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湖農場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南端,地處江漢平原下游北部,面積60平方公里,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朱湖糯米”產地,孝南區國家現代農業(糯米)產業園核心區。“朱湖糯米”稻米出糙率78%以上,精米率70%以上,整精米率56%以上,異品種米粒2%以下,膠稠度100毫米以上,直鏈淀粉含量1.4%以下,是“孝感麻糖”“孝感米酒”的首選原料,也是促進糧食增產增收的支柱產品。近年來,朱湖農場立足區域和產業特點,圍繞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促進“朱湖糯米”單產提升,糯稻產業鏈延長加粗,全力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糯米)產業園建設。
良田標桿 挖掘增收潛能
農場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放在首位。一是抓項目打造良田。2021年以來,爭取孝南區政府投資約2.81億元,企業和農戶等社會化投資16.14億元,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糯稻)產業園,建設朱湖糯稻標準化生產基地。二是抓項目健全設施。利用全國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完成國家現代農業(糯稻)產業園區內田間道路、泵站、灌排溝渠、涵閘、電力等設施建設,興建各類道路50多公里,機電泵站30多座,疏浚溝渠70多公里。三是抓項目整治農田。通過零散村莊拆遷集并、坑塘水面整治、土地綜合平整等措施,推動閑地變耕地、角角落落荒廢的地塊復墾成良田,全域耕地面積由3.6萬畝增至4.1萬畝,建成“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朱湖糯米”種植高標準農田3萬多畝。
良種標桿 激發增產動能
為從根本上增強“朱湖糯米”增產增收和產業化發展能力,農場針對種子質量不能適應延長加粗產業鏈需要的問題,積極開展種子繁育。采取農場主導、行業參與、企業投資、聯合攻關的辦法,開展“朱湖糯米”種子提純復壯和新品種研制。由湖北省米酒行業領軍型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北米婆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掛帥,注資2億元成立孝感市鄂寶糯稻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糯稻種子繁育。在農場建成首期試驗和試種基地2000余畝,并在海南陵水國家南繁科研育種核心區建設糯稻育種基地30畝,成立了糯米發酵工程中心,重點培育孝感麻糖米酒專用糯稻品種。聘請國家二級教授、廣西大學博士生導師周瑞陽擔任育種科技總指揮,湖北工程技術學院教授加盟,組建起力量雄厚的科技團隊。精心挑選400多個糯稻品種,以種子培育多樣化、小塊化、科技化、精量化的方式,將機械種植與人工栽培相結合,將朱湖種子基地選種與海南種子基地培優相結合。基地共試驗種植160個品種、430個樣本,已有珍珠糯、晶紫糯、黑糯等8個品種,畝產干谷1500斤左右,計劃通過5年左右時間,從中選育出最適合朱湖區域栽培、最適合“孝感米酒”需要的“朱湖糯米”優質品種,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以工哺農、工農雙贏。
良機標桿 增強服務功能
一是發展智慧農業。農場依靠機械化發展智慧農業、現代農業,向良機要增產增收的效益。引進湖北愛天、孝感鄂寶、楚星糧油、億宇科技等現代科技型農業企業,促進“朱湖糯米”糧食生產由傳統種植向智慧農業轉型。二是搶抓遠程先機。在朱湖國家糯米現代農業產業園菱角湖片區,矗立在田埂間的攝像頭、電子顯示屏、自動捕蟲等智慧農業設備,實時將基地的氣象、溫度等信息,傳遞到糯稻信息化綠色防控示范基地控制平臺上。農技專家通過手機APP就可以觀察糯稻長勢、病情蟲情等情況,在線遠程指導種植人員正確進行田間管理。三是實行農機化服務。通過科技加持、良機運用,實現糯稻全程生產統一農技指導、統一防蟲治病、統一科技服務、統一聯產聯銷的“四統一”服務。成立了6家農技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投資300多萬元購買無人植保飛機11架,安裝頻振式汞燈500多盞,各類機動噴霧器600多臺;購置各類農業機械2260多臺套,其中大中型聯合收割機20多臺套。4萬多畝糯稻農業機械普及率、綠色植保率均達100%。
良法標桿 保障要素勢能
一是推行標準化生產。農場把標準化生產放在重要位置,嚴格按照國家質監總局制定的《朱湖糯米質量技術要求》和省質監局頒布的《朱湖糯米生產標準》,從品種、立地條件、栽培管理、收獲、加工、質量特色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落實種、肥、水、管、藥等使用標準,建立了4萬多畝農田土壤檔案,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推廣農藥生物化、化肥減量化、管理標準化。二是加大科技投入。積極依托孝感市麻糖、米酒發展戰略,主動與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在“朱湖糯米”品種選育、技術栽培、加工儲運等多個生產加工環節上加大科技投入。2023年以來,科技投入達1000多萬元,建立了“朱湖糯米”“亞熱帶有色糯稻星創天地”、湖北省專家工作站,成立了朱湖科學技術協會。三是加快產業化發展。組建了1家“朱湖糯米”協會,成立了3個“朱湖糯米”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朱湖糯米”種子培育基地2000多畝,引導發展朱湖富饒米業、朱湖原豐糧油、朱湖長壽米業、朱湖菱角湖米業等“朱湖糯米”精加工企業7家,“朱湖糯米”日加工、烘干能力達到2000多噸,除滿足“朱湖糯米”的收貯、加工外,還輻射周邊40萬畝水稻生產基地。
良制標桿 提升共贏效能
一是建立共贏機制。農場不斷健全和完善產供銷共贏互利機制,促進“朱湖糯米”在增產的同時,構建農場增效、農戶增收、企業增產、商貿增利的緊密型利益共同體,充分發揮農場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周邊農業發展。二是加快鏈條式發展。建立“國有農場+承包經營業主(農戶)+公司(企業)+合作組織+市場”的經營機制,農場實行耕地面積“兩田制”、產業服務“承包制”、生產經營“訂單制”、糧食收益“保護制”。引進的湖北愛天智慧農業公司興辦糧食生產科技示范基地5000畝,義務向周邊“朱湖糯米”糧食種植戶輻射先進生產技術。鄂寶糯稻種業公司與種植戶簽訂合作協議,為種植“朱湖糯米”的經營戶全程提供種子、農技、植保服務,并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回購糯稻。三是促進滾動式增效。優質的種源、暖心的服務,促進了農場及周邊孝南區、漢川市等地糯稻的種植,2024年總面積20多萬畝,其中企業化、訂單化種植10萬畝。2024年年產糯稻15萬噸,平均單產1500斤,比2023年平均單產增加300斤以上,糯稻單項產值達5.1億元,加工轉化后綜合經濟效益20多億元,成為促進農場、農戶、企業增產增收的重要力量,有力地促進了“朱湖糯米”產業振興。
(湖北省國營朱湖農場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