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為土地流轉拴上“保險繩”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周 嶸 字號:【

  前段時間,四川省邛崍市大同鄉陶壩村村民李衡明與其他53名村民領到了一筆特殊的保險理賠款。李衡明說:“魔芋基地由于經營不善垮掉了,我們的土地流轉租金沒有拿到。按照保險合同,保險公司賠付了31.75萬塊。我分到了3700塊錢。”

  李衡明所說的就是邛崍市正在力推的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在他手中,記者看到了保險合同,合同簽訂于2016年8月,投保人為民鑫魔芋種植專業合作社,被保險人為陶壩村土地流出村民。合同約定,合作社違約而不能按期支付村民土地流轉租金時,觸發保險理賠,由保險公司承擔租金賠償責任,保險公司賠付后再依法對合作社進行追償。錦泰保險邛崍支公司負責人趙旭告訴記者,陶壩村的這筆賠款是邛崍市,也是全國第一份被執行理賠的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合同。

  在簽訂首單農村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合同的邛崍市冉義鎮,流轉大戶劉志英說:“以往我們大戶和農民很難真正建立信任,他們防著我們跑路,我們擔心他們收地漲價。現在,政府引進保險公司對流轉行為予以保險,讓我看到了解決這一矛盾的希望。”

  正如邛崍市委常委肖瑤在陶壩村理賠儀式上說的那樣:“保險公司將土地租金賠付到農民朋友手中,保障了農戶的權益,防范了土地流轉中的失約風險問題,讓土地流轉中的信用鏈條更加牢固。”

  破冰動力從哪里來?

  ——失約難題倒逼各方探索農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

  2012年,冉義鎮九龍村12組村民劉志貴外出打工前,將家里的土地流轉給了同村大戶,可合約到期了,租金卻打了水漂,他一度對土地流轉有些寒心。

  類似情況在邛崍市并非個例。邛崍市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全市農村土地確權面積65.5萬畝,20畝以上規模流轉面積超過20萬畝。據了解,2012-2014年,冉義鎮先后有4家公司的老板跑路,上千畝土地欠下了幾十萬的租金。共富村村民陳世清回憶,共富村土地流轉經歷過幾次違約事件,雙流豐收農機公司從農民手中流轉的1000多畝土地無法支付租金,最后只得由當地政府來兜底,那次涉及了村里的400多畝土地。

  農民對流轉心有余悸,種植大戶們也有苦衷。“村里怕業主跑了,一直不愿意把合同期限簽太長;但租期太短,農戶若是到期收地,我們投入的基礎設施不就打了水漂?”冉義鎮種植大戶黃光倫告訴記者。

  “流轉協議非正常性中止,是土地流轉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邛崍市農林局局長張小君告訴記者,現行政策法律體系中,對土地流轉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機制,雙方違約代價偏低,使得風險居高不下。

  如何建立約束,重構信任關系呢?土地流轉是市場行為,規范流轉也應當用市場化手段,張小君回憶說,當時水口鎮鐘山社區為防范土地流轉風險探索的“土地預流轉+非融資性擔保”模式一下子為邛崍市打開了思路:找個第三方,為農戶和業主做個中間人。

  張小君介紹,2015年6月,邛崍市借鑒鐘山引入民營企業提供土地流轉非融資性擔保,為土地流轉中農戶和項目業主的履約行為進行風險擔保的經驗,在創新性地引入保險公司開發履約保證保險產品,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流轉風險防范機制后,邛崍開始試點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

  “業主若是違約,損失將由保險公司賠付。”成都市農委農經處處長曾定表示,“預流轉+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充分調動和激發了土地流轉雙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健康發展拴上了“保險繩”。

  保險資本為何“買賬”?

  ——財政資金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撬動資本與業主參與

  在冉義鎮友良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汪友良向記者展示了全國第一單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合同。他回憶說,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的保費按土地流轉交易額的3%收取,農民與業主二八開。市財政以獎代補分攤50%的保費。以一年一畝地1000元的租金來計算,保費是30元,農民應交6元,業主交24元,政府補貼一半。農民只要交3元錢保費便可享受1000元保額。

  張小君介紹,據邛崍市有關部門測算,按目前土地流轉規模,預計財政每年將拿出約300萬元資金用于保費獎補,撬動保險公司參與保險產品開發與推廣。同時將農村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與申請土地經營權直接抵押融資掛鉤,財政資金對融資利率給予補貼。

  張小君坦言,引入保險公司開發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產品,也經歷了一番波折,“僅憑保費補貼是不夠的,保險公司并沒有那么容易說服。”在前期接觸中,保險公司對保費收取、土地流入方財產調查、流轉面積確認、失約出險處理等多個環節提出了疑問。

  保險公司的顧慮為涉農財政資金指明了重點使用方向。“一方面加大財政投入,推進農村兩權抵押試點,大幅度提升農村土地經營權證的含金量,提高土地流入方主動參與土地經營權頒證的積極性”,成都市農委副主任潘斌介紹,另一方面,在失約出險處理機制建立上,加快籌建專業的農村產權處置公司,以解決金融機構對農村產權處置能力不足的難題。

  農村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引起了各大保險公司的興趣。中國人保邛崍分公司經理梁志勇表示,他們對邛崍近年來土地流轉違約事件作過測算,對新險種的推廣有信心。“這是一項新業務,我們對其發展前景很看好。同時,新險種還會倒逼我們業務創新,也有利于更好地開拓農村市場。”

  “隨著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的不斷攀升,土地流轉保險的發展前景被業界看好,只要市場培育起來,即使政府不再補貼,空間依然很大。”中華聯合財險成都中心支公司總經理助理田杭告訴記者。目前已有中華聯合財險、人保財險、錦泰財險以及平安財險四家保險公司通過公開比選程序入圍,獲得承保資格,投身市場“藍海”。

  參與熱情能否持續?

  ——降低失約風險,兼顧各方利益,大家都有獲得感

  人保財險邛崍公司負責人高紅說,土地流轉保險屬于保證保險,充分發揮了增信保障功能。它不是簡單引入商業保險,而是通過一個完整的體系,即“土地合作社+種植合作社+農民+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引入保險機制、政府補貼保金、專業合作社搭建平臺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土地流轉的失約風險。

  據介紹,成都實施糧食規模化經營補貼制度,在國家和省級糧食補貼基礎上,對生產種植50畝以上水稻、小麥、玉米的規模經營業主給予補貼,極大調動了規模種糧戶的積極性。如今,冉義鎮10個村的土地合作社與33個規模種植戶聯合起來組建了稻香土地合作聯合社。理事長胡華鵬說:“聯合社全程開展土壤改良、綠色防控,打造冉義貢米品牌,去年每斤大米賣到了8元錢,比普通大米價格翻了兩番。”

  規模種植戶的心穩了,農民的利益就有了保障。“這下真的是吃了定心丸,再也不用擔心業主因為各種原因不種了,土地流轉的租金打水漂了。”冉義鎮園林村8組村民蘇學剛說。

  曹富洲是邛崍市福洲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該合作社有1200多畝的土地,主要種植小麥、油菜。“雖然這項保險是在保障農民的利益,但是對于合作社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談及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他連聲稱好:“以前總擔心,村民覺得土地流轉的收入不穩定,第二年就不租了。現在有了保險,村民的利益得到保障,我們也可以長效發展現代農業了。”他表示,退一步說,不僅農戶怕業主毀約,業主也怕,改土、建渠投入那么大,若是農戶單方面撕毀協議,投入就打了水漂,保險公司就要分擔由此造成的損失。

  曾定介紹,成都市日前下發了《關于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的意見》,爭取3年內全市50畝以上規模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參保覆蓋面達到90%以上。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