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魯西南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掠影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付 姓 李春艷 字號:【

  走進山東省肥城市桃園鎮北僧臺佛桃專業合作社1200畝桃基地,桃樹蔥郁繁茂,北僧臺村黨支部書記兼合作社理事長陰法坤望著連成片的桃樹向記者介紹說:“最早的300畝桃樹已見效益了,畝收入能達到一萬元以上,以土地入股的社員,除了保底分紅外,還能拿到二次分紅。”

  近年來,山東濟寧、泰安兩地大力培育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加大政策扶持,鼓勵當地能人、村黨支部書記領辦、創辦,涌現出一批像北僧臺佛桃專業合作社的新型經營主體。他們通過發展當地特色產業、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等方式,在穩定糧食生產、提高土地效益、帶動農戶致富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能人帶動+政府扶持

  富民提效雙豐收

  在鄒城市尚官村,提起周傳榮,村民們都夸她太能干了,一個女人,把271畝家庭農場經營得風生水起,確實很不容易。除了固定用工三人外,在農忙時節,她還聘用當地農民來農場打工,從未拖欠過工資。對于大家的交口稱贊,周傳榮不好意思地笑了,她說,能有今天,自己傾注的心血汗水自不用說,可她更感激政府對她的支持和幫助。

  放眼望去,周傳榮的尚官家庭農場內,溝渠、灌溉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她說:“這地下灌溉管道是濟寧市水利局鋪設的,智能變壓器也是政府扶持建的,農機具也有40%的補貼,多虧了政府的扶持,要不然資金壓力很大。”農場成立至今兩年,周傳榮盤算著說,自己掙的錢都比在縣城上班的兒子多呢,“他的工資還沒我零頭多呢。”說起未來的打算,周傳榮信心滿滿:擴大到1000畝沒問題。

  由能人帶動領辦家庭農場,近年來已成為鄒城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一個特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培育扶持新型經營主體,促使其健康規范發展,是濟寧市近年來重點研究的一個課題。濟寧市農委經管處主任孫德強說,除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政府給予一定的扶持外,金融扶持也日漸提上了日程。

  鄒城市眾友家庭農場流轉周邊村民的400余畝土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大豆,農場主孔祥友說,土地租金和購置種、割、收的設備等資金缺口很大,曾讓他一籌莫展。不過這幾年,他表示完全不用太發愁了。

  據孫德強介紹,為了解決新型經營主體信貸資金不足的問題,去年濟寧市農業委員會與中國郵政儲銀行濟寧市分行聯合下發了《關于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通知》,并制定了為1000戶農戶(含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及其他農業經營主體)提供1億元以上信貸支持的工作目標。乘著政策的“東風”,孔祥友貸到了30萬元,緩解了資金壓力。

  村支書領路  村民集體共受益

  “我們合作社收購社員的核桃每斤高于市場價0.2-0.5元,最近這三年每年都能給社員分紅1.2萬-1.3萬元,現在社員都不想退社呢。”肥城市儀陽鎮王南陽村黨支部書記兼金東莊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兆華高興地對記者說。他領辦的合作社讓村民們嘗到了致富的“甜頭”。

  泰安市經管站副站長陳挺說,一些村集體的帶頭人,他們頭腦靈活,有農民情懷,通過領辦合作社,實行統一管理、發展現代農業,讓周邊的農民腰包鼓了起來。正是抓住了這個特點,在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中,泰安市積極引導村黨支部書記領辦合作社。 據統計,泰安市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達到6291家,其中,由村集體領辦的農民合作社684家,占總數的10.9%。

  村集體領辦合作社,在王兆華看來,雖然初衷都是帶領村民致富,可剛成立時,老百姓并不一定認可、相信你。有了優勢產業,但只靠大家伙零散經營,顯然無法發揮優勢,必須得抱團闖市場才能見效益。可對廣大村民來說,“他們吃虧就吃虧在這里,缺乏經營理念” 。這時候怎么辦?“就得發揮村干部的帶頭作用,憑著多年在村里積累的威望,讓大家伙信任你,愿意跟著你干。”王兆華說。為了吸引村民加入合作社,王兆華的合作社規定,要最大限度讓利給社員。“如果青皮核桃收購價是2.1元/斤,合作社就按2.4元/斤成交,那多出的0.3元就留在社員的成員賬戶上,等退社時再返還,這樣經過幾年發展,社員見到分紅了,加入合作社的人也多了,現在已經300多人了。”王兆華頗有心得地說,只有讓老百姓看到入社的實惠,他們才能放下顧慮心甘情愿加入。

  近年來,許多地方在相繼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東平,縣農村經營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井立義感慨道,土地股份合作社沒有村干部“操心”,想辦起來確實困難。

  東平縣西溝流村三面環山,糧食只能靠天收,農民增收困難。早在2009年黨支部書記李保全就提出,要想帶領農民致富,只能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當時村民對土地流轉并不認可,我們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光開會就開了幾十次,終于讓村民同意以土地入股,將耕地集中起來發展林果產業。”李保全說。

  農業項目前期投入很大,李保全找到了本村在河北經營公司的一位生意人,由公司為合作社投入了1700多萬元的資金,每年按比例與合作社分配利潤。合作社則負責824畝耕地櫻桃和800畝山地石榴的種植、管理,農戶以土地入股,每年除了保底分紅700元/畝外,年終還可按照股份拿到二次分紅。李保全笑著說:“2013年3月份我們移栽了石榴,今年收獲了2萬斤,保守預計一畝地也能賺到2萬。”

  東平縣另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理事長孫慶元,同時也是安村黨支部書記,從這位山東省人大代表身上,記者感受到了他極強的組織力和敏銳的市場頭腦。據孫慶元介紹,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全村1271畝耕地,2個小時之內就有648畝加入了股份合作社。第二年,全村除了113.4畝的自留地外,所有的土地都入股合作社。

  農民入社的積極性為什么這么高?孫慶元將其歸納為“算好三筆賬”,即要算好土地、農民、村集體的增收賬。在他看來,村莊要富,首先要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再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只能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問題,富不了。”現在合作社主要種植中藥材和大棚蔬菜,由于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全村350個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得到了解決。據保守估算,2015年入股后的農民每人可增加收入1萬元。

  合作社的發展讓村集體也跟著受益。2012年,村“兩委”決定將243畝屬于集體資產的土地也入股合作社。“在2011年時,村集體還欠債24萬元,2012年就盈利137萬,2013年盈利更是增加到503萬元。”孫慶元高興地說。

  “之所以注重引領村支書領辦創辦合作社,就是由于村支書根植農村,了解熟悉農村實際發展現狀,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有較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樣,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會更有成效”。陳挺由衷說道。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