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
時間:2025-03-05 09:49:43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雷明 字號:【

  防止低收入人口及邊緣人口、存在潛在風險群體規模性返貧致貧,開展有效幫扶,是一個長期而持續性的工作。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統籌建立農村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這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體系的必然要求。

  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重點要抓好三大舉措,即農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態化幫扶機制、欠發達地區區域常態化幫扶機制和扶貧資產長效管理機制建構。

  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

  建立健全常態化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機制。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機制是完善覆蓋農村人口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的核心組成部分。具體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動態監測系統。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建立覆蓋全國農村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平臺,對收入狀況、就業情況、教育醫療支出等關鍵指標進行實時監控。二是預警觸發機制。制定返貧或致貧的預警標準,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一定比例的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因病因災因學等剛性支出超過收入能力等,觸發重點幫扶機制。三是基層網格化管理機制。依托村級組織、駐村工作隊和基層干部,強化網格化管理,定期入戶走訪,及時發現返貧風險。四是社會參與機制。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志愿者等參與監測預警,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協同的監測網絡。通過監測平臺的建立和完善,及時發現并報告潛在的返貧風險,對符合條件的對象實施動態監測和幫扶。這一機制能夠確保及時發現返貧風險,并迅速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從而有效防止農村人口返貧。

  建立健全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就是根據不同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并據此制定差異化的幫扶政策。這種制度有助于更精準地識別和幫扶那些面臨返貧風險的人群和區域,提高幫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對于可能因病返貧的,要進一步優化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提高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的覆蓋率和報銷比例,減輕醫療負擔。對于可能因學返貧的,要進一步完善教育資助政策,確保義務教育階段“一個孩子都不能少”,同時支持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對于可能因災返貧的,要進一步建立農村災害保險和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機制,增強農村家庭風險抵御能力。對于可能因就業困難返貧的,要進一步加強就業幫扶,提供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就業信息服務等,支持勞動力轉移就業。

  建立健全資金投入和產業發展機制。為了支持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的有效運行,需要整合財政銜接資金、產業發展資金等多種資金來源,加大對農村地區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資金投入。同時,通過發展地方特色農業、林業等產業,幫助地方產業做大做強,推動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

  建立健全民生保障機制。完善農村地區的低保政策、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等民生保障政策,提升鄉村基層醫療機構使用的二級醫療機構藥品報銷比例,逐步提高公共服務供給力度,對無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實施兜底救助保障。

  欠發達地區區域常態化幫扶機制

  欠發達地區區域常態化幫扶機制是指為了幫助欠發達地區發展,而建立的一系列長期、制度化、可預期的外部干預幫扶措施。不僅包括發展性幫扶,還包括基本生活救助和預防性措施,旨在通過多種方式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欠發達地區區域常態化幫扶機制應該是在明確欠發達地區的標準和范圍基礎上的一個分層分類的多層機制體系,這一常態化幫扶機制能夠有效地幫助欠發達地區補上公共服務短板,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從而推動實現欠發達地區區域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有效財政支援。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增加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進一步優化完善財政轉移支付機制,不斷增強正向激勵、負向懲戒功能。二是推進市場融入與城鄉融合。打破城鄉、區域市場分割,構建一個城鄉良性互動的有機融合體,統一區域、城鄉市場,實現城鄉、區域資源要素流動暢通,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實現城鄉之間的互通共融。三是促進區域攜手。優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擴大對口幫扶、結對幫扶、社會幫扶范圍,將欠發達地區納入結對幫扶范圍,形成多元化、專業化的幫扶機制。

  幫扶資產長效管理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形成了龐大的扶貧資產,對這些資產要摸清底數、加強監管,確保持續發揮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持續加大對脫貧攻堅和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的投入力度,實施了大量幫扶項目,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幫扶資產。截至2023年底,全國幫扶項目資產原值3.28萬億元,這些幫扶項目資產既是脫貧攻堅的成果積累,更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近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持續培育發展幫扶產業,取得積極成效,幫扶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幫扶項目資產監管不斷強化,有效帶動脫貧群眾就業增收。當前,部分地方幫扶資產管護還不到位、幫扶項目低效閑置、聯農帶農效果有限的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健全脫貧攻堅國家投入形成資產的長效管理機制”,為進一步“管好用好”幫扶資產指明方向。

  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安排,扎實做好防止返貧致貧工作,仍需要進一步摸清幫扶項目資產底數,強化幫扶資金、項目、資產一體化管理,推進幫扶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建立統一臺賬。明確政府投入幫扶資產范圍,建立全口徑統計和管理制度。把建檔入庫作為幫扶項目實施的前置流程、約束條件。對于存量幫扶資產涉及的歷史遺留問題,要堅持穩慎態度、實事求是、依法依規,建立常態化動態清理工作機制,避免一次摸排、全部入檔的急躁傾向,尊重維護各方合理權益,這方面可借鑒多部門聯合工作機制清查集體“三資”的做法。

  二是探索確權賦權。從權屬類別、功能性質、運營狀態、利用質效等不同層次組合,對幫扶資產分類分級,實施精細化差異化管理。建設期或建成初期的幫扶資產可由相關部門、基層政府、國有企業代為持有管理,實現常態化管護運營后及時確權移交,納入集體“三資”臺賬,經營性資產盡可能確權到村集體經濟組織,需要確權到組的盡量確權到組。按照公益職能、市場運營、合理分配、持續受益、有序監管的原則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幫扶資產權能配置,可探索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監督權、處置權等靈活多樣的權能結構,但要守住農民受益底線,結合實際探索創新。

  三是強化運營管護。全程覆蓋、流程跟蹤、規范嚴格的運營管護機制是幫扶資產有效管理、持續使用的關鍵。做好幫扶項目的前期規劃論證,提前謀劃管護運營方案,明確驗收、檢查、評估、審計等主體責任和追責機制,嚴把建設過程質量,確保幫扶資產實用可用、高質高效。經營性幫扶資產堅持運營管護一體化,優先遴選或培育本地運營管護主體,發揮專業化市場服務主體帶動提升作用;公益性幫扶資產以長效運行、便捷惠民為目標,合理劃分政府部門、村級組織和受益對象的管護責任,科學分攤管護成本,結合鄉村治理實踐創新,調動各方參與幫扶資產管護、降低管護成本積極性。做好全程監測監管,發揮村級組織和幫扶對象作用,及時發現和化解建不成、不能用、用不好等問題。

  四是完善分配處置。合理分配幫扶資產的收益,保障各方利益,確保分配方式既符合市場規律又能讓農民群眾受益,同時對于幫扶資產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如經營不善、需要調整產業方向等),要有合理的處置方式,以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北京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