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做好“土特產”文章 加快建設農業強州
時間:2025-03-05 09:44:38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書記?胡超文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特色產業發展,2024年11月考察湖北時指出:“挖掘特色產業和多種經營潛力,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湖北省恩施州地處武陵山腹地,生態優良、資源富集,地貌多元、氣候多樣,具備發展山區特色農業的先天優勢。近年來,恩施深入挖掘鄉村特色資源,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文章,加快推進農業強州建設,建成特色農業基地700余萬畝,實現農業綜合產值950億元,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筑牢了堅實根基。

  聚焦品質提升

  實施全域綠色化生產

  恩施森林覆蓋率達68.75%,含硒土壤占比達96.41%,是綠色有機富硒農產品的“天然工廠”。恩施堅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在首位,全面推進農業綠色轉型,加快推進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

  強化體系建設。制定出臺推進農業生產全域綠色化的實施意見,強化農業標準化生產,制定蔬菜、茶葉等農業綠色標準37項,督促生產者落實標準化生產管理和全程質量控制。在巴東縣土店子村探索開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利用農戶房頂、養殖場屋頂、閑置荒地建設風、光、生物質互補兼容的發電體系,去年“綠電”總裝機達1871千瓦、年發電量200萬千瓦時,成為湖北首個百分百清潔能源供應并能離網運行的“綠電村”。

  強化質量監管。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辦法,實施綠色有機產品認證檢測和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對農產品質量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程追溯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9.5%以上。強化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湖北省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全州經農業農村部認證綠色、有機、地理標志等優質農產品主體275個、產品770個、面積413萬畝,成功創建湖北省首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州。

  強化污染治理。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治理酸化土壤297萬畝,建設綠色示范農田27萬畝。實施化肥農藥減量行動,測土配方施肥率穩定在90%以上,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62.8%,化肥、農藥使用總量連續8年實現負增長。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探索建立“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近零排放、綠色有機”綠色種養模式,畜禽糞污、秸稈、農用殘膜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87%、90%、85%。

  聚焦產業升級

  推動延鏈補鏈強鏈

  產業鏈的長度關系增值收益增長的幅度。恩施堅持以工業化理念推進農業產業化,大力實施全產業鏈建設,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著力優化產業布局。立足山區氣候特點,根據市場需求,引導有潛力、有基礎的特色農業向資源條件好、區位優勢明顯的產區集中。建成國家農業產業強鎮8個,總數位居湖北省第一位,培育形成恩施玉露、利川紅、恩施土豆、恩施黑豬、利川黃連、來鳳藤茶、鶴峰葛仙米等地理標志農產品。推進“茶煙菜藥果畜糧蜂”八大農業主導產業建設,每個縣市明確1~2個農業主導產業,截至2024年底,全州建成茶園182萬畝、煙葉基地35萬畝、高山蔬菜基地128萬畝、馬鈴薯基地169萬畝,中藥材在田面積151萬畝,均居湖北省第一位。

  著力推進精深加工。聚焦產供銷一體化發展,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為突破口,抓實“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促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三產融合發展。引導茶葉、蔬菜、中藥材、水果、畜禽等農產品加工業向園區集中,打造產業集群,建成2家省級農產品加工園、11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7家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建成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家、省級72家,目前全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324家,2024年實現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20億元,同比增長8.6%,增幅位居湖北省第一方陣。

  著力強化科技支撐。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功選育國家登記品種“玉露一號”“利川紅1號”,3個馬鈴薯品種入列國家主導品種。歷時10余年系統選育的“硒都黑豬”成為湖北省近30年來首個自主選育國審生豬新品種,入選國家農業主導品種。憑借得天獨厚的天然富硒資源,深入開展硒基礎研究,著力打造全國硒產業高地,建成國家級硒科研檢測平臺3家,成功舉辦9屆硒博會,2024年全州硒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000億元,在全國硒產業發展地市中居第一位。

  聚焦品牌打造

  拓展硒品出山渠道

  品牌是“土特產”走向市場的通行證。恩施堅持把品牌建設作為關鍵抓手,大力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

  構建品牌矩陣。制定《恩施州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堅持“唱響一批、推廣一批、謀劃一批”的梯次培育思路,構建“1+8+N”(以“恩施硒物”為引領、八大主導產業鏈區域公用品牌為細分、“N”個企業知名品牌為主體)的特色農產品品牌矩陣。目前,已成功創建農產品品牌中國馳名商標5件、州級區域公用品牌7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4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4件、地理標志商標40件。來鳳縣被授予“中國藤茶之鄉”稱號,恩施玉露榮獲“全國十大名茶”稱號,“世界硒都茶旅融合生態旅游線路”獲評“全國十條最美茶鄉之旅推薦線路”。

  提升品牌價值。堅持文化賦能,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價值,豐富品牌文化內涵,有效提升產品價值。以茶為例,恩施是茶樹原產地和萬里茶道源頭之一,種茶制茶歷史悠久,恩施加大茶文化研究,創作茶文藝作品,開展茶推介活動,2024年全州茶葉品牌評估總價值達到102.82億元,恩施玉露、利川紅、來鳳藤茶等暢銷市場。加大品牌保護力度,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開展重點商標品牌保護“鐵拳”行動,持續營造品牌發展的良好環境。

  放大品牌效應。整合州域品牌,強化品牌聯合,組建恩施硒茶集團、利川紅集團,推動資源共享、渠道共用、品牌共建,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恩施農產品出口到53個國家和地區,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開設“土特產”專賣店和品牌形象店上千家。加快推動名優茶出省、大宗茶出海,產品遠銷法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國家。2024年,全州茶葉直接出口1.64萬噸,創匯5828萬美元,分別占湖北省的58.57%、48.57%。

  聚焦富民增收

  完善聯農帶農機制

  發展產業,要在創新聯農帶農機制上下功夫,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恩施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農戶受益”原則,健全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穩定增收,讓農民挑上“金扁擔”。

  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鼓勵適度規模經營,規范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創新實行項目拉動、社會化服務、主體引領、土地互換,轉變“單打獨干”的小農生產方式,把農民聚在產業鏈上。盤活農業生產要素,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年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的村占比超過65%。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分紅式、股權式的利益聯結模式,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成1.43萬個農民合作社、8647個家庭農場。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民”規模農業、“客戶認領+企業管理+農戶種養”訂單經濟、“市場主體+農戶”庭院經濟等模式,加強分工協作,讓更多農民深度參與農業生產,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和務工收入。2024年全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1.66萬元,同比增幅6.4%,“土特產”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

  創新服務保障方式。推行“耕、種、防、收”社會化服務模式,推廣“保姆式”服務、“菜單式”服務。推動農業服務網絡向農村延伸,強化電商、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提升商品化處理能力,持續推進“硒品出山”,引導小農戶進入大市場。在國家設立的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832平臺上,恩施州相關產品銷售額連續4年位居全國地市州第1。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