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貴州省銅仁市農業產業化辦公室通過深入15家企業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查閱資料與抽樣100家企業問卷調查相結合的調研方式,調查了企業在生產經營、市場開拓、品牌打造、融資需求、改革創新等方面的情況。調研發現,龍頭企業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全市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02家,帶動能力和影響明顯增強;農產品品牌整合力度加大,獲中國馳名商標2個、中國著名商標8個、7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龍頭企業市場流通加快,流通渠道多元化。但同時也發現在龍頭企業培育中存在一些問題。
龍頭企業培育存在的問題
基地生產環節問題
農業產業化利益聯結不穩定,缺乏約束力。在調研過程中,銅仁市大多數龍頭企業面臨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不穩定的問題,訂單生產合同履約率低、缺乏第三方約束力、利益聯結難以協調。如玉屏溫氏公司在玉屏發展“公司+代養戶(村集體)”經營模式,讓農戶以低成本養殖生豬,公司提供種苗、飼料、管理,并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回收生豬。當代養戶在短時間內無法獲利,或面臨養殖資金緊張和公司收購后現金周轉緩慢等問題后,便將生豬以低于公司回收價格賣給市場,以迅速周轉現金,農戶不僅違背了代養協議合同,還拒絕承擔風險損失。
農村土地難以“流向”龍頭企業,土地規模經營難以帶動。隨著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龍頭企業自建基地已經向規模化、集約化轉向。經過調研,多數龍頭企業面臨土地流轉難和基地續租難的問題,農戶一旦看到公司種植帶來的利潤,便不愿將土地繼續流轉,而是自己自行使用。如貴州江口凈園春茶業有限公司2009年在江口怒溪鎮駱象村發展茶產業,公司通過村、組以集體形式租賃荒山荒地種植茶葉,經過多年發展,茶園初具規模,企業開始盈利,部分農民以當初承包合同手續不完善為由,不承認承包合同,要求租金上漲10倍,阻撓企業正常生產。
農村有效勞動力跟不上企業原料基地發展的步伐。由于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多,剩余勞動力不足,大部分為婦女兒童老人,能夠參與田間勞作的人少。銅仁市龍頭企業基地大多為山地、坡地,且零星分散,而農機無法在山地上使用,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導致基地種植對有效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如貴州省思南縣億農綠色產業有限公司50%的辣椒還需要從外地購買,本地辣椒基地和農戶種植遠遠滿足不了企業加工需要,而農村勞動力的減少,使公司流轉土地后可種植采摘的農戶仍不夠。
加工生產環節問題
仍處于初加工階段,精深加工少。由于缺少資金和科技人才,龍頭企業整體加工水平不高,加工產品利潤低,形成“低產出、低效益”特點。如貴州黔東油脂集團德江縣星星油脂有限公司受到進口油脂的影響,在缺乏流動資金和人才情況下,無法引進油脂深加工生產線,原料有效利用率低,產品競爭力不強,油脂市場價格低迷。
龍頭企業難以向科技創新企業轉型。根據調研,銅仁企業缺少高規格的深加工產品,大路貨較多,在市場中形不成競爭優勢,一般低價低利潤。銅仁市大多數本土企業在發展初期,沒有制定發展規劃,后期在市場競爭中漸漸成熟,開始不滿足于原料初加工,逐漸向深加工方向轉變。但是在西部地區,企業產出效益不及東部地區,高端科技人才難引進,部分企業由于資金周轉困難,能夠滿足企業支出已不易,無法對研發進行投入,龍頭企業缺少科技創新活力。
市場銷售環節問題
品牌開發路途遙遠,農產品優質優價難以保障。銅仁市181家茶葉企業中,多數茶葉企業各自注冊了商標,打造各自的品牌,小的茶葉企業主要是出售初級加工原料,部分大的茶葉企業主要是為發達地區代工貼牌出口茶葉,所以在梵凈山茶葉品牌推廣宣傳中,僅靠政府打造公共品牌,難以形成優勢品牌,而僅依靠地方企業推廣也難以形成氣候。
線上市場開拓困難重重,缺少核心團隊。2015年,龍頭企業中已有42家在網上建設官方直營店,除貴州梵錦茶業有限公司2013年開始線上運營外,其他龍頭企業2015年才隨著潮流開展線上運營,錯失先機。
融資環節問題
投資環境不夠理想。銅仁市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企業大多為招商引資企業或者外地人到銅仁建立的企業。但是經過招商引資過來后,很多企業面臨招商優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實的情況。如貴州努比亞有限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用飼料加工廠的土地和房產抵押貸款建立屠宰加工廠,但由于土地證、房產證還未辦理下來,缺少抵押物,難以融資。
缺乏合理的農業龍頭企業融資項目和產品。農業企業在資金不足情況下,需要向銀行融資。銀行根據企業貸款需要,如申請流動資金貸款,貸款期限為一年,當年貸款當年還,時間短,期間涉及年底籌還,年初申貸,真正使用時間只有8個月,而農業企業所加工的產品都是季節性產品,不能保證8個月時間可以正常使用資金和籌還資金,導致企業不敢申貸,也不敢使用。
建議措施
探索和優化有效的農業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模式。優化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重點在于通過建立“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基地+農戶”的聯結新模式,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入現有產業鏈中,成為上聯企業、下聯農戶的橋梁和紐帶,從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實現合理分工、互利共贏。
推動農村土地“流向”龍頭企業,帶動土地規模經營。創新土地流轉模式多樣化,以村集體為單位,在征求各家各戶同意后,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以農戶為點,農民通過土地入股、租賃土地或者二次分紅等方式,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流轉土地形成連片經營。
扶優扶強,做大做強,帶動地方優勢產業的企業。在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大趨勢下,政府在引導龍頭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堅持數量、質量與效益并重,通過內聯外引的方式,培育壯大一批骨干龍頭企業,做大龍頭企業總量,擴充規模,提升層次,增強實力,提高效益,從而達到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資源整合優化配置,加大品牌開發力度。借助阿里巴巴集團實施的“千縣萬村”計劃,支持龍頭企業開設網店,鼓勵探索OTO營銷模式,重點打造一批市場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影響范圍廣的知名農產品。積極支持龍頭企業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和省著名商標、知名品牌。
強化龍頭企業科技創新驅動,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支持龍頭企業申報、實施國家和省級科研計劃項目。建立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政府對地方優勢企業要加以引導,催進產學研結合、科企合作,引導職業技術學院、農業科研機構、技術推廣單位加大地方特色產品標準化技術研究。
創新農業投融資機制,健全政銀企合作平臺。建立政銀企協調對接機制,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定期與相關金融機構溝通、協調和對接,切實幫助龍頭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困難。引導和支持金融機構對龍頭企業開展信用等級評定,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授信支持力度。由農業主管部門向相關金融機構篩選、推薦龍頭企業,給予優先貸款、利率優惠。加大金融扶貧力度,支持扶貧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積極培育上市公司,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和支持融資信用擔保機構增資擴股,加大對龍頭企業的融資擔保力度,并實行擔保費率優先。
(作者單位:貴州省銅仁市農業產業化辦公室)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