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契機,敢為人先、搶抓機遇、改革創新、健全體系、改善辦公條件,在服務中爭主動,在有為中求有位,不斷推動全區農村經營管理工作躍上全省乃至全國先進行列,有力促進了農村基層社會和諧穩定與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基層農經工作職能由弱到強
1984年到2013年,華州各鎮政府未設置農經站,1985年后個別鎮政府設置了農經站,但僅有1名農經干部,其后,由于機構改革,有些鎮農經站并入農業發展辦公室或者鎮財政所,沒有獨立的機構和辦公地點,可以說這個階段華州基層農經體系的工作職能是相對較弱的。2013年8月以來,華州區成立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把農村集體財務、資產、資源全部納入鎮“三資”管理服務中心代理,實行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和會計電算化管理模式,并逐漸增加工作人員,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邁上了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軌道,工作職能得到不斷加強。
搶抓機遇找準發展突破口
2008年,華州區將《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實施視為契機,把發展壯大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提升農經工作的突破口,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為華州區農經工作快速發展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制定產業扶持政策。先后出臺了《華州區農民專業合作社考核細則》和《促進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極大地加快了全區農業產業發展。全區建成25個千畝大拱棚示范園和6個百畝日光溫室示范園,新增各類規模養殖場31個、獼猴桃栽植面積2萬畝,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產業效益。
幫助合作社開展推介活動。組織合作社先后參加了成都、宜昌、重慶、蘭州、運城等大中城市農產品推介會5次,合作社共購銷各類農產品80萬噸,協議金額8億元。
開闊眼界,拓展市場。緊緊抓住陜西省高校密集、在校師生多的實際情況,組織合作社向西北工業大學等27所高校的39家餐廳每天供應農產品60余噸,在西安工業大學社區開辦了兩家華州區蔬菜直銷店,每天銷售蔬菜3噸。2010年華州區被陜西省農業廳授予“陜西省農民合作社建設示范縣”,2011年被省農業廳、省教育廳授予“陜西省‘農校’對接示范縣”。
由于華州區經管站在推動農民合作社發展方面工作突出,2010年機構改革中,陜西省農業廳支持和建議將華州區農經站更名為農業經營管理指導局,并升格為正科級事業單位,農經工作的地位和影響力有了極大的提升。
堅持改革創新提升服務能力
創新管理模式,規范“三資”管理。2013年8月華州區在高塘鎮先行試點“三資”規范管理,采取清產核資、摸清家底,統一賬戶、強化管理,張榜公布、接受監督,完善制度、規范管理,總結經驗、全面推開的思路,探索出了一套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和會計電算化管理新模式。2014年全區10鎮(辦)都依托農經站組建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服務中心,負責代理村級會計核算與管理,辦理資金撥付結算,實施會計監督,確保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邁上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軌道,并在當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
做活農村產權交易,打造陽光服務平臺。以建設陜西省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試點縣為契機,2015年成立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設立產權交易大廳、招投標大廳和電子競價室。依托鎮“三資”服務中心,設立區鎮產權交易機構11個,工作人員35人,村級信息員127人,構建起了“區有服務中心、鎮有服務站、村有信息員”覆蓋三級的“三資”管理和產權交易服務體系,探索出“交易—鑒證—抵押”新模式,變農村土地資源為資本,使農村資源“活”起來。截至目前,組織土地流轉交易 62宗,流轉土地面積8600畝,交易金額 810萬元,協調金融機構發放“農權貸”629筆3675萬元。
推進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爭當農村改革排頭兵。2017年農業部確定華州區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區”。為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華州區成立了“華州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印發了《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確定了杏林鎮新民小鎮、李坡村、華州街道辦城內村馬北組等5個村組為區委、區政府主抓的示范點,10鎮(辦)也各選2個村、組開展試點。目前各試點村組正在開展清產核資和成員身份界定等各項改革工作,在試點的基礎上,下一步將認真總結經驗,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全區推開,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創新工作助推農經體系建設
近年來,華州區通過創新開展工作、多方爭取項目支持、開展示范點建設等多種途徑,有力提升了農經工作影響力,推動農經體系建設日趨完善。
一是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促進了農經服務體系的建立。全區10個鎮(辦)均成立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服務中心,配備工作人員44人,將135個村(社區)的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全部納入服務中心代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邁上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軌道。
二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的建設增強了服務群眾能力。成立華州區農村產權交易工作領導小組和監督管理委員會,組建了渭南市首家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設立產權交易大廳和服務窗口,依托鎮農經站設立10個鎮(辦)產權交易服務站,各村設立了信息員,建成覆蓋區、鎮、村三級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三是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機構的建設為調解仲裁糾紛提供了完善的平臺。成立了區調解仲裁委員會,爭取國家“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機構建設”專項經費50萬元,建成了華州區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庭、鎮調解庭、村調解小組,聘用仲裁員23名,調解員30人,形成了區、鎮、村三級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體系,有效化解了矛盾糾紛。
四是開展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促進了辦公設施的完善。為保障土地確權登記工作順利開展,區政府安排財政資金615萬元,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9鎮1辦各補助3萬-5萬元工作經費。依托鎮農經站三資服務中心搭建了不少于30平方米的土地確權頒證辦公場所,為各鎮統一配發了打印機、電腦和檔案柜等辦公設備,農經機構的辦公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
(本文由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農經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