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脫貧致富,關鍵要發展產業,我們使每個村每個屯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讓大家的荷包鼓起來。”近日,說起脫貧攻堅戰,廣西荔浦縣茶城鄉屯留村村主任李雪香頗有心得。自從村里大力實施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后,老百姓脫貧致富,嘗到了小康生活的甜頭。
李雪香所在的屯留村,近年來“動作頻頻”。為了更好地幫助村民致富,村里將各家各戶的產業整合起來,建立起了水果基地。“我們村里186戶村民全部種植了砂糖桔,面積超過700畝。去年我家里種植了6.5畝,共收入21萬元。但這樣的收入在村里頂多只能排在中游。”果農黎翠嫄說。
近年來,荔浦縣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的思路,著力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專業鄉鎮和專業村,強力推進一村一品特色農業模式的發展。同時,堅持“三抓”,即抓示范基地建設、抓市場主體培育、抓經濟能人培訓,達到了“樹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拉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脫貧目標。
創建特色種植基地、實施規模化生產是荔浦農業發展的重要模式之一。近兩年來,全縣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作為農業發展基金,用于獎勵、扶持具有區域優勢的特色產業,創建特色農業示范帶,全縣形成了一批高標準的一村一品專業村和幾個“一鄉一業”的專業鄉鎮。
馬嶺鎮鳳凰坪自然村農民王日文,種香瓜年收入在80萬元以上。他帶領當地農戶450多戶,成立馬嶺農聯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種植馬嶺香瓜1300多畝。香瓜種植已成為該村一項支柱產業。據了解,像屯留村、鳳凰坪這樣有支柱產業的專業村,全縣超過450個,專業村農民人均年純收入超過1.3萬元,超出全縣農民人均年純收入近4000元。
雙江鎮的5000多畝馬蹄標準化無公害生產示范基地,平均畝產量2500公斤,輻射帶動全縣農戶種植馬蹄12萬畝,種植馬蹄成為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在修仁鎮建立的連片5萬畝砂糖桔無公害生產基地,平均畝產4000公斤,畝產值3萬元以上,水果產業成為當地農業的一大品牌。
在發展“菜籃子”專業村方面,今年荔浦先后建設完成了東昌民強蓮藕基地、青山永鎮蓮藕基地、新坪廣福村荔浦芋基地、杜莫張村西紅柿基地、龍懷東坪生姜基地等現代農業標準園,讓農民增收有了保障。
為了加快培育一村一品發展的市場主體,荔浦縣通過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蒲蘆瑤族鄉羅漢果專業合作社通過對社員的技術與資金進行整合,實行統一購買農資、統一標準化管理、統一銷售經營等“三統一”模式,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經濟效益突出。目前,該縣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03個,會員達4000多戶,輻射帶動農戶3萬余戶。
“村子富不富,先看誰帶路”。培養一批致富帶頭人,可以形成輻射力,從而帶動本村和周邊的村民共同致富。上半年,荔浦縣共組織農藝師、專業技術人員438人(次)到各村屯開展109期農技知識進農家活動,培訓12336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1.2萬份,為全縣一村一品發展奠定了科技基礎。
(來源:《桂林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