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召開全國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精神,在總結2021年農業農村投資工作成效的基礎上,分析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2022年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安排,加快推動農業農村投資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
一、2021年農業農村投資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2021年,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農業農村重點工作任務,加強統籌謀劃,加大投資力度,推進項目整合,持續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第一,農業農村資金投入穩中有增,多元投入合力加快形成。2021年,各方面加大農業農村投入,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等共同支持鄉村振興的投入格局加快形成。一是財政支農投入穩定增加。2021年全年共落實中央財政支農資金4158.16億元,比2020年增加353.04億元,黑龍江、河南、山東、安徽等糧食主產省紛紛加大省級財政支持力度。二是金融保險支農持續加力。截至2021年底,涉農貸款余額超過43.2萬億元,增幅達11.8%,超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全年農業保險保費規模達到965億元,同比增長18.4%,為1.88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4.78萬億元。農業銀行涉農貸款余額和新增貸款在六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均居首位,浙江省創新開展農戶小額普惠貸款,全省普惠授信服務農戶903.3萬戶、授信總額1.44萬億元。三是社會資本持續投入農業農村。全年第一產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691億元,同比增長9.5%,畜禽養殖投資增速達到20.3%。
第二,財政支持領域更加聚焦,重點任務保障更加有力。優先保障“國之大者”和三農中心工作,努力“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直接支持糧食生產資金248.9億元,增加68.9億元,增幅38.3%,重點用于糧食作物高產創建、農業防災減災救災等。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1008億元,增加141億元,增幅16.3%。現代種業發展資金72億元,增加23億元,增幅46.9%。認真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首次發放種糧農民一次性生產資料補貼200億元,有效彌補了因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給農民收益造成的損失。
第三,投資來源渠道持續拓展,支農政策工具不斷創新。一是地方政府債券支農規模再創新高。全國用于農業農村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達到2553億元,同比增長53%。各地在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領域成功發行一批專項債項目,廣東省全年地方政府債券用于農業農村的資金規模達到381.01億元。二是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逐步提高。推動出臺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考核辦法,河北省2021年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資金總量416.6億元,占全省土地出讓收益的41.6%。三是信貸直通車服務成效明顯。截至2021年底,6.79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信貸直通車申請,獲得授信1.89萬筆,授信金額137.95億元。山東省積極推進省農擔公司與信貸直通車直連,擔保放大倍數達到近13倍。
第四,抓好規劃引領和項目儲備建設,資金使用效益顯著提升。各地堅持以建設規劃為依據,以重大項目為導向,以全程監管為保障,不斷提升農業農村投資效能。一是堅持規劃引領。出臺農業農村重大工程建設總體規劃和13個專項建設規劃,對“十四五”農業農村重大工程的建設目標、建設布局、投資安排等做出系統部署。二是推進項目庫建設。各地分級分類逐步健全完善項目庫,將項目儲備與投資落實掛鉤,基本做到了投資一到位,項目就能啟動。三是抓好全過程監管。充分利用農業建設項目管理平臺等信息系統,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監管,及時糾正執行偏差。同時,對轉移支付資金中農業生產發展等5個大專項開展整體績效評價,將評價結果與資金分配掛鉤。
去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正確領導,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頑強拼搏的結果。但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在擴大農業農村投資上,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比如政策創設思路不夠開闊、投資力度跟不上發展要求、項目監管和績效管理仍需加強等問題,下一步需要付出更加艱辛努力,著力加以解決,提高整體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準確把握當前農業農村投資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做好農業農村投資工作,守好守牢三農基本盤和戰略后院,意義十分重大。我們要立足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因時而動、識變應變、主動作為,努力開拓農業農村投資新局面。
一是穩糧食擴油料任務艱巨,需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疊加俄烏沖突影響,國際農產品供應鏈受到嚴重沖擊,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不少國家出臺糧食出口禁令;同時,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國內農資價格造成較大影響,化肥、農藥、柴油價格明顯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在當前復雜嚴峻形勢下,穩定國內糧食生產尤為重要。今年,中央財政直接支持夏糧小麥生產的資金超過60億元,新增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專項補貼20億元,繼續發放一次性農資補貼400億元。各地也要想方設法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強化政策引導,確保全年糧食豐收,大豆油料面積恢復到2020年水平,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二是落實大食物觀要求,需要加強支持政策謀劃。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早在寧德工作期間就提出了大食物觀的概念。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總書記再次強調,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過去我們的資金特別是糧食方面的投資,主要集中于耕地建設與質量提升,在大食物觀指導下,需要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當前重點要聚焦蔬菜、水果、肉蛋奶和水產品等主要“菜籃子”產品產能提升,謀劃實施現代設施農業建設重大工程,從設施裝備、科技支撐、經營主體、標準體系等方面提出系統解決方案。同時,更多向設施農業、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要食物,加大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和食物資源挖掘方面的投資,有效解決“菜籃子”與“米袋子”爭地的矛盾。
三是推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補上歷史投入欠賬。近年來,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要求相比,農業農村欠賬仍然很多,特別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明顯薄弱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擴內需、穩投資、搞建設,不能只盯著城鎮,農村這塊欠賬還很多,投資空間很大;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幾億農民同步邁向全面現代化,能夠釋放出巨量的消費和投資需求。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時強調,要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建設“四好農村路”,完善農村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實施規模化供水工程,加強農村污水和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建設,以基礎設施現代化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些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三農是擴內需、實現雙循環的重點。目前,70%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還未得到有效處理,40%左右村內道路沒有硬化,30%左右農戶未用上衛生廁所,東中西部電信網絡覆蓋水平和服務質量差距明顯,偏遠地區還存在覆蓋盲點。3月12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對鄉村建設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各地既要全面改善農村水、電、路、氣、房、通訊等設施條件,又要推進農村教育、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這就需要各地繼續開拓創新,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債券、土地出讓收入、金融社會資本等各類資金,持續擴大農業農村投資,加快補上歷史投入欠賬,確保鄉村建設各項工作任務全面落實落地。
四是當前投資增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受宏觀經濟、農資價格等多種因素影響,今年1—7月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2.4%,增速低于全國和二三產業投資增速,處于近年來同期較低水平,未來增長也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帶來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菜籃子”產品生產、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等都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各地要加強分析研判,未雨綢繆、及早籌劃,著力在繼續爭取增加財政投入的同時,更加積極務實地探索拓寬投融資渠道,深入研究和綜合運用信貸、保險、擔保等金融政策工具,更多引導金融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使各方面資源都能合理配置、相互銜接、協同發力,盡快扭轉投資下降趨勢,穩住基本盤。
三、扎實抓好今年農業農村投資各項重點工作
形勢越復雜,越要堅定信心;客觀條件越困難,越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圍繞“四穩四提”工作布局,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明確工作措施,加大投資力度,抓好工作落實,確保各項重點工作任務順利推進。
一是大力推進年度政策資金盡快落地。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已全部下達,當務之急是抓好落實落地。各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快工作節奏,積極會同財政、發改等部門抓緊制定省級實施方案,狠抓資金執行進度。要分清輕重緩急,確保最急需、最緊迫的項目資金及時精準兌付到農戶手中,確保不誤農時。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力度比較大,我們一定要強化擔當、積極作為,確保把這些項目資金用足用好用到位,發揮出最大成效。
二是全力推動重大工程項目開工建設。農業農村部前段時間印發的擴大有效投資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了13項重大工程項目,包括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種業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這些重大工程項目,既涉及耕地、種業等要害領域,也包括農村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是“十四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和工作抓手。各地要細化項目實施方案,扎實做好前期工作,確保項目資金一到位,就可以馬上開工建設。要積極采取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觀摩、“一對一”服務等多種方式,抓開工、抓進度、抓實物量、促投資,掀起重大項目建設的新熱潮。
三是努力拓寬農業農村投資新的來源。要積極主動聯合有關金融機構,全力做好推進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常態化服務工作。貫徹落實好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引導社會資本更高效、更持久地投入鄉村振興。加強研究探索,積極推動設立鄉村振興基金,努力擴大鄉村振興票據發行規模,利用公司債、直接股權投資、資產證券化等多種途徑,不斷創新政策工具,有效促進金融活水持續流入三農。
四是不斷加強績效管理和投資監管。部內相關司局和各省農業農村部門都要認真履行好績效評價和投資監管職責,加強對轉移支付專項資金分配下達、分解細化、過程調度、年度總結等各環節監管,嚴格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庫建設、前期核查、在線監測等全過程監管,確保項目資金高效規范安全使用。要突出抓好“最后一公里”監管,重點加強資金項目公示公開,發揮好村民代表議事監督作用,提高農業農村資金項目監管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水平。
同志們,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保障農業農村重點工作任務順利開展,守牢守好三農戰略后院,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銳意進取、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切實做好擴大農業農村投資工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基礎和支撐,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本文系作者在2022年全國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工作會議的講話,略有刪改)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