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作為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大市,山東省萊陽市立足良好的農業產業化基礎,深入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在農產品精深加工的“鏈”上發力,觸發“鏈”式效應,以食品產業鏈化工程帶動鄉村全域振興,探索以產業振興為支撐的鄉村振興道路。
“四化同步”驅動預制菜產業升級,打造農業優勢產業示范新高地
萊陽市將預制菜作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主攻方向,搶抓產業發展風口,聚力標準化、鏈式化、規模化、品牌化“四化同步”,打造中國預制菜的產品集散地和產業硅谷。截至2024年底,全市預制菜企業達300余家,產能和產值分別突破100萬噸、170億元,帶動綠色食品產業躍升千億級規模,被授予“中國預制菜第一市”“中國美食地標之都”“中國生態食材之都”。
聚力實行“最嚴標準”,推進標準化建設,讓高品質產品走上百姓餐桌。成立農產品加工標準化建設辦公室,出臺萊陽預制菜團體標準30個,制修訂企業標準210部,先后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4個、行業標準9個,爭當行業標準“領頭羊”。堅持建立世界一流質量管理體系,可檢測農殘藥殘、添加劑、轉基因等7大類1100項指標,年檢測樣品20多萬個,嚴格執行出口內銷食品同生產線、同標準、同品質的“三同”標準,形成“從田間到舌尖”的全鏈條食安體系。
聚力實施“鏈長制”,推進鏈式化發展,推動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延鏈方面,產業鏈前端延伸至現代種業創新發展,組建育種攻關團隊,研發“連勝276”“魯花甜1號”等新品種10余種;產業鏈后端延伸至銷售渠道,與國內食品龍頭企業、大型餐飲連鎖企業、連鎖商超、電商平臺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春雪食品集團“上鮮”品牌雞肉連續6年蟬聯京東生鮮雞肉類銷量第一名。補鏈方面,圍繞補齊冷鏈物流短板,大力推進膠東智慧物流港建設,布局建設冷鏈物流配套設施,著力打造“全鏈條、智慧化、云服務”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實現萊陽食品“鮮”達全國。強鏈方面,堅持把科技研發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主引擎”,先后組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蔬菜加工專業分中心等13家省級以上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機構,建成院士工作站2個,推動60家企業與20家高校院所開展科研合作,全市預制菜產品已涵蓋速凍保鮮蔬菜、調理肉類、預制海產品、成品特色菜等20多個大類、近2萬種。
聚力實施“倍增工程”,推進規模化擴張,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一方面,精準發力提產能,大力實施倍增引領計劃,篩選10家龍頭企業“一企一策”制定倍增方案,先后建設龍大美食調理食品、春雪智慧工廠、富瑞預制菜等總投資120億元的重點項目38個,推動龍頭企業擴規模、提產能,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48家,年加工能力達220萬噸,A股上市企業2家,萊陽農副食品深加工入圍山東省特色優勢食品產業集群、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入選山東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千方百計拓市場,堅持深耕國內、鞏固日韓、搶灘東南亞、開拓歐洲市場戰略,大力支持預制菜企業抱團發展、出海搶灘,全國唯一的國家級預制菜技貿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在萊陽揭牌,推動煙臺海關駐萊陽辦公區落地運行,全面提高出口企業服務質效,“萊陽造”預制菜產品已覆蓋亞歐美三大洲50多個國家地區。
聚力打造“萊陽味道”,推進品牌化建設,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和軟實力。大力實施預制菜品牌建設工程,全力打造中國“云廚房”、世界“菜籃子”——“萊陽味道”區域公用品牌,構建“‘萊陽味道’母品牌+企業品牌子品牌”的品牌體系,中國農民豐收節村歌大賽總決賽在萊陽成功舉辦,與央視合作量身定制《山水間的家》《家鄉的年味》《回家吃飯》《誰知盤中餐》等系列宣傳特輯,在萊陽拍攝的國內首部預制菜主題電影《預制廚神》公開上映,形成多維度、多層次、強有力的宣傳矩陣,以強品牌賦能高品質,有效提升了行業口碑及市場影響力、號召力。
“以產促興”發揮示范片輻射效應,開辟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新路徑
創樹黨建引領之“核”、產業興旺之“禾”、生態宜居之“河”、鄉風文明之“荷”、治理有效之“和”、共享幸福之“合”的“六He”鄉村振興區域品牌和“紅舟逐浪、He舟共濟”黨建品牌,按照“一極引領、多片示范、全域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路徑,以“產業驅動、片區帶動、資源流動、組織聯動”統籌推進五大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堅持“一極引領”,打造省級鄉村振興樣板。以姜疃鎮入選省級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為契機,實施總投資15.3億元的52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用山東省首個萊陽鄉村振興賦能中心,形成集鄉村治理、產業孵化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平臺;發揮魯花集團全國花生油行業領軍帶動作用,打造集新品種培育、標準化種植、精深加工、多元銷售為一體的大花生產業集群,產業鏈產值達到60億元;與青青大地公司合作建設全國最大的秋月梨生產基地——青青大地萊陽梨現代農業產業園,種植面積占全國四分之一,帶動萊陽秋月梨單品產值突破30億元;依托禾豐牧業鳳康食品,形成白羽肉雞全產業鏈閉環,年加工可達到億只規模,全力打造山東省鞏固脫貧成果“示范區”、鄉村振興“先行區”、共同富裕“樣板區”和共享幸福“試驗區”。
強化“多片示范”,培育特色產業集聚帶。全面推廣集中推進區發展經驗,立足各鎮街獨特區位優勢和轄區特色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四帶六片一紅旗”,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全國領先的梨產業深加工先導區、生豬全產業鏈示范區、白羽肉雞養殖加工引領區、果蔬種植加工集聚區,連片打造以紅色文化、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等為主題的美麗鄉村示范帶、示范片,累計培育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強鎮7個、鄉土產業名品村58個。其中,照旺莊成功爭創“梨滿田園”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萊陽梨產業賦能中心建成投用,初步構建起以“飲、脆、膏、藥”為主的完整加工體系,萊陽梨系列產品達百余種,年可產梨汁梨羹25萬噸、果脆果脯600噸、梨膏2200噸,加工產值超過25億元,全產業鏈產值突破46億元,帶動梨農增收3億元。2024年,萊陽慈梨品牌價值達到19.75億元,品牌聲譽列全國第14位、全國梨品牌聲譽第2位。
全域推進,推動“萊陽模式”全覆蓋。堅持“抓兩頭帶中間”,依托“國字號”“省字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國際頂級原料質量為標準,大力發展“訂單式”標準化種植基地和智慧化養殖基地,全市建成蔬菜標準化備案基地448個、面積5.5萬畝,果品標準化備案基地128個、面積5.8萬畝,年可供應優質蔬菜62萬噸、果品55萬噸、肉類23萬噸。
多元協同鞏固“企村民”利益聯結,探索推動共同富裕萊陽新模式
萊陽市創建“產業聯盟+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共同富裕模式,將企業、村莊、農戶、市場連接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體,實現企業有效益、集體有收益、群眾得實惠。
堅持以工聯農帶農,發展規模生產“大農業”。依托預制菜產業聯盟,強化龍頭企業帶動,以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為紐帶,聚焦萊陽梨、大花生、果蔬、白羽肉雞、生豬、乳業等重點產業鏈,通過土地流轉、訂單農業、基地共建等形式,大力發展“訂單式”標準化種植基地和智慧化養殖基地,實現訂單農業有“訂金”、基地就業有“薪金”、土地流轉有“租金”、入股分紅有“股金”,帶動萊陽發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4800余家,全市75%的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10萬余名農村勞動力參與種養、加工、運輸各生產環節,人均增收近2萬元。同時,通過訂單基地的方式將“萊陽標準”管理模式輸送到河北、江蘇、內蒙古等13個省份70多個縣市,規模化基地達到100萬畝,帶動約20萬農戶共享萊陽食品產業收益。
堅持以工助農哺農,創建利益聯結“新機制”。產前,以企業自主墊資、為農戶擔保等方式,幫助農民解決生產資金不足問題。產中,企業統一安排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幫助農戶科學種養,比如,龍大集團采取“統一供應種子、統一田間管理、統一農藥管理、統一肥料使用、統一采收”的“五統一”管理模式,全程由公司技術員指導基地戶生產、保留數字化記錄,實現全過程追溯可控。產后,實行“保底收購”“股份合作、利益分紅”等機制,最大程度保障農民利益,比如,龍大集團采取“成本核算、底線保本”的原料回收方式,保證合作農戶不因市場波動而虧損、每戶年收入均10萬元以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