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農村產業融合有效模式
時間: 來源:中國農村網 作者:禤燕慶 王斯烈 蘆千文 字號:【

  近年來,各地按照中央提出的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要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產業融合模式探索。其中,安徽省通過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有效解決了農產品供需錯配、稀缺要素導入不暢、農業經營主體功能定位不清等難點問題。聯合體將市場信息經由龍頭企業判別轉化為生產決策,沿產業鏈反向傳導至生產環節,同處產業鏈上下游的主體實現信用共享、風險內控,降低了資本導入的風險和交易成本,將聯合體降本增效的整體增值收益合理回饋主體,實現多元主體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極大調動了各主體融合發展的積極性。

  一、多產業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各具特色

  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以龍頭企業為產業鏈的構建者,以農民合作社為產業鏈的服務紐帶,以家庭農場為生產單位,形成的集生產、加工和服務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聯盟。安徽省自2012年起,開展了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并組織試點探索。經過4年培育和發展,已在不同區域、不同產業打造了一批產業化聯合體,形成了種苗繁育引領型、加工營銷導向型、生產供應服務型和收儲延伸保障型等4類典型模式。

  (一)在糧食產業,聯合體通過產業融合提供全程服務、開展科技創新,實現節本增效

  淮河種業產業化聯合體成立于2012年,由淮河種業公司通過緊密合作的方式,帶動10個農民合作社和22個家庭農場組成,主要負責優質小麥種子和玉米的生產加工和銷售。

  一是服務規模化,實現節本增效。糧食生產領域環節多、周期長,小規模農戶的社會化服務成本很高。聯合體將生產服務的供求雙方緊密聯系在一起,淮河種業公司根據帶動基地的總規模,向農資企業統一采購遠低于市場價格的農藥、化肥,直接配送到家庭農場,并提供賒銷服務,進一步減輕農戶的資金壓力。10家農民合作社優先為聯合體內的家庭農場提供全方位農機服務,并給予價格優惠。家庭農場主何勇說,自從參加了聯合體,農資和農機作業的費用1畝地可便宜100多元,更重要的是農藥和化肥的質量有了保證。德杰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段德杰說,加入聯合體后農機作業面積有了保障,而且效率提高很多。以前對普通農戶有時候一天只能作業60-80畝,每畝收40元可能還會賠錢;現在專門面對家庭農場每天可以作業200多畝,每畝收30元都能賺錢。

  二是專注科技創新、實現產業鏈增值。淮河種業公司采用引入人才和持續投入方式實施科技創新。它每年在育種基地的投入都超過100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1.5%—2%左右,打造了100畝高標準育種基地,用于公司核心品種的研發,引進了由12位專家組成的專門育種團隊負責運營管理,還與育種團隊負責人達成了6:4的新品種效益分成協議,激勵科研團隊創新。在持續高投入的支持下,公司培育出了一批高產優質高效的小麥品種,良種繁殖面積達4萬畝,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效益顯著提升,帶動家庭農場的收入也明顯提高。家庭農場主朱超說,去年與公司合作種植優質小麥種子,每畝比普通品種多產100多斤,而且公司的收購價格是每斤一塊三,比市場高兩毛錢。光是種植小麥種子,每畝就多掙200多元。

  三是興建烘干倉儲,降低產業風險。宿州市埇橋區是產糧大縣,種糧大戶的晾曬問題始終難以有效解決。特別是遇到陰雨天,小麥和玉米容易產生霉變,產品品質降低從而影響農民收益。2014年,淮河種業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設了1萬噸糧食倉儲設施,以及日加工能力500噸的糧食烘干設備。公司對帶動的家庭農場提供優惠烘干、免費倉儲等初加工環節的服務。淮河種業公司負責人說,農戶加入聯合體后,烘干玉米每斤可以優惠2分錢,100畝規模的家庭農場每年可以節約兩三千元。家庭農場的糧食還可以免費存放在公司倉庫,自主選擇出售時機和出售渠道。

  (二)在特色產業領域,聯合體通過產業融合對接產銷需求、發展專業化生產和服務,實現結構優化調整

  特色產業的品種數量多、技術要求高、價格波動大,需要依靠聯合體的發展,發揮不同主體各自優勢,實現產品品種和數量的協調供給,將農業生產與加工和流通等市場需求緊密結合。

  一是產業網絡與營銷網絡有效對接。宿州市百畝良園公司的董事長原來做食品和糖酒批發代理生意。成立蔬菜生產企業并組建聯合體后,他將原有的營銷渠道和經驗用于蔬菜產業,為公司自建基地和家庭農場開拓蔬菜市場、打造營銷體系,與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組成的生產體系實現了深度融合。同時,該公司與精通辣椒等蔬菜流通渠道及規律的山東壽光蔬菜經紀人聯手,根據壽光批發市場價格信息,調整本地蔬菜生產、上市周期,使聯合體供應蔬菜與大宗產品錯時上市,避免高峰低價風險,使產業網絡與營銷網絡有效對接、種植結構調整有的放矢。

  二是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和生產決策指導。自振峰藥業公司2010年在宿州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戶發現了中藥材種植的效益,很多人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家庭農場,加入聯合體與公司開展合作。農戶丁士永介紹,自己在2012年就開始嘗試種植中藥材,但由于缺乏技術和經驗,又買到了假種苗,當年虧損很嚴重。第二年加入了聯合體,流轉了50多畝土地種植白術(一種中藥材)。公司免費提供地形種植適用性勘測評估和種植技術服務支持,還可以賒銷種苗、化肥和農藥(畝農資投入4000元),當年即賺40多萬元,他臉上洋溢著能夠邁入中藥材種植領域獲得增收的喜悅。由于中藥材品種多、市場變動劇烈,公司利用從事中藥材貿易獲取市場信息快捷的便利,對農戶進行生產決策指導和風險預警,在農戶制定種植計劃時即告知種植不同藥材的生產成本、技術難度、地力條件、預期收益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避免農戶由于盲目種植而出現虧損。

  三是引導產品專業化、服務集成化發展。百畝良園公司成立之初,為了達到超市供貨要求,自建原料基地并種植了30多個蔬菜品種。公司在技術服務方面投入很大,每年僅工資就要近500萬元,產量和品質卻很難保障。公司負責人介紹,成立聯合體后,根據不同村鎮種植習慣與地力等自然條件,由公司整體布局,自建基地只負責種植茄子、黃瓜、西紅柿等少數幾個品種;家庭農場和合作社也只需要按照公司制定的標準,種植自己擅長的品種。專業化的生產,既降低了技術服務方面的開支,更實現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的提升。在碭山縣,當地政府集中資源打造了電商產業園,為發展黃桃、酥梨等特色水果的產業化聯合體提供專業化、集約化的一站式服務,幫助聯合體通過網絡渠道推銷產品、打造品牌。目前,碭山縣水果產業網絡銷售額超過10億元,聯合體生產的黃桃、酥梨等產品價格增長200%以上。

  (三)在畜禽領域,聯合體通過產業融合構建信息體系、強化風險保障,實現均衡發展

  安徽強英集團鴨產業聯合體由強英集團帶動30多個養殖合作社和50多個規模養殖家庭農場組成,主要從事肉鴨和種鴨生產繁育,以及屠宰和鴨肉制品生產加工。

  一是強化產業鏈建設,提升產業化聯合體增值空間。大型龍頭企業對產業鏈的組織能力決定了聯合體的發展上限。近年來,強英集團為應對頻繁出現的禽流感等突發事件,不斷拓展和延伸產業鏈條,利用下游生產和加工,消化上游的初級產品。公司從最初的種鴨繁育,發展到目前的肉鴨養殖、屠宰加工、食品生產等全產業鏈,將經營風險分散在各產業環節中,增強了聯合體抵抗市場波動的能力。公司負責人介紹,2013年爆發禽流感疫情時,小型企業和養殖散戶都遭受了毀滅性打擊而退出市場,雖然公司也虧損了1億多元,但公司卻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契機,2014年扭虧為贏,2015年銷售收入22億元,利潤3億多元,迅速占領國內祖代種鴨市場份額的1/3以上。

  二是構建產業信息體系,提升農戶參與產業融合能力。強英集團處于聯合體和產業鏈的核心地位,擁有大量產業發展信息和農戶生產信息。一方面,公司通過對信息的匯總分析,能夠對養殖農戶的信用狀況、技術水平、發展潛力作出準確的判斷。對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公司提供貸款擔保,幫助其擴大養殖規模。據了解,公司已累計為數千戶農戶提供貸款擔保,貸款資金達3億元,至今沒有1戶出現不良貸款。另一方面,公司還利用自身在種鴨產業的絕對市場占有率和話語權,根據種鴨苗的銷售數量和分布情況,分析肉鴨養殖的市場行情,有針對性地指導家庭農場調整生產計劃,獲得更多的收益和規避風險。

  三是建立風險保障機制,提升農戶抵御風險能力。為了保障養殖家庭農場能夠在劇烈波動的市場行情中生存下來,公司設立了多重風險保障制度,讓家庭農場能夠與企業同成長、共發展。一方面,公司設立最低收購價制度,無論鴨苗價格如何波動,公司始終以1.49元/枚的價格收購農戶的種鴨蛋。當孵化后的鴨苗市場價格超過2.3元/只時,公司再與農戶按照6:4的比例進行二次分紅。養殖大戶徐顯軍介紹,自己養了1個棚3600只種鴨,即使行情不好沒有額外分紅,在18個月的養殖周期內,每只種鴨也能掙50塊錢。另一方面,公司與肉鴨養殖家庭農場共同設立了風險保障金,每只鴨子由公司和農戶各提0.05元,設立統一賬戶專門管理。養殖家庭農場一旦遇到火災或自然風險,就啟動賠付機制,有效解決了農戶養殖的風險問題。

  二、有效破解農村產業融合難點初顯成效

  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創新的有益探索。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在聯合體內自由流動,打破了主體、產業和區域間的分割,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實踐證明,聯合體可以破解農業生產中存在的農業與二三產業之間、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各種要素之間的脫節問題,對于優化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破解農村產業融合瓶頸、實現主體合作共贏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效解決了農業產需失調、供需錯配的問題,引導農產品供給結構升級

  近年來我國農業連年增產增收,但還有很多消費者對優質高效農產品的需求難以滿足,有的產品還由于產銷不平衡導致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影響了產業健康發展。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能夠讓從事農業生產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與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從事社會化服務的農民合作社形成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通過信息和資源公開分享,打通了產需信息快速傳遞、迅速響應的通道。市場信息經由龍頭企業判別轉化為生產決策,能夠及時有效地沿著產業鏈反向傳導至農業生產環節,引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按需發展標準化生產,提供滿足中高端需求的質量安全的農產品。

  (二)有效解決了農業稀缺要素導入不暢的問題,破解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瓶頸

  傳統模式下,農村產業的相互脫節造成了資金、技術等稀缺要素進入農業路徑不通暢,而先進要素的缺失也進一步導致農業生產效率難以有效提高,二三產業發展更加不均衡。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一方面通過產業鏈的建設和重塑,將各類稀缺要素沿著產業鏈條導入農業,驅動著農村各次產業由競爭發展轉變成聯合體內部的自發融合,將創新產生的價值增值內部轉化為聯合體的整體收益,合理分配給各要素主體,切實提高了稀缺要素投入農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聯合體具有較強的實力和完善的利益傳導機制,可以通過信用分析、內部風險控制等手段,降低資本要素進入農業的風險與交易成本,成為金融資本進入農業的“潤滑劑”。

  (三)有效解決了各類經營主體功能定位不清的問題,找到了實現多元經營主體合作共贏的路徑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分散導致農戶違約成本過低,在大宗產品特別是糧食種植領域,利益聯結關系比較松散,農民難以分享產業融合的增值收益。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把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組織在一起,按照比較優勢分工定位;龍頭企業獲得了穩定供給、質量上乘的原料,可以專注于產業鏈組織、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品牌創建和市場營銷,成為產業鏈的構建者和要素連接的核心;農民合作社獲得了穩定集中的服務對象,可以專注于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成為產業鏈的聯結紐帶;家庭農場獲得了優質優惠的農資供應渠道和穩定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可以專注于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和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的提高,成為產業鏈的基礎。三大主體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相互融合。

  (作者單位:農業部經管總站、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