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廣西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優勢,念好新時代“山海經”,加快打造農業強區。為強化農業強區建設的資金保障,解決好“錢從哪兒來”的問題,廣西引導金融機構瞄準產業鏈,打通資金鏈,為廣袤鄉村引入金融活水,走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八桂之路。回望八桂大地,金融力量處處彰顯,廣袤田野生機勃勃,鄉村振興動能澎湃。
對癥施策
探索金融支農破題之舉
金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力。廣西注重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好金融作用,聚焦農村地區融資渠道少、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多措并舉,精準施策,持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做到把錢真正花在刀刃上。
——財政金融聯動 激發撬動力
廣西注重發揮財政職能,用好用活財政資金政策,完善財政金融協同聯動機制,用有限的財政資金撬動更多的金融資源,引導更多金融力量投入“三農”領域,集中財力辦大事。
自2021年起,廣西推出準政策性信貸產品——“桂惠貸”,聚焦降低融資成本,采取“先降后貼”的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先降利率再統一向財政申請利差補貼。同時,以2023年廣西納入中央財政設施農業貼息貸款為契機,將“桂惠貸”政策與中央貼息政策聯動,組織主體填報國家設施農業融資項目庫,在“桂惠貸”政策支持設施農業的同時,幫助設施農業入庫企業獲得貸款貼息。此外,發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發放免擔保免抵押、由財政全額貼息并進行風險補償的小額信貸。通過“財政+信貸”的方式,大大降低涉農主體的融資成本。
此外,“財政+”還體現在債券、保險、擔保等方方面面。如通過“財政+債券”,組織各市、縣圍繞農業農村基礎建設重點領域分類儲備項目,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專項債券支持范圍。通過“財政+保險”,推動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比傳統物化成本保險風險保障更全、保障金額更高、保障范圍更廣。通過“財政+擔保”,籌措自治區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農擔體系建設,出臺《廣西農業信貸融資擔保體系業務補獎資金管理辦法》,鼓勵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機構降門檻、降費率,加大對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融資增信支持。
——融資機制創新 解決大難題
在我國農村地區,由于存在農戶小而分散、零散經營、規模較小等特點,導致農村金融發展存在農戶缺少抵押物和擔保條件、貸款成本高、融資渠道少等難題?;诖?,廣西在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觸達率、可得性上下功夫,創新融資機制,真正打通農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廣西農擔公司充分發揮政策性擔保機構作用,緊緊圍繞全區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布局,累計“引資入農”380.69億元,為農業經營主體節約融資成本約9億元。具體來說,在“甜蜜事業”的助力上,首創“擔保+銀行+糖企+蔗農”模式,推動建立糖業經營主體融資“保險+擔保”雙重保障機制,服務糖業經營主體超6800戶;針對六堡茶定制專屬信貸產品,為茶產業經營主體發放“融資身份證”,采用“信用+茶園+抵押”等方式為茶農獲得低成本、長周期的擔保貸款,累計撬動8億元投入六堡茶產業。
廣西對于抵押擔保方式的創新不止于此。廣西建設畜禽活體抵押貸平臺——興農易貸,該平臺接受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和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監管與指導,創新性地以政府檢疫耳標作為抵押物標識。廣西陸川農商銀行推出以生豬活體為抵押的信貸產品——復寶貸,以金融之力助力生豬產業穩產保供。人民銀行來賓分行在信用惠農上下功夫,在扎實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推出“種植e貸”無抵押純信用貸款產品,率先在忻城縣發放首筆“種植e貸”193萬元。
為解決融資渠道少的問題,廣西各金融機構以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為抓手,推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信貸產品。人民銀行廣西分行圍繞“一品一貸”,開展第一批特色農業專屬信貸產品試點,分別在來賓、梧州、河池、柳州試點推出“惠糖貸”“六堡茶貸”“繭絲貸”“螺螄粉貸”等專屬信貸產品,截至2024年7月末試點收官,4款信貸產品共投放資金59.12億元,農村金融服務質效有效提升。
——“田東模式”升級 邁向數字化
百色市田東縣是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區,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08年,田東縣成為全國首批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經過不斷嘗試,探索出一條以信用體系建設為重點、以支付體系建設為基礎、以信貸產品創新為動力的農村金融建設路徑,逐步建立起涵蓋機構、信用、支付、保險、擔保、村級服務組織在內的“六大體系”,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田東模式”。
簡單來說,在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上,田東縣搭建起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和評價系統,構建起農戶信用信息采集、錄入、評級、授信工作長效機制。在支付環境的改善上,金融機構介入大小額支付系統和財稅庫橫向聯網,提高農村地區支付體系現代化程度;推廣非現金支付、網上支付、手機銀行等,加大支付終端布設力度。在保險擔保體系的完善上,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村保險保證服務網絡,實現農村保險服務站(點)鄉村全覆蓋;縣財政出資建立扶貧小額信貸等5類風險補償基金,專門用于發放農戶貸款的風險補償。在村級金融服務體系的健全上,建立“三農”金融服務室并覆蓋全部行政村,實現“農金村辦”。
一套組合拳,打造出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發展的樣板。面對新形勢下農村金融發展的新需求,田東縣探索打造“田東模式”升級版,邁出農村金融數字化發展新步伐。
如今,數字化滲透在“田東模式”六大體系的方方面面。如健全組織機構體系,搭建田東數字金融服務平臺,建設門戶網站、信用大數據、金融超市、聚合支付等四個板塊,實現信用、信貸、支付的有效融合。深化涉農信用信息整合共享,成立農村信用信息中心,組織各鄉鎮、各涉農部門按月更新普惠金融服務平臺信用數據庫。優化“桂盛通”移動支付平臺,實現了手機支付、云閃付APP使用范圍覆蓋街區、市場、公共交通、醫療健康繳費等便民場景。依托信息化支撐,發揮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平臺聚集作用,不斷拓展抵押擔保物范圍,盤活農村要素資源。推進“農金村辦升級版”建設,依托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推進“金融與集體經濟服務崗+農村金辦流程制度+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各銀行服務站點”標準化建設等。
“田東模式”既是田東縣農村金融改革的成果,也是廣西農村金融發展的寶貴財富。如今,廣西正以“田東模式”為樣板,推動全區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全面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金融惠潤
激活“三農”發展一池春水
農村金融,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同時也承擔著溝通供需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廣西以農村金融的高質量服務,推動農業產業升級、農民增收致富、農村蓬勃發展,最終實現為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保障。
——全鏈條發力 促農業升級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廣西在農村金融發展中緊盯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在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全鏈條、各環節貢獻金融力量,助力夯實農業生產根基,推動農業產業升級。
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廣西分行為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廣西分行自成立以來,累計投放產業類貸款近1800億元。各分行立足當地實際,推出一系列產品與服務,助力農業產業發展。北海市分行將服務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職責,累計投入糧食貸款超45億元,保障地方糧食收購資金不斷檔。崇左市分行投入貸款2億元支持建設崇左市江州區“雙高”糖料蔗基地,守好“糖罐子”,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甘蔗平均畝產超6.5噸,糖分超14%。賀州市分行立足賀州毗鄰粵港澳的地理優勢,投放貸款1.9億元支持平桂區現代設施大棚蔬菜種植基地項目建設,擦亮賀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金字招牌。
與此同時,在推動農產品出村、拓展銷路上,金融同樣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金融機構利用自身信息、平臺等優勢,搭建聯結產供銷的通道。桂林銀行依托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收集農產品一手信息,創新“銀行+商戶+農戶”的農產品上行模式,搭建“桂銀權益”、鄉村振興直播間等助農平臺,支持桂林羅漢果、隆安生姜等60多種“桂字號”農產品遠銷海外。2024年,桂林銀行通過線上渠道助力廣西超千種特色農副產品銷售超10億元,開展助農直播200余場,觀看總人數超200萬人次,助力“桂字號”農產品叫得更響、賣得更好。
——多需求對接 助農民增收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滿足農民需求。桂林銀行聯合基層黨組織和政府部門選派“金融村官”,作為村情民意的“信息員”,“一對一”為農戶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務。南寧市西鄉塘區壇洛鎮同富村的姜農李升超是定制化金融服務的受益者,他說:“生姜種植投入很大,居高不下的支出一向是我的‘心病’,多虧了‘金融村官’在調查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為我提供了15萬元的農戶生產貸,解決了資金難題。”不只是李升超,2023年,桂林銀行對同富村完成了整村產業授信5000萬元,覆蓋農戶149戶,目前同富村生姜種植農戶已發展到129戶,生姜種植面積近3000畝。
為解決農民貸款沒有抵押物的問題,農業銀行柳州分行以企業信用為依托,對于企業合作農戶實施“白名單”管理,對納入“白名單”的農戶整體授信,申請貸款不需要抵押物。2022年,與柳州市立華牧業有限公司合作的近50戶農戶面臨融資難題,農業銀行柳州分行就通過此種方式,為企業合作農戶申請無抵押物貸款。養殖戶陶衛國說:“以前貸款最愁沒有抵押物,現在不要抵押,3年到期還本金,真是解決了我們養殖戶的大難題。”陶衛國在申請貸款后,又擴建了4個雞棚,年收入增至70萬元。
——多領域賦能 為振興添力
廣西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探索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新路徑,聚焦三產融合、鄉村建設等各個方面,激發出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與無限活力。
橫州市素有“中國茉莉之鄉”的美譽。近年來,橫州市積極打造茉莉花“1+9”產業集群,茉莉花由單一花茶產業,向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飲、藥用、體育、康養8大產業延伸。金融機構聚焦不同領域不同環節,助力茉莉花花香四溢。柳州銀行橫州支行以茉莉花產業上下游實際需求為著力點,圍繞茉莉花花商、茶企、銷售終端提供金融支持,同時擬對全國特色小鎮核心建設區石井村開展整村授信。郵儲銀行在2021年為廣西香茹怡茉茶業有限公司發放“桂惠貸”300萬元,支持企業新品研發,助力橫州茉莉花產業做強做大,做出品牌。廣西香茹怡茉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覃霞說:“品牌的塑造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打造,在這個過程中,多虧了金融的助力。”2024年,橫州茉莉花(茶)綜合品牌價值224.13億元,產業總產值高達160多億元。
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中,金融仍然大有作為。人民銀行廣西分行指導金融機構圍繞鄉村建設,加強項目融資對接,如指導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分行“投貸聯動”支持平陸運河項目建設,投放72.73億元基礎設施基金,并為項目授信200億中長期配套貸款;向貴港市港南區高標準農田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授信2.85億元,發放5000萬元,全力支持廣西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助推廣西打好鄉村全面振興仗貢獻金融力量。
汲經取道
增添沃野鄉村振興動能
廣西依托“田東模式”這一樣板示范,緊盯實際需求、強化機制創新、聚焦數字化升級,著力推動農村金融不斷發展升級,實現農村金融為農業增效、為農民增收、為農村增動能。廣西農村金融發展的思路與打法,對于其他地區同樣具有借鑒和啟示意義。
——把牢農業產業需求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高質量金融服務是農業產業高質量的重要支撐,農業產業的多元發展也為農村金融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廣西引導金融機構緊盯產業發展需求,協調資金要素,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實處、發揮作用,目標明確,針對性強。
如何更好地為農業產業服務,是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農村金融發展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業制宜的原則,以農業特色資源為依托,與農業產業發展布局相適應,充分展現地域特色、產業特色,在這個基礎上,完善金融產品體系,做好“土特產”金融精準服務。同時,要充分發掘并利用金融機構的資金優勢、平臺優勢、信息優勢,聚焦農業全產業鏈,聚力強龍頭、補鏈條、樹品牌,促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廣西引導金融機構圍繞“10+3+N”現代特色產業體系建設,以糧食、糖業、水果、蔬菜、畜禽、漁業6個千億級特色農業產業為重點,按照“一品一貸”的思路,創新推出“螺螄粉貸”“茉莉花貸”等一系列信貸產品,同時在育種、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各環節發力,有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由此可見,金融服務農業產業發展關鍵在于實現金融服務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以資本流動激活資源要素,使金融成為農業產業升級的催化劑,實現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由“輸血”到“造血”的轉變,讓金融活水澆灌出產業繁榮之花。
——把準經營主體需求
農村金融的高質量發展,先要解決好農村金融供給與需求錯位問題。廣西在農村金融發展中,將把準企業、種植大戶、農戶等經營主體的實際需求放到首位,做到供需對接、對癥施策。為精準把握各類經營主體的需求,廣西各金融機構各自出招,通過建立覆蓋縣鄉村等級的服務網絡、與農村基層組織合作、選派金融村官、建立金融服務站等多種方式,收集企業需求、村情民意,解決金融服務觸達率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推出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極大地提高了服務效率。
擔保難、融資難、融資貴,是農村金融發展繞不開的三大關口,同時也是農村金融發展破題的關鍵之所在。廣西敏銳地抓住了這三大問題,將解決好這三大問題作為農村金融發展的重點與方向。面對擔保難的問題,廣西引導各金融機構創新擔保機制,推出畜禽活體抵押,實行“擔保+保險”,依托企業信用對合作農戶實行“白名單”管理等多種形式,解決擔保難題。面對融資難的問題,廣西各金融機構深入企業、深入田間、深入農戶,掌握第一手信息,以解民憂、抒民困的思路,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拓展金融服務渠道,將經營主體的需要作為工作推進的重點。面對融資貴的問題,廣西財政推出“桂惠貸”貼息政策,降低融資成本;各金融機構在著力降低農戶貸款利率上發力,通過申請支農再貸款等多種形式,提高農戶貸款效率,降低農戶貸款利率,在解農戶燃眉之急的同時,不增加負擔,充分發揮出金融資金的托底作用。
——把握數字化發展需求
傳統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受制于觸達范圍有限、效率低、普惠性不足等問題,無法滿足新形勢下“三農”發展需求。近年來,數字金融成為農村金融發展的一大趨勢。廣西敏銳地把握住這一趨勢,在打造出“田東模式”這一農村金融樣板后,并未止步不前,而是不斷解放思想求創新,接續打造農村金融改革“田東模式”升級版,推動全區農村金融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滲透到廣西農村金融發展的方方面面。以“田東模式”的數字化升級為例,在信用上,建設普惠金融服務平臺信用數據庫,整合原各類數據庫的各類信息,按月更新,實現涉農信息共享;在擔保上,將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平臺建設成為具有聚合力的平臺,林權、土地經營權、農村房屋所有權等農村產權可通過此平臺實現流轉交易、抵押貸款,盤活農村要素資源。農村數字金融的發展使傳統農村金融模式下信用數據共享不暢、抵押擔保受限、農村支付結算環境落后等問題有了解決之法。
總結來看,廣西在農村數字金融發展中,著力于挖掘數字化的潛力,發揮數字化的最大優勢,在了解產業需求、主體需求等各類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完善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不斷進行服務手段與產品創新,實現融通;以金融之力助力農村各類要素整合,盤活要素市場,做到融匯。如此一來,真正實現金融之水惠潤八桂大地,為鄉村振興增添源源不斷的蓬勃動能。
(調研組成員:徐剛、何曉霞、周嶸、宋曉娜)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