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日報》報道,生鮮電商作為電商領域內的后起之秀,近年來雖然深受資本追捧,卻陷入了盈利困境。一方面生鮮冷鏈物流成本高,冷鏈物流建設不足,帶來高腐損率;另一方面,生鮮電商缺乏上游控制力,產品標準化難度高,同質化競爭嚴重。
今年初,生鮮電商每日優鮮宣布完成由聯想創投和浙商創投領投的1億美元C輪融資。此前,業內已有阿里蘇寧投資易果生鮮,京東入股天天果園,百度跟投中糧我買網……一系列動作表明,資本對生鮮電商的熱情不減。
雖然資本熱情高漲但生鮮電商盈利的道路依舊十分坎坷。2016年,美味七七、壹桌生鮮、果實幫停業,青年菜君分拆收縮,一米鮮、愛鮮蜂紛紛裁員;更有數據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只有1%實現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7%更是巨額虧損。
生鮮電商增速快,滲透率低。從2012年至2016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從40億元猛增至950億元,但滲透率僅有不到1%。“經歷去年的一輪洗牌后,活下來的企業有可能迎來生鮮電商的爆發式增長。”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
網友:燒錢是生鮮電商發展初期繞不開的選項。為了搶占市場,生鮮電商們“特價”“讓利”“優惠”不絕于耳,但同質化的商品讓燒掉的真金白銀并不能真正留住用戶、產生黏性,盈利也因此更加遙遙無期。“堅持就是勝利”已成為行業苦苦掙扎的真實寫照。
專家:一方面,生鮮電商行業的最大問題是同質化競爭,缺乏內在核心競爭力,“企業沒有自己的特點”。另一方面,我國農產品生產分散化,也讓生鮮電商缺乏在上游的控制力。
網友:再難啃的骨頭也要啃。面對競爭,生鮮平臺只能自己動手補齊短板。自建冷鏈物流、減少損耗這樣的重資產投入必不可少。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甚至創造出新的模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