現代農業裝備等領域重點龍頭企業科技創新平臺進入全國第一方陣。二是推動轉化平臺建設達到新水平。增強園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輻射帶動能力,全省擁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8家,實現地級市全覆蓋。積極推動合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太和縣、廬江縣在國家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評比中位居前列。謀劃建立農業未來產業先導區,布局安徽省農業未來產業園。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化的產業研究院等農業領域新型研發機構。打造科技創新智庫平臺,建立產業跟蹤捕捉機制,謀劃成立安徽省農業未來產業經濟研究院。三是推動推廣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加快構建“國家—省—基層”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體系建設,提升7個國家級基地建設水平,鞏固55個省級基地,新建182個基層基地。按照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的原則,整合不同專業領域科技力量,調整優化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深化“科技特派員+”行動,發揮1.5萬名科技特派員作用,建立“市級標桿點”20個、“縣級樣板點”70個。
全面激發內在活力,培育協同攻關主體。一是加快培育領軍企業。著力培育一批龍頭型和高速成長型農業科技領軍企業,遴選一批企業規模大、科研實力強、信譽度好的行業領軍企業,牽頭承擔70%以上的攻關任務。建立領軍企業牽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科研院校共同參與的大兵團協同攻關模式,邀請院士等行業領軍人才擔任“項目總師”,持續辦好“新農人下午茶”專場活動,及時解決企業與產業需求問題,讓企業真正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二是加快培育戰略人才。大力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優化人才梯次布局,構建“四橫四縱”人才體系,形成橫向覆蓋科研、管理、支撐、轉化四支隊伍的“四橫”布局,縱向覆蓋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后備人才的“四縱”體系。建立農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選拔培養機制,繪制“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地圖”。三是加快培育服務主體。推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努力實現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三級跳”。開展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定向培養,實施人才訂單培養計劃,采用“定點招生、定向培養、協議就業”方式,培養一批政治過硬、業務精湛、滿足需求、扎根基層、服務“三農”的新時代基層農技推廣人才。2024年,全省定向培養招生13個專業208人,結合產業發展需求招募特聘農技員144名。
促進多鏈協同發展,優化協同攻關生態。一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深化科研項目管理改革,完善項目選題、立項、驗收方式,建立競爭性和穩定性相結合的支持機制。構建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開展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推動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改革,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率。打造“一站一盟一中心”校地共建新模式,鼓勵省農科院加強院地合作,探索“大院制”改革新路徑。二是強化各類要素保障。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投入機制,打造“金融+農業+科技”生態,加快創新金融服務產品,持續發揮省農發基金、綠色食品產業主題基金引領帶動作用,培育構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促進產業、資本和科技深度融合。三是推進對外合作交流。擴大國際國內科技交流合作,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布局,組織實施一批農業科技國際合作項目。主動融入全國農業科技創新網絡,建設“5+1”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圍繞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戰略研究等領域,加強省校合作,推動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安徽落地轉化。加強長三角農業科技合作,積極參與無人農場、生物技術等領域“長三角區域專項”。
江淮潮涌,創新正當時。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既是安徽農業農村現代化必由之路,更是勇當農業強國建設先行省的應有之義。安徽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錨定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聚焦農業強省建設,堅持科技打頭陣,下好創新先手棋,謀準謀實謀細農業科技創新領域改革重點、主攻方向和關鍵舉措,以更高站位統籌資源、更實舉措深化改革、更強合力推動轉化,著力開展有組織科研攻關,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培育有活力創新主體,促進高質量成果轉化,構建包容性創新生態,持續用科技改造現有生產力、催生新質生產力,讓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貢獻更大“三農”力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