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看】“玉米賣不上價,這種植結構就得調。現在,全村都在忙著調結構呢!”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鎮五家子村種糧大戶黃金太不糾結了。
為啥?賺錢了。老黃流轉了150公頃耕地,他把食用玉米調整為青貯玉米,今年平均每畝生產青貯玉米3噸,每噸價格230元,全部賣給周邊的養牛場和養羊場。加上秸稈等進項,刨去成本算大賬,老黃這個家庭農場今年收入超過300萬元。
老黃還盯上了軟棗子。這種軟棗子,實際上就是一種獼猴桃。去年他試種了一些,“這是多年生植物,5年之后進入盛果期,每畝純收入超過2萬元,比種玉米強太多了。”
【專家說】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
“兩穩”“三進”,是當前農業和農村形勢的突出特征。“兩穩”,就是農業生產穩,農民收入穩。“三進”,就是農業結構調整有序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大步邁進,農村改革穩步推進。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在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農村“四化同步”的交匯期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鄉村振興的總要求,產業興旺被擺在第一位。
鄉村產業興旺,必須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當前,就是要扭住農村發展的矛盾,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轉型。
具體來說,推進農業現代化,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三個重點。當前,要以構建“三大體系”為抓手,推動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轉型升級,努力向現代農業邁進。要推進產品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調優調高調精農業產業,促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強化物質條件支撐能力建設,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提高農業的產業素質和競爭力。要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發揮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
鄉村產業興旺,必須大力推進農村各項制度改革。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三權分置”改革、“三塊地”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為鄉村產業發展厚植改革優勢。農村改革要從生產端發力,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著力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制,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從整體上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使農業供需關系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的平衡。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