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揚州農業保險 精準服務家庭農場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陳家根 陳五湖 印 筍 字號:【

  家庭農場是現代農業的生力軍,理應是農業保險的重點服務對象,也只有把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服務好,農業保險才能實現市場化和可持續的發展目標。近年來,江蘇省揚州市農業保險在服務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方面,服務重心持續下移、服務關口不斷前移,努力實現精準服務家庭農場目標,促進了家庭農場和農業保險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

  精準承保

  近年來,揚州市農業保險工作中,堅持把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作為重點對象,做到上門宣傳政策、上門答疑解惑、上門承保送單。通過考核、通報、服務質量評價等方式,推進家庭農場單獨出單、實地驗標,目前揚州市主要種植業市級名錄范圍內的家庭農場和其他從事高效農業的家庭農場,已實現100%單獨出單,出單時一次性告知財政補貼、報災方式、理賠門檻和理賠時效等。

  精準防災

  揚州市堅持把防災減損工作納入農業保險工作的重點,依據農業產業分類建立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承保人清冊,協調氣象、農業、經辦公司等部門、單位,通過提供災害預警信息、組織防災培訓、提供防災經費、組織動員抗災等方式,實現減災減損,變災后理賠為災前預防,減少社會財富損失。2015年,揚州市為近1500個新型經營主體發送災害性天氣預警短信近3萬條,組織包含防災減損專題在內的各類培訓20余場次、參訓人員達1700多人次。

  精準理賠

  近年來,揚州市圍繞優化家庭農場保險理賠服務,通過提供便捷報災、獨立核災、科學定損、快速理賠、限期回訪等服務,著力提升賠付水平、理賠時效和家庭農場主的滿意度,實現了精準理賠。報災方面,提供站點報災、電話報災、客服報災等服務;核災方面,對家庭農場等進行單獨核災,不納入村統一抽樣核災范圍;定損方面,組織農業專家到災害現場勘查定損,并當場簽字確認;理賠方面,適度向家庭農場主傾斜,主要種植業定損后20天內、養殖業報災后10天內、高效設施農業定損后7天內理賠到位;回訪方面,重點回訪家庭農場主對農業保險理賠的及時性、足額性和服務滿意度。

  精準扶持

  近年來,揚州市在優化農業保險政策方面,努力突出服務新型經營主體。在財政補貼政策方面,為家庭農場等“開小灶”,建立了連保無賠優待政策,連續兩年參保未獲理賠的新型經營主體,保險費率下浮20%。在承保理賠政策方面,堅持最高保障水平,連續下調保險費率,不斷降低理賠門檻,鼓勵各地和經辦機構在堅持公平原則下,適度向家庭農場等傾斜,僅2015年秋熟水稻,就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1060萬元賠款。在保險品種覆蓋方面,圍繞新型經營主體需求和農業產業特色,自主牽頭開發了揚州肉用仔鵝、蛋(肉)用鴨、水生荷藕、羅氏沼蝦、淡水養魚、茶葉、苗木等7個新險種,累計開辦59個險種,基本實現了農業優勢產業、主要風險責任和各類經營主體“三個”基本全覆蓋。在防災保障政策方面,在全省率先推動經辦機構依據保費收入規模設立防災減損資金,專項用于防災減損工作。此外,將家庭農場主納入農業保險政策培訓范圍,定期發放農業保險宣傳監督卡等資料,把簡要的政策、簡化的條款、簡明的理賠要求告知家庭農場等參保農戶。實施項目扶持政策,市級財政對農業保險進行項目化以獎代補,重點支持服務體系建設、保險品種開發、高效農業補貼等方面,“十二五”期間市縣兩級財政農業保險累計投入2.7億元。

  精準服務

  近年來,揚州市堅持推進服務創新,著力構建農業保險工作組織領導體系、指導服務體系、政策保障體系、宣傳培訓體系和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在服務新型經營主體方面,實現了“零距離”承保、“面對面”查災、“限時制”理賠、“立體式”宣傳和“實打實”服務。完善農險工作網絡,成立市、縣、鄉三級農業保險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市、縣、鄉、村四級農業保險服務體系,依托市縣兩級農經部門設立農業保險工作機構,明確專人專職從事農業保險工作。推動市縣兩級經辦機構加強體系建設和人才配置,各縣(市、區)建成農業保險服務大廳,為農戶提供承保出單、政策咨詢、信息查詢等“一站式”服務,并推動經辦機構在全市設立22個“三農”保險中心鄉鎮服務機構,每個平均覆蓋3-5個鄉鎮;全市建成77個鄉鎮“三農”保險服務站,實現了鄉鎮和涉農街道全覆蓋;在全市行政村建立了1102個村農業保險服務點,在部分村民小組設立了農業保險信息指導員。完善農險人員配備,明確4萬人以上鄉鎮配備不少于3名、一般鄉鎮配備不少于2名專兼職農業保險員,全市共配備207人,鎮均2.7人,并且每年參加農業保險專項培訓和考試,連續兩年考試不達標的予以調整。成立并實際運作市、縣、鄉三級農業保險核災定損專家組,為參保農戶提供政策培訓、防災指導、定損理賠、矛盾調處、糾紛仲裁等服務。在全省率先推進縣級經辦機構服務質量評價,重點關注新型經營主體等參保比例、理賠質量、滿意水平等指標,并探索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委農工辦)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