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持質量為先、建管并重,積極創建全過程管理機制。目前,全省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397萬畝,為糧食產量保持在600億斤以上提供了堅實支撐。
堅持黨政齊抓的組織推動機制。一是堅持高位推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其作為全省十大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納入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責任制、大抓落實激勵等考核范圍,主要領導多次研究部署,分管領導定期現場推進,16名省級領導聯系指導18個萬畝項目建設。二是強化部門協同。省級層面統籌耕地建設與利用資金、增發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的建設任務,統一投資標準;各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規劃指導、資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資源利用等工作;農業農村部門與水利部門聯合成立工作專班,2024年共同籌集資金11億元推進小型水源、溝渠治理和暢通“中梗阻”等建設,完善灌排體系。三是從嚴監督問效。協同紀檢監察機關,以超常規手段推動集中整治工作落地見效,編印《高標準農田全過程監督監管手冊》。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先進縣按中央和省級財政年度建設資金的5%予以獎勵,對工作開展不力的進行約談。四是扎實開展工程質量“回頭看”和專項整治。通過廳領導分市包片督導、第三方隨機抽查、約談通報、以案促改等手段,查清問題底數,落實整改措施,按時整改到位。
創建投貸聯動的資金籌措機制。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納入土地出讓收入資金使用的重點支持范圍,省財政設立農田建設專項,按畝均600元安排預算,省級財政投入達19億元,確保全省新建高標準農田畝均投入全部達到3000元。二是積極推進投融資創新。聚焦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貸聯動等投融資創新印發實施意見,配套出臺項目補充耕地指標管理、共桿并線遷改工作等“1+N”政策體系,在落實財政投資基礎上,采取先建后補、指標交易、項目支持等方式,吸引社會投資,鼓勵種糧大戶直接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自建、自用、自管。近兩年探索出“高標準農田+指標交易或租金收入+產業培育”等模式,撬動社會資金投入近40億元。
健全全程把控的質量監管機制。一是抓細工程設計。印發農田建設工程典型設計圖集和技術規程,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加強專家現場評審,確保設計質量。二是抓嚴招標投標。在全國率先開發獨立的高標準農田電子招投標系統,實行全流程線上“三盲”招投標,確保招標主體、招標代理機構、評標專家與投標主體之間相互不知,減少人為操作空間,防范批條子、打招呼等風險隱患。三是抓實施工組織。印發工程質量管理手冊,對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履約人員實行人臉識別電子考勤,防范無證上崗、掛靠出借資質等違法行為。四是抓牢竣工驗收。制定農田建設項目驗收規程,壓實工程質量主體責任,對關鍵工序和關鍵部位實施舉牌驗收。
建立多方參與的長效管護機制。一是多渠道籌措管護經費。省財政連續三年安排管護資金,引導市縣財政建立管護資金投入保障機制。2024年起,經省政府同意,允許縣級按照不超過年度財政資金總額的1.5%,從省級財政資金中據實列支管護經費,總量將達1.5億元。二是多模式探索管護機制。制定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標準,探索集體經濟組織統管、新型主體托管、專業隊伍專管、保險監管等模式,推動多方共同管護。三是多舉措壓實管護責任。將農田水利設施建后管護納入田長制考核范圍,構建全省農田建設“一張圖”,強化管護利用監管。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