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準確把握農村改革精神 推進龍頭企業加快發展
時間: 來源: 作者:龍頭企業加快發展 字號:【

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經營,出臺了一系列政 策措施,推動農業產業化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一是規模效益 持續增長。目前,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33萬個。其中龍頭企 業12萬多家,實現年銷售收入7.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 增速超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個百分點。一批大型龍頭企業 通過兼并重組、資本運作,綜合競爭力大大增強。年銷售收 入過100億元的龍頭企業有68家,在境內外上市的國家重點 龍頭企業有113家,成為資本市場上的獨特亮點。二是創新 能力不斷增強。各類龍頭企業擁有農業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 人員87萬人,近九成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都建有專門的研 發中心,大北農、西王集團等一批龍頭企業建立了博士后科 研工作站,光明乳業、廈門銀祥等一批龍頭企業建立了國家 重點實驗室。潛心研發新產品、新工藝,大力發展精深加 工,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目前,龍頭企業銷售收入與主要 農產品原料采購總額之比超過2.3:1。三是保障供給作用日益 突出。龍頭企業主要農產品原料采購總額占全國農林牧漁業 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以上。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化組織輻 射帶動種植業生產基地約占全國農作物播種面積的六成,帶 動畜禽飼養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二以上,帶動養殖水面占全國 的八成以上,成為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市場供應的骨干力量。 四是帶動就業增收效果持續顯現。目前,各類產業化組織輻 射帶動農戶1.2億戶,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年戶均增收3000多 元,帶農增收成效不斷凸顯,為我國穩增長、惠民生發揮了 重要作用。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對農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發展帶來深刻影響。一是農業穩增長難度加大。我國面臨 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 “三期”重疊,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這對農產品需求、農民 增收、強農惠農政策支持力度都會帶來影響。二是市場沖擊 不斷增大。目前農產品國內外價格“倒掛”,大部分農產品 價格都高于國際價。隨著土地、人工等成本不斷上漲,農業 補貼可用空間的收窄,進口壓力還會進一步增加。這對國內 農業發展空間和產業安全將帶來影響。三是農業資源環境約 束日益加劇。一方面由于城市建設、生態退耕、調整結構、 災毀耕地等,我國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另一方面大水漫灌、 過量施肥施藥的農業生產方式,與居民對生態環保、質量安 全的追求已不相適應,傳統粗放的農業經營方式難以為繼。

這些發展中的問題,只有靠改革來解決。黨的十八屆三 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其中很多問 題都涉及農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發展。下面,我就四個問 題,談幾點看法。

一、關于龍頭企業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 的作用問題

針對未來“誰來種地”等難題,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 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 系,這是我國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和發展。

從目前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有幾個特征:一是多元化 經營主體。這是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條件。新型農業經 營主體以市場化為導向、以專業化為手段、以規模化為基礎、以集約化為標志,現階段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 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多種類型。二是多樣化經營方 式。主要有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這 四種方式各有所長,家庭經營是基礎,在發展種養生產方面 具有優勢,集體經營在農業規模經營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具 有優勢,合作經營適合為家庭經營提供農產品購銷等各類服 務,企業經營在技術、管理、加工、銷售等方面具有優勢。 三是融合式發展。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各類主體、各種 經營方式不是割裂的,而是以產業鏈、利益鏈為紐帶,通過 不同的組織方式,形成的以社會化服務為主的服務聯結、以 訂單生產為主的產品聯結、以土地資金技術合作為主的要素 聯結,構成了多種主體共榮共生、相互交織的運行機制。

龍頭企業是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可以 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更是構建各主體融合發 展、協調高效運行機制的中堅力量。一是龍頭企業是新型農 業經營體系中最具實力的主體。在各種農業經營方式中,企 業經營作為高度市場化的現代經營組織形式,產權明晰,治 理結構完善,管理效率高。龍頭企業憑借企業經營的制度優 勢,集成資本、技術、人才等先進生產要素,推動農業的體 制變革和技術進步,是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之一。二是龍 頭企業是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的孵化器。以“公司+ 農戶”的組織模式為基礎,龍頭企業將現代的經營管理理念和先進適用技術傳授給農民,引導他們擴大生產經營規模, 催生了一批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為合作社提供質 量體系建設、技術指導、市場開拓和資金支撐,打造了一批 農民合作社。三是龍頭企業是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的骨 干。龍頭企業實力雄厚,與農戶、合作社等長期合作,在提 供服務上具有質量優、針對性強、供需對接順暢等優勢,可 以發展成為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骨干力量。四是 龍頭企業是產業鏈、利益鏈的關鍵。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中,龍頭企業發揮著促進各主體聯合與合作的關鍵作用。在 產業鏈上,龍頭企業向上游建設原料基地,指導農戶生產; 向下游發展農產品加工與流通,延長產業鏈條。在利益鏈 上,通過訂單收購、利潤返還、股份分紅等多種形式,能讓 各參與主體共同分享收益。

龍頭企業要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 用,一是要明確自身功能定位。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管 理、營銷等方面具有優勢,但由于勞動監督成本較高,并不 適合直接從事大規模種養。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揚長避短, “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將種養環節交給農戶與合作 社來經營,集中精力做品牌、做標準、做服務、做研發、做 管理,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做大做強。二是要注重與其他 主體的利益關系。龍頭企業要完善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 合作社等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穩固的合作關系,實現利益共享、攜手共進。三是要不斷創新發展。龍頭企業要率先轉 型升級,在注重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的基礎上,緊跟移動互 聯、云計算、物聯網的發展態勢,加快生產管理模式、商業 模式創新。

二、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 經營問題

在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基礎上,允許農民以土地承 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項重大制度創新。

允許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產業化經營意義在 于:一是有利于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的豐富完善。入股權是 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允許土地承包經營 權入股發展產業化經營,將入股不再限于合作生產,而是把 載體擴展到合作社、公司等,讓農民在入股權上有了更多的 選擇。二是有利于產業化經營主體的深度融合。相比于承包 經營權出租等流轉方式,入股增強了農民的主人翁意識,有 助于穩定土地流轉預期,激發經營主體長期投資農業的積極 性。相比于訂單農業,土地入股將生產環節的購銷交易關系 轉變為全產業鏈的產權合作關系,使農民與產業化經營組織 成為利益共同體。三是有利于現代農業發展的要素組合。土 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創新了土地流轉模式,有助于發展適度規 模經營,轉變農業經營方式;有助于促進土地與資本的“聯 姻”,推動生產要素優化組合,提高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

實踐中,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產業化經營方式多 樣,按入股載體不同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入股農民合作 社。一些地方稱之為土地股份合作社,這是目前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產業化經營的主要方式。二是入股公司。農戶 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按一定方式作價出資入股公司,農戶成為 公司的股東。這種方式目前比較少,具體形式還需要探索。 首先要界定清楚,入股的是什么權。我認為,入股的應是土 地經營權,這有助于避免農民失地問題發生。三是入股合作 社再入股公司。這種方式僅有個別案例,也需要探索。

對于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十八 屆三中全會定位于“允許”,就是可以干,可以探索。但在 實踐中要把握好以下問題:一是入股的載體可以靈活多樣。 合作社與公司雖然組織屬性上有明顯差異,但都能作為農民 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載體。既可以入股合作社,也可以入 股公司。二是要兼顧土地股與非土地股的權責關系。持土地 股的農民不愿意承擔經營風險,而出資金的非土地股有更高 的利潤追求,如何處理好這兩種關系,采取何種收益分配方 式和決策機制,都需要認真研究。三是高度關注入股的風 險。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任何經營主體都可能出現虧損甚至 破產。農民土地入股后,就有在一定時間內失去土地經營收 入的可能,并由此引發農民保障及社會穩定問題,必須予以 高度關注。

三、關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問題

工商資本下鄉發展現代農業,是近年來社會比較關注, 也是爭議較多的問題。

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有其必然性。從內外需求來看,一方 面,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是現代農業建設的客觀要求。目前, 我國農業發展缺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生產要素配置效率和勞動生產率較低。迫切需要工商資 本進入農業,帶來先進的生產要素配置方 式和管理模式, 提高農業專業化和集約 化水平。 這些年工商資本的進入也確實 為農業帶來新的變化, 是值得肯定的。 另一方面, 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是其自身 發展的內在動力。 當前宏觀經濟增速放 緩, 房地產、 資源、 高端餐飲等行業不 斷降溫, 倒逼工商資本尋找新的出路和 利潤增長點。 而農業產業需求旺盛, 長 期投資回報穩定, 一般不大起大落, 而 且深受政府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和認 可,對工商資本進入有很大吸引力。可以 說,外部有需求,內部有沖動,工商資本 進入農業是必然的。

對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我們要客觀分析。既不能捧上天,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分析利弊、趨利 避害。要看到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在增加農業投入、轉變農 業經營方式、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也 要看到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所引發的一些問題,有的存在非糧 化甚至非農化傾向,違反土地管理法規,搞房地產、度假村 等;有的只顧自身發展,損害農民的合理利益。同時,一些 工商資本對農業、農村、農民不了解,風險和困難估計不 足,急于鋪攤子、造聲勢,最后失敗收場。

因此,對工商資本進入農業要正確引導。一是鼓勵工商 資本進入農業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鼓勵和支 持工商資本進入農村、投資農業,重點從事農戶和農民合作 社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不經濟的領域,發展良種種苗繁 育、產前產中服務、高標準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農產品 加工銷售和開發農村“四荒”資源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 農業,發展產業化經營,服務帶動農民,與農民實現共生、 共舞、共贏。二是限制工商資本長時間、大面積流轉農戶承 包地。近年來,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雖然總體比例不 高,但增長勢頭很猛。據統計,2011-2013年,流入企業的承 包地面積同比增速分別為26.5%、34.0%、26.0%,這帶來了 一些隱患。早在2001年中央18號文件就提出,不提倡工商企 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和經營農戶承包地。當前,要建立健 全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保障金三項制度,嚴格準入門 檻,加強事后監管,防范承包農戶因流入方違約或經營不善 遭受損失。這也有助于凈化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市場環境, 防止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三是嚴禁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改變 土地用途。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不能借土地流轉之 名搞非農建設。

四、關于龍頭企業走出去問題

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求,在重視糧食數量的 同時,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安全;在保障當期供給的同時, 更加注重農業可持續發展;在立足國內的同時,統籌利用好 “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農業貿易 大國,但農業走出去還是弱項,具有很大的潛力。多年來, 龍頭企業在農業走出去上起到了排頭兵作用,要繼續加快走 出去步伐。

龍頭企業走出去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要緊緊圍繞國 家發展戰略來考慮。要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 給提供有力補充。我國油料、棉花、橡膠、糖料等農產品供 需有缺口,對外依存度較高,適度進口是確保農產品供給的 必然選擇。龍頭企業走出去,開發當地資源,發展農業生 產,既可以提高所在國家的農產品生產能力,又能使我國掌

握部分農產品資源,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 具有重要意義。要為拓展我國農業發展空間提供有力支撐。 龍頭企業可以借鑒全球農業的先進經驗,穩步推進境外農業 開發合作,生產優質農產品,既能提高自身的生產能力和發 展水平,又能把我們的優質農產品推向海外,擴大市場空 間,提升我國農業綜合競爭力。

龍頭企業走出去,在國外投資,面臨的環境紛繁復雜, 應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投資地區上,以耕地 資源豐富國家為主,兼顧農業技術先進的國家。從目前我國 龍頭企業走出去的實踐來看,非洲、俄羅斯、中亞五國、拉 美及東南亞地區都比較適合。同時,龍頭企業走出去也要兼 顧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 經驗,利用當地優秀人才,提高自己的管理和研發能力,逐 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品和品牌。在投資產業上,以我 國對外依存度高的經濟作物為主,兼顧糧食作物和畜禽產 品。龍頭企業走出去,應遵循內外互補原則,重點發展對我 國居民生活影響大、需要大量進口的農產品品種。在有條件 的地區適當發展糧食作物。這樣既不與當地爭地爭糧,又保 證產品有銷路,獲得好的經濟效益。在合作方式上,以合作 開發為主,兼顧自主經營。龍頭企業走出去,應以市場為導 向、安全為基礎,積極與當地合作,利用當地人才、勞動力 以及市場渠道,降低進入的難度和成本。從國際經驗看,走 出去租地種地是有極大風險的,比較現實可行的辦法是通過 兼并等方式掌握收儲、掌握物流,打造國際大糧商,以增強 我們的控制力和話語權。

對龍頭企業走出去國家是支持的。一是強化產業協調指 導。2006年,國務院有關部門出臺了《境外投資產業指導政 策》、《境外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等文件,為農業走出去提 供了必要指引。龍頭企業要加強對這些產業政策的學習研 究,結合自身優勢,合理布局,穩步發展對外投資。二是強 化財稅政策扶持。中央財政設立了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通 過直接補助和貸款貼息,以農牧漁業投資合作為重點,支持 龍頭企業走出去。對境外農業投資項目所需國內生產資料和 農機具出口,按有關規定享受出口退稅政策。三是強化金 融及進出口支持。2008年以來,農業部分別與中國進出口銀 行、國家開發銀行以及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簽署戰略合作 協議,著力解決外貿企業融資難題,加速推進農業走出去。 四是強化經濟外交保障。發揮多邊、雙邊農業交流合作平臺 的作用,維護好在外企業的權益,為龍頭企業走出去營造良 好的投資環境。

(本文系作者10月31日在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負責人培訓班 上的講話,文章略有刪減,標題為編輯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責任編輯:admin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