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集零為整 土地股田 看徐州如何做土地經營文章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李春艷 字號:【

  進入初夏的江蘇省徐州市,天氣并不十分炎熱,穿梭在徐州的田間地頭,微風拂過,望不到邊的麥田泛起波浪,昭示著成熟收割在望。近年來,徐州緊隨農村改革的大潮,不斷開拓創新,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集零為整、土地股田制等改革創新,在徐州這個華北平原東南部地區開展得有聲有色、極富成效。為此,記者實地走訪了徐州幾個區縣,目睹了徐州推行適度規模經營帶來的新變化,探尋了改革發展的有力舉措。

  集零為整——

  地好種了,流轉更便利了

  賈汪區耿集鎮徐莊村村民耿道圣家里有4口人,人均耕地1.3畝,5畝多地被分割成了5塊,最小的一塊只有3分地。7年前,每年到了種收季節,都是個麻煩事,老耿說,地塊太分散,只能人等機器,看到臨近地塊在種收,就得趕緊跟農機手打招呼,去晚一步,機器就不等你,所以到了種收季節,在地頭守到凌晨都是常事。

  其實,最麻煩的還不只是等機器。麻煩的是老耿家面積最小的那塊地。老耿說,如果碰到臨地有機器在工作,就得跟人說好話,請別人順便把他那塊地給種(收)了,不然,他就只能帶著一家老小純手工種收。為啥?“地塊太小了!機器作業都按畝起價,沒人愿意單獨收你這3分地!”老耿很是頭疼地說,整個徐莊村,基本戶戶都有他這種難題。

  現在,老耿們一點都不犯難了。他家的4.5畝地,整合成了旱田水田兩大塊,機械種收很便利,而且能節約一半的費用。老耿說,這一切都源自7年前的那次改革。

  2008年,在賈汪區的推動下,鄰近的村子開始試點農村承包地集零為整改革。所謂的土地集零為整,是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針對農村承包地零星分散的現狀,在群眾自愿的基礎上,把原來各家各戶分散的土地收攏起來,按照有利于現代農業耕作的要求“集零為整”,實行統一規劃,對所有田地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平整,在田地里建設水利設施,然后再以原來的土地承包面積為依據,再次分配到農戶手中,實現“小塊變大塊、零塊變整塊”。

  正是鄰村試點的成功,讓徐莊村支書王輝有了想法:徐莊村能不能也效仿一下?2011年,徐莊村農村承包地集零為整改革正式啟動,此次改革的主導者正是徐莊村的“兩委”班子,王輝則是改革的組織者和帶動者。王輝說,此次改革的原則是不改變二輪延包的臺賬,只是對各農戶零散的土地作規整。改革的成效是可以預見的,但是推進的過程卻是艱難的。

  “全村3600口人4500畝地,1994年搞土地二輪延包時,地塊分得比較零碎,有的農戶承包地分散在四五處,還有的分散在十幾處。而且地力條件也不同,在推進集零為整時必然牽涉地塊交換,很容易引發矛盾,”王輝說,慶幸的是,因為有鄰村這個成功典型,所以全村大部分人還是支持的,唯一需要解決的是,村委會怎樣拿出一套科學公正的方案,讓村民們能心服口服,主動配合。

  “在農村,想要解決公平問題,抓鬮是個最有效的辦法,而且百試百靈。”王輝風趣地說。在村“兩委”的帶動下,全村20個村民小組,以組為單位,通過抓鬮方式分別開始進行耕地互換,“抓到哪塊就是哪塊,哪怕抓的是孬地,心里再不情愿,也得認賬。”老耿們對這種方式十分認可。

  2013年,徐莊村的集零為整改革徹底結束,王輝所代表的村“兩委”終于松了一口氣。“那時候,我們真是沒時沒晌,天天不是泡在地頭,就是在村里做協調工作,最初不同意換地的幾家,在看到實際成效后也主動找到我們要求參與。”王輝介紹道,通過集零為整,村民種地更方便了,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整片流轉。在流轉的土地上,村里出資建了幾個高效種植基地發包出去,豐富了村集體收入來源。

  對于徐莊村集零為整的成功,徐州市賈汪區委農工辦副主任王兆玲告訴記者,推行集零為整,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首先,地力條件要基本相同;其次,平原地區比較有優勢;第三,村“兩委”班子必須要團結。

  土地股田制——

  農民變股民 合作增效益

  “為啥想起搞土地股份合作?”被問及這個問題,銅山區棠張鎮躍進村主任馬杰的話匣子再也關不上了。

  躍進村有種植蔬菜的傳統,2000畝的種植面積,幾乎占到了全村農地面積的一半,多年來農民從中也獲利不少,而村里另外2500畝的糧田,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多,大片田地被拋荒,實在讓人憂心不已,恰逢區里正在推行農村土地經營權股份合作試點,躍進村榜上有名,走集體經營路子實現全村共富在躍進村開始了試驗。

  據馬杰介紹,確定為試點后,村里連續開了幾次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先期的宣傳動員,土地股田制這種新經營模式,得到了村里95%村民的認可。為確保股田制的順利推行,2013年,躍進村成立徐州市利民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水稻、小麥,并在后來的發展中,先后成立了徐州市利民谷物合作社、徐州市利民農機合作社。三個合作社各有分工,分別負責稻麥種植、農資供應、農機作業。依托合作社,將全村95%的土地流轉入合作社,探索形成了“集體+農民合作社+農民”的產業經營模式。

  據躍進村委會副主任陳小衛介紹,先期不理解的幾家,在看到入股實實在在的好處后,也先后加入了合作社。目前,全村2500畝糧田全部入股,股份總計2500股,一畝計一股,不接受現金入股,每年合作社的純收入以3:3:4的比例進行分紅,其中村集體提取30%,合作社提取30%的公積公益金,40%用于合作社社員即全體村民分紅。

  采取這種分紅模式的原因,馬杰作了進一步解釋:“合作社的每一分收入,都要保證花在農民身上,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馬杰的話,從村內平整的道路、村內廣場上齊全的健身娛樂設施、為村民墊付合作醫療費用上可見一斑。

  “運作這幾年來,覺得‘村集體+農民合作社+農民’這種模式最科學。”陳小衛不無感慨道,既防止了土地大面積拋荒,為村集體增加了收入,又保證了村民增收。

  對于躍進村土地股田制試點的成功,馬杰總結了幾個關鍵因素。

  首先,針對當前種糧成本,尤其是流轉成本居高不下的現狀,合作社從一開始就實行土地流轉費用以小麥水稻實物支付手段結算,很大地緩解了合作社資金壓力。“小麥水稻一年各一季,收獲后,以1000斤小麥、1000斤水稻作為當年每畝地的租金支付給社員,收獲后以實物形式支付租金,減少了我們糧食收儲的壓力、資金壓力,還能有效保障社員的口糧問題。”馬杰笑著說。

  其次,土地股田制適合在平原地區推行。馬杰說,土地入股的目的是通過規模經營實現規模效益。平原地區由于土地比較平整,適宜發展大田作物,這就為土地管理和機械作業提供了有利條件,進而降低耕作成本,實現效益最優化。在山地或丘陵地區,受地形影響,規模種植較難達成,機械化操作較難實現,種植規模效益無從談起。

  第三,村集體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馬杰介紹說,股田制適合大田作業,大田作業離不了農機,如果合作社沒有農機,全憑租借,那經營成本是很高的。買農機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村集體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做支撐,股田制經營就無法推行。躍進村得益于早年間的鄉鎮企業積累,一次性購進全程農業機械80多臺套,共計投入資金約450萬元,實現了土地種收一體化。現在合作社除了為自己提供服務外,服務范圍輻射周邊十幾個村。

  第四,村領導班子要有戰斗力。這是馬杰著重強調的一點。他說,為了促成土地股田發揮實效,他們做了大量工作,前期的宣傳發動,中期的協調溝通,以及后期的經營管理,都需要村領導班子投入大量的精力,花費大量的心血。“沒有村干部的團結協作、共克難關,躍進村很難有現在的發展。”馬杰由衷說道。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