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產權改革提速正當時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周嶸 字號:【

  “市場化運作,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股份化改造,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集體化管理,充分盤活存量資源;規模化經營,放活土地經營權、保障農民收益權……”6月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召開的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部署推進會上,福建省晉江市市委書記劉文儒向來自全國的試點縣市代表們總結晉江探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四種路徑”。

  今年,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市在此前29個基礎上新增100個,晉江就是其中一員。這場關系億萬農民切身利益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正在全面提速。

  2年多來,中央、省、市各級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市多點開花。這些改革的排頭兵們暢談各地大膽探索,穩步前行,驗證農民權益的有效實現形式的經驗,資源變資本、村民成股東的故事不絕于耳,處處可見農村集體產權的華麗轉身。

  確員確股,積極推進集體資產股份改革

  把農村集體資產的權益回歸給農民,喚醒沉睡的資產,讓集體經營性資產“人人有份、生金出銀”,讓農民從以往“囊中羞澀”到現在“鼓起腰包”,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始終是各地試點的核心。

  “首先是資產固化,鎖定未確權到戶的集體資產資源;其次是成員固化,出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辦法》,鎖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最后是股權固化,以戶為單位向持股成員頒發股權證書,固化成員收益分配權。”溫江區統籌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成員固化和收益固化是其中重要一步,溫江區采取原始取得、法定取得、申請取得三種方式,清理核實成員并編制清冊,形成成員固化決議。以戶為單位向持股成員頒發股權證書,股權實行“戶內繼承、社內流轉、生不添死不減”,固化成員收益分配權。目前,正在探索增資擴股、集體配股等方式,打通新增人口成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通道。

  農業部經管司張紅宇司長評價,作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

  在制定股份權能改革方案時,因地制宜,因村而異,尊重農民選擇權,是各試點縣市的共識。

  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吳計亮介紹,海淀區村級集體資產的所有單位和核算單位均不相同,對實行鎮級所有、鎮級核算的原玉淵潭鄉和四季青鎮,采取由成員個人直接作為鎮級集體股東進行股份量化,實行整體改革;對實行鎮級所有、分級核算的東升鎮、海淀鎮,則分別以成員個人作為各村集體股東進行股份量化,同時由鎮集體持有各村集體20%的股份,實行鎮村聯動改革;而對北部山后地區實行鎮村兩級所有、分級核算的溫泉等鎮,則先由成員個人作為各村集體股東進行股份量化,然后再由各村根據人口規模等因素持有鎮集體的股份,實行分級、分步改革。

  福建省晉江市在設置集體股以及具體比例時,則充分體現“一村一策”,在全市189個具有經營性資產的村(社區)根據實際民主決策。對于在城市更新改造后的村(社區),一般不設集體股,只設個人股,個人持股數量由民主決議;對于經濟基礎還不扎實,需化解債務的村(社區),暫保留集體股,集體股的具體比例由村(社區)自行討論決定。

  創新合作,不斷探索集體經濟組織形式

  制度改革是基礎,合作富民是核心。“以實施改革為基礎,發展多種模式股份合作,搭建起既富百姓、又強集體的載體,實現由‘建設村莊’向‘經營村莊’轉變。”山東省肥城市市委書記常緒擴這樣總結。

  肥城市通過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村級組織架構由村“兩委”變成了“兩委一社”,實現了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股份經濟合作社“三駕馬車”并行的新型農村治理模式,強化了村級組織的經濟運營職能。常緒擴介紹,在農業村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規模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在城中村、工業基礎較好、凈資產較大的村組建置業股份合作社,通過開發騰空土地、建工業廠房、商業廣場,發展“房東經濟”;在勞動力富余的村組建勞務合作社,農民既通過打工獲得工資收入,又通過合作社獲得盈余分紅。

  村集體、合作社如何共同發力,形成科學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的股份權能,“塘約道路”為此指明了方向。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探索了“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經營模式。以塘約村為試點,由村黨總支引領,組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村級土地流轉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營銷信息中心、綜合培訓中心和權益保障中心“六個機構”, 按照“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發展思路,采取“黨總支+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引導農民將土地入股到合作社進行合股聯營、合作生產,經營所得收益按照合作社30%、村集體30%、村民40%進行利潤分成。

  如何有效運營集體資產,突出體現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特性,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推行了“政經分離”。新會區從2008年起著手恢復集體經濟組織設置,目前,全區共有1823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其中208個經濟聯合社、1615個經濟合作社,組織證明書已經全部核發完畢。新會區以此為契機,以城關鎮2個村為試點,在試點村設立社區辦事處,專職開展公共服務和提供黨政事項代辦服務,使村委會回歸社會管理服務本位,村集體經濟組織回歸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本位,逐步將社會管理服務職能與集體經濟管理職能分離。

  明晰權能,持續釋放改革紅利促民增收

  還權賦能只是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如何讓村民按持有股份切實分享“資本紅利”,則是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題中之義,也是各試點縣市工作的重心之一。

  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在9個試點村明晰股份收益分配權。按照財會制度和組織章程,履行民主程序,制定收益分配辦法和年度收益分配方案,年度收益在依法繳納國家稅金和有關規費后,提取一定的公積公益金,再按同股同利的原則進行股份分紅。“9個試點村共發放了3154本股權證。有了收益分配方案,這些股權證就不再是躺在柜里睡大覺的廢紙,而是實實在在能產生收益的股份。” 蔡甸區區委書記劉子清這樣介紹。

  各試點縣市紛紛出臺配套政策,為還權賦能、盤活產權去除梗阻,保駕護航。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出臺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等多個配套實施方案,健全土地儲備、產權評估、利益共享、風險保障、金融支撐等配套措施,保障了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等權利。

  成都市溫江區在盤活農村產權上打出改革“組合拳”:第一拳,先讓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有平臺,解決“地到哪里去”;第二拳,創新抵押融資產品和農村信用合作,解決“錢從哪里來”;第三拳,建立農村產權風險防范機制,解決“經營失敗怎么辦”。

  涉足農村改革的“深水區”,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唯有“破冰”前行,讓農民真正成為改革的主體和市場的主體,通過改革實現農村產權要素資本化。正如溫江區萬春鎮天鄉路社區黨總支部書記王世軍說的那樣:“‘產改’激活了農村集體沉睡的資本,農民‘錢袋子’鼓了,企業發展了,鎮域實力提升了,社會和諧穩定了……”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