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從中央紀委到各地紀委加大了對扶貧領域違法違紀問題的查處,相當一批“無中生有、虛報套取”“以權謀私、坐地生財”“張‘冠’李戴、優親厚友”“雁過拔毛、順手牽羊”等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典型問題得到曝光和治理。不過,同樣不容忽視的,還有一些“走過場”“人到心不在”的形式主義扶貧。比如近日媒體曝光的“拍照扶貧”,雖不至損害人民群眾的直接經濟利益,但同樣傷了人心。
無論是“一放了之,不管不問不落實”“公示公告走形式”,還是“產業規劃脫離當地實際”“包辦代替,盲目上項目”,歸根結底,形式主義扶貧都是沒把解決貧苦戶的真實需求放在首位。一方面,這是部分領導干部作風不夠扎實、政績觀沒有擺正的直接反映,需要我們大力加強黨政、政風建設,引導廣大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進一步轉變作風,切斷形式主義的思想根源。另一方面,這提醒我們要在完善管理和監督體系上下功夫,讓群眾的意見和聲音能夠及時納入和體現在對相關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之中,特別是在調研和督查過程中,要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式,與基層干部群眾面對面了解情況,傾聽貧困群眾的意見想法和呼聲,真正深入實際、解剖麻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來源:《南方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