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省漢壽縣高度重視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扶持,目前,全縣注冊農民合作社794家,注冊家庭農場358個。近兩年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已全面覆蓋34個貧困村,其中34個村均成立了家庭農場,29個貧困村成立了農民合作社;有近70%的貧困人口參與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生產經營活動,其中30%貧困人口為合作社成員。在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下,全縣有近2000人貧困人口順利實現脫貧。
利益聯動。漢壽縣近年側重引導產業優勢明顯、經營狀況良好、利益聯結緊密的農民合作社開展金融產業扶貧,以合作社為平臺,把一批因病、因殘等致貧的貧困戶以小額信用貸款為紐帶,結對成利益共同體,農民合作社緩解了資金壓力,獲得了提質發展的空間;貧困戶持有農民合作社小額信用貸款等額股份,成為合作社一員,獲得了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據統計,目前,全縣面向16家農民合作社投放金融產業扶貧小額信用貸款3300萬元,結對貧困農戶680戶,戶均年可得農民合作社經營分紅收入4000元左右。漢壽縣金盆嶺禽業養殖專業合作社于2010年7月注冊成立,是一家集蛋雞養殖、雞蛋收購、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生產經營型合作社,注冊資金398萬元,現有成員158戶,2016年實現經營收入2018.5萬元。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合作社積極參與精準扶貧,2016年爭取金融產業扶貧小額信用貸款300萬元,對接70戶貧困戶,并為其量身定制脫貧增收、合作致富計劃,當年貧困戶通過結對合作社戶均獲得分紅收入4000元。
產業帶動。以產業扶貧作為重要抓手,積極探索“合作社+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新模式,有效推動一批因發展動力不足致貧的地區和人口脫貧致富。漢壽縣華樂昌隆養豬專業合作社牽頭領辦的湖南華樂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全國3家擁有對新加坡直接出口權資質的豬肉加工企業之一,2014、2015、2016年連續三年榮登常德市出口創匯企業榜首。2016年以來,該公司自籌資金近200萬元,通過“送母豬,教養豬,保收購”的精準扶貧方式,免費為529個貧困戶贈送配種“龍陽土豬”母豬1316頭,并針對貧困戶養殖群體,安排2名技術員長期免費提供信息咨詢、技術支持、飼養指導等服務,所產仔豬公司實行保底價收購,經加工為烤乳豬后出口新加坡。貧困戶按每戶配送兩頭龍陽母豬,當年可產仔兩窩,每窩平均產仔12頭,按一般存活率計,兩頭龍陽母豬可產仔44頭,以600元/頭保底價收購,剔除成本,可得純收入2萬元以上,五口之家的貧困戶當年即能脫貧。這一模式免除貧困養殖戶的所有風險,同時也能為企業提供穩定、高質的原材料供給,實現共贏。
市場拉動。農民合作社一頭連著千家萬戶分散經營的弱勢農民,一頭連著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通過產銷對接、電子商務等多種途徑,廣泛開拓銷售市場,較好地解決了農民賣難和價低問題,對于貧困村提升農業效益有著積極拉動作用。漢壽雖是全國產糧大縣,但隨著人民對稻米品質要求的日益提高,常規稻米很難打入省外市場,金穗種糧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一直秉承以質取勝之道,專業從事有機、富硒、生態稻米種植、收購、加工、銷售,與領辦公司金穗米業聯合推出自己的核心產品——國娃牌高檔大米系列,主要產品有有機大米、留胚米、富硒鋅大米、膳食纖維大米、GABA米、兒童粥米。作為國家級合作社示范社,近兩年金穗種糧專業合作社在精準扶貧上持續發力,積極對接朱家鋪鎮斷堤村等貧困村推廣生態稻米種植,并為該村農戶提供種苗及全程技術指導服務,以保底價回收產品,目前對接村80%以上水田換種生態稻米,畝均增收近180元。
科技推動。農村具備勞動生產能力的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最大障礙在于經濟社會地位低、自身文化水平低,獲取信息面窄、量少。即便投入發展資金,他們也很難找準一個可依托脫貧的產業,即便找準了一個產業,他們也往往因為自身能力不足,很難獲得較高效益。但是,農民合作社推行的是“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農資、農藥供應,統一病蟲防治,統一產品標準,統一品牌運營,統一銷售”管理模式,對合作社內部成員技術培訓已形成一套完備的機制,采用農技培訓手段提高貧困農戶利用農業技術的效率,在精準扶貧上作用更是凸顯。華誠蔬菜合作社年可銷鮮蔬15萬噸左右,銷售收入達2億元以上。現有固定資產近3000萬元,入社農戶1178戶,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1.08萬畝,其中,核心基地面積2158畝,擁有出境蔬菜備案基地6500畝,引進湖南省農科院高級農藝師為技術總監,成功探索出了水肥一體化、棚式栽培、工廠化育苗、嫁接育苗、“春提早、秋延后”栽培及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產品注冊了“目平湖”、“龍陽華誠”2個商標,旗下“有機花菜、早春辣椒、優良5號白菜苔”三個新品種推廣成功申報國家專利,產品暢銷益陽、長沙、廣東、香港及東南亞等地。今年合作社與洲口鎮貧困村小河村達成精準扶貧設施農業技術服務協定,合作社結對400戶農戶,規劃1000畝設施蔬菜基地,免費提供良種,并派駐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田頭分戶指導、村部集中培訓服務,所有產品等同合作社成員產品,統一外運外銷,因改變傳統耕種結構模式、推廣高新蔬菜品種、實行現代科學田間培管、打通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貧困戶每年每畝按種4茬辣椒、豆角、白菜、包菜、蘿卜、南瓜等常規蔬菜品種,畝均可獲純收入2000元,對比種植雙季水稻畝均要增加純收入1000元以上。
資源舞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村生產經營主體通過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實施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土地、勞動力、資金等各項資源合理配置,土地的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漢壽縣近年來全力落實農村土地確權頒證,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開通了農村土地信息網絡系統,健全了土地承包信息庫,切實加強流轉合同鑒證管理。目前,全縣土地流轉面積總量達48.67萬畝,有半數以上流向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村生產經營主體,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緩解了當前“地由誰來種”的問題。同時,一方面讓一批因病、因殘導致勞動力喪失的貧困戶可通過流轉農地獲取相對穩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還可安置一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務工,獲得勞務收入。漢壽縣千弘中藥材種植合作社通過吸收農戶以地入股和集中連片流轉農戶承包地的方式,建成核心種植基地1728畝,土地流轉價格平均為580元/畝/年,現有成員58戶,其中吸收貧困戶23戶;常年雇用勞動力30個,包括貧困人口12人。成員除享受合作社正常分紅外,僅務工人均收入就超過了1.5萬元,一般貧困戶依托農民合作社當年可實現脫貧。
(作者單位:湖南省漢壽縣經管站)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