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夷陵區財務資產管理四字訣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宋東明 趙清華 字號:【

  體制機制要創新,集體經濟要發展,管好財務是前提,盤活集體資產是手段。筆者結合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實際,就農村財務管理如何適應新機制、創新新體制進行探討,僅供參考。農村財務資產究竟如何管,概括起來為四個字:“改、建、管、審”。

  一改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概況。目前夷陵區先后建成了五家社區股份合作社和四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改制前資產總額2053萬元,其中經營性資產1552萬元,改制后資產總額101052萬元,經營性資產90577萬元, 資產總額比改制前增98999萬元,經營性資產比改制前增89025萬元;累計分紅66.65萬元,提供就業崗位650個。

  取得成效。一是創新集體資產股份合作模式,促進集體家底增值。2007年黃花鎮軍田壩村在全市率先組建了第一家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經過多年發展,全村企業達41家,新發展25家,產值2個億,農業總產值達10757萬元,就地安置勞力700余人,創勞務收入800萬元以上。二是創新城鄉統籌發展方式,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和農村現代化進程。軍田壩股份合作社成立以來,投資了近千萬元完善基礎設施,目前已修建了27公里的村級水泥公路,25000米U型溝渠橫豎成網,寬帶光纖和閉路電視通達農戶,90%的農戶擁有樓房,全村現有甲級村衛生室2所,極大增加了農民居住的幸福感。黃花鎮軍田壩村2012年被評為夷陵區第一個全國文明村鎮。三是創新農民生活保障體制,確保農民利益有保障。2012年,三峽壩區第一家組級股份合作社——湖北宜昌八河口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改制后的八河口市場擁有100多商戶400多家攤位,總資產2682萬元,凈資產2156萬元,股本總額2325萬元,股份總額2325股,股東人數360人,經過股份合作社盤活資產,當年股民分紅就達58萬多元,人平2300元,組級集體經濟增加收入20萬元。該股份合作社是夷陵區唯一一個當年建成、當年分紅的組級集體經濟組織。

  二建

  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交易平臺

  概況。2009年全區各鄉鎮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交易所,村設立“三資”管理工作站,2013年區成立了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被宜昌市政府冠名宜昌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全區形成了區、鄉、村三級聯動網絡。截至2014年底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共發布信息近300條,成功交易6000余宗,流轉土地3.2萬畝,交易額1.8億元;招投標300多宗,標的金額1.4億元。2014年區政府為了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小微企業發展,拿出2000萬資金擔保,開展融資服務,放大貸款2個億,目前對市場主體開發“助農貸”、“保證保險貸”和“助保貸”三個品種。

  取得成效。一是規范了交易行為。區設交易中心,鄉鎮設集體資產產權交易所,村設立工作站,產權交易實行“六個免費”,即免費發布信息、免費政策咨詢、免費業務指導、免費提供合同文本、免費交易鑒證、免費跟蹤服務,做到了交易規范。為了防范風險,交易中心實現風險防控制度,流轉土地的經營者實行預付租金,或者是年前支付租金到交易中心所指定賬戶(一般是村)的辦法,降低流轉土地風險。二是提升了經濟效益。中心成立以來,建立了市、區、鄉、村產權交易平臺,實行上下聯動,信息共享,經濟效益明顯提升。夷陵區夷陵經濟開發區黃金卡社區原集體企業裝卸公司,多年來企業經營不善,面臨倒閉,今年社區通過網上公開對外發包,承包費競標達到每年15萬元。三是拓展了服務項目。開發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項目,實現農企雙贏。高山云霧土地股份合作社采用企業資產入股、農民經營權入股的形式建立起企業經營、農民受益的利益銜接機制,目前該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轉土地7258畝。2015年,區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為高山云霧土地股份合作社頒發了全區首本《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

  三管

  強化農村集體財務資產監管

  一是加強建立立體式的行業管理體系。區、鄉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督委員會,村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督小組,村財經委員為“三資”監督員和信息員,在實施環節和運行過程中實行全方位監管。區成立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為全區農村集體“三資”提供統一交易平臺。各鄉鎮依托財政所,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交易所、農村“三資”代理服務中心,對受委托的農村集體“三資”進行代理、登記、評估、驗證、核定等。各村設立“三資”管理工作站,負責清產核資、登記建賬等基礎性工作。

  二是加強建立規范資產、資源交易流程。對村集體所有的賬面有價資產、賬外資源性資產每年年終進行一次清理核實,對不良資產按程序核銷,對違法違規流失的資產依法依規追繳,做到賬實、賬賬、賬表、賬證、證證“五相符”,資產財務明細和債權債務明細“兩清晰”,并依法界定所有權歸屬。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對集體的債權債務進行妥善處理,做到資金歸“籠”、資產入賬、資源上冊。對集體資產、資源的添置、處置,由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村民代表會討論通過,村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向村民公示,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批,交村民委員會經辦人實施。

  三是完善規章制度,操作程序規范化。在資金管理上,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在資產資源的管理交易上,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登記制度》,解決底數不清、家底不明的問題;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處置制度》等,解決資產亂處置、亂添置問題;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年度審驗制度》,解決資產產權過期、更新不及時的問題;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交易信息管理制度》等,解決信息不暢、公開不夠的問題。

  四是加強綜合監管,實現監督立體化。建立民主監督、行業監督、部門監督的一體化聯合監管機制,達到管事與管人的有機統一。將民主監督、行業監管、部門監管和運用科技手段監督有機結合起來,確保監督規范化、科學化、立體化。

  五是加強檔案管理,實現管理痕跡化。全區規范“三資”管理文書38個,資金使用、資產添置、處置、資源發包、招租等實行實地審核報批制度,對資產增減、資源經營情況進行登記,年底進行審驗,實現動態管理,并對相關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實行痕跡化管理。

  四審

  加強村級財務審計

  農村財務日常審計主要是對村級發生的所有經濟事項開展每月或每季度一次的審計。村級經濟事項發生時,經過“四議兩公開”議事程序,村民委員會提出經濟事項,村務監督小組對經濟事項進行事前審議、事中參與監督,同時鄉鎮財務代理中心對村級日常收支及資金使用過程也進行事中管理與審批。經濟事項完成后,進入報賬程序,按照“三簽一審”制度,經辦人寫明事由,村務監督小組審簽并蓋章,財務負責人簽署肯定性意見,財務代理中心審計蓋章后入賬。

  農村財務專項審計主要是對單個專項經濟活動或者群眾反映強烈要求專項審計的經濟活動開展審計。如,村級換屆前對村“兩委”班子任期經濟責任、農民負擔、土地補償費、個別經濟事項的審計。專項審計為定期或不定期審計。審計程序要求編制審計方案,書面通知被審計單位。審計通知書上應寫明審計內容、方式、時間和要求等。屬于委托審計的,還應寫明委托單位。審計結束后出具審計報告,在送審前要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審核無異議,審計報告事項應當向全體村民或村民代表會議通報。2014年全區組織了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專項審計,審出本屆個人經濟問題6個村,其中村干部11人,金額142.50萬元,已有6人退賠金額0.55萬元;3人涉案金額122.6萬元,已移送司法機關,另有2人因違背財經紀律,坐收坐支、挪用集體資金16.296萬元,已移交紀監部門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堅持村民主理財監督組織審核制、村務財務定期公開制、經濟事項定期(專項)審計制和資產、資源添處置(招標投標或公開協商競價)村民代表大會審議制。對村級財務實行以審代管,有效促進村級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農經局)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