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樂陵市以建設完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為抓手,激活農村生產要素;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為主線,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10月底,全市累計發展農民合作社2299家,家庭農場772家;累計流轉土地面積33.92萬畝,全市農民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達到37.1%。農民增收5766萬元,村集體增收2018萬元,實現了集體、農民持續“雙增雙贏”。
政府主導,搭建平臺。2013年樂陵市依托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局設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合作社服務中心。2014年10月成立了由市政府直屬管理的農村產權交易管委會,整合財政、林業、農業等29個部門力量集中辦公,把以上兩個中心升級為樂陵市農村產權交易管理中心,收入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資源發包、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等13個交易產品。為群眾注冊家庭農場、合作社和進行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務。鄉鎮(街道)全部設立產權交易所,設置標準的開標室、評標室。1089個行政村各設一名信息聯絡員,鄉鎮全部建成了涵蓋經管站、審計站、農村產權交易所、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糾紛調解)中心、村級印鑒管理中心的“七位一體”農經綜合服務大廳,全市專職經管干部達283名。依托互聯網,建設了產權交易網站和合作社服務網站,每月5日前發布各類交易供求信息。與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現有效對接,金額達3萬元以上的農村產權交易項目,必須進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專業平臺交易,并由財政、審計部門進行專業評審;3萬元以下的農村產權交易項目可以在各鄉鎮產權交易所進行交易,由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人員全程參與監督,留取影像資料。市政府把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工作納入全市綜合考評,按時調度,通報工作情況,在市電視臺黨建頻道設專欄進行宣傳報道相關政策。搭建了“統一平臺建設、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鑒證、統一免費服務、統一監督管理”的“六統一”的市鄉村產權交易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明晰產權,建章立制。只有明晰產權,才能放活市場;只有建章立制,才能規范運作。樂陵市在2010年、2012年連續2次對全市農村集體“三資”進行了全面清產核資。2015年12月,在兩次清產核資的基礎上進行了為期半年的“三資”專項整治工作,重新對各村集體“三資”審核登記。2014年以來,市委陸續組織開展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規范化管理、資源清查、經濟合同清理、農村閑散地集中清理整治等專項工作,進一步規范了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管理,明晰了集體產權。匯集工作成果,在市、鄉兩級建立了標準的檔案室和電子數據庫,把全市農業綜合信息、原始檔案統一整合建庫,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隨時向群眾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在深入研究上級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派出了由經管部門牽頭、基層干部參加的聯合考察團,先后前往北京密云、湖北武漢等農村產權交易工作試點參觀學習先進經驗,根據試點成功經驗,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出臺了《樂陵市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辦法》、《樂陵市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招投標辦法》等13個規范市場運行的文件。目前,樂陵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共發布土地流轉及各類產權供求信息19000余條,規范組織交易1128起,完成交易鑒證項目538個,完成農村集體招投標290例,其中發包項目70例,金額687.53萬元,為集體增收165.99萬元;工程招標項目220例,金額2867.97萬元,直接為集體節約開支531.63萬元。
統籌推進,多措并行。為進一步放活產權交易市場,樂陵首先加大對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宣教力度。自2014年以來,印發宣傳培訓教材3萬冊,舉辦各種形式培訓班18次,組織到威海培訓4次,受訓人員達1.2萬人次。通過培訓宣傳,鼓勵村“兩委”、種田能手引領群眾創辦合作社及家庭農場。其次是加快推進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2015年土地確權面積96.82萬畝,基本完成土地確權任務,順利通過了上級驗收。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為全國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第三是產權交易中心與兩家評估公司和一家省級擔保公司簽訂協議,建成了35名成員的評估專家庫,和農商行、郵儲銀行、農行簽訂了支持“三農”金融戰略協議。市財政統籌撥款500萬元作為農村產權抵押風險補償基金,以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為引領,創新推出融資增信、小額無擔保貸款等金融產品,開發了林權、房產權抵押項目,引領拉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到“三農”領域。自2014年以來,以多種形式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共計1.8億元,扶持項目380個,有效地撬動了農村資本。第四是大力發展扶持服務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合供銷社、農機局,爭取上級補貼3500萬元購置大型農機,扶持農機合作社5家、農資合作社12家,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全市全覆蓋,聯耕聯種、托管、半托管面積達36萬畝,生產資料全程配送服務輻射全市各個村莊,有效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農地產量。
多元融合,重點突破。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建設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的要素。樂陵市產權交易中心緊緊抓住這一關鍵,以特色農業、旅游農業為重點開展多元服務,著力打造以放心農場為主的特色農業示范園,搭乘京津冀協同發展快車,拉動全市農業多元融合。通過在互聯網上及時發布土地流轉以及各類產權供求信息、召開農業經營信息推介會、全程提供科技服務、按時送科技下鄉等活動,推動適度規模經營和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大孫鄉農業示范園流轉土地1200畝建成4個水果采摘園,由8個家庭農場組成,簽訂了省統一土地流轉合同,每年接待游客達12萬人次,僅此一項每家農場增收10萬元。楊安鎮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示范園占地5000畝,通過產權交易中心土地流轉信息發布和推介會,引入上海、威海外來3000萬元資本下鄉,建設了天園家庭農場、鑫聯農作物種植合作社、億田蔬菜種植合作社等12個家庭農場5個合作社,分別種植櫻桃、南瓜、冬瓜以及蓖麻,與上海、北京多個加工銷售基地簽訂了購銷合同。其中寶蓮蓖麻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800畝,自建抽絲車間、榨油車間,形成了種植、養蠶、抽絲、加工蠶蛹、蓖麻榨油加工農業龍頭企業,年純利潤可達1200萬元,精準扶貧30戶。目前,全市17個鄉鎮建成了23個特色農業示范園,共流轉土地10.8萬畝。每年村集體和群眾可增收800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得到了壯大,廣大群眾也充分體驗到了農村改革的好處。
(作者單位:山東省樂陵市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局)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