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冀中糧食蔬菜合作社如何供給側改革
時間: 來源:農村經營管理-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陳娜 字號:【

  孟夏之日,萬物并秀。恰逢《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十周年,筆者近期走訪了冀中保定、廊坊兩市,就農民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如何適應市場變化,挖掘到了一些糧食果蔬類合作社在引領農戶轉變生產方式、增加產業鏈條、調整銷售路子的創新做法,或許可以給我們帶來一點啟示。

  生產轉方向 走綠色發展之道

  每天天不亮,王建國兩口子就開始到棚里忙活著收菜,一直到天黑。這是他們兩口子每天的生活重點。王建國是華農蔬菜專業合作社的頭一批社員之一,也因此嘗到了實實惠惠的好處:“原來自己種菜不講究品質,成熟后往往在周邊集市賣,加上農閑外出打工的收入,一年也就萬八千。現在跟著合作社種,雖然累些,可我們兩口子一起每年能賺個四五萬。”華農蔬菜專業合作社在保定市定興縣賢寓鎮龍華村,借著縣里重點發展設施蔬菜的東風,2009年村委會牽頭成立了這家合作社,社員從113戶發展到現在的150多戶,現在已逐漸有了一定的規模,單棚年產菜達5至8萬斤。

  由于合作社種的是無公害蔬菜,王建國絲毫不用擔心蔬菜的銷量。據介紹,發展之初,合作社雖然是統一種植,但并不是無公害蔬菜,結果社員們累了一季,菜卻賣不上好價,大家伙兒商量來商量去,決定改用生物農藥,同時嚴格管理蔬菜基地,這才申請下了無公害蔬菜品種認證。每年從10月到次年7月,都是蔬菜銷售的旺季,大批的經銷商趕來或是在地頭直接收購,或是拉到10公里外的北莊頭村的蔬菜交易市場,“那場面熱鬧得很。”一位定興縣農業局工作人員說。

  北莊頭村的蔬菜交易市場,屬于莊頭無公害蔬菜專業合作社,其無公害蔬菜年播種總面積達13160畝。由于規模大,莊頭合作社申請項目建造了市場,“既為了自己的社員方便,也為周邊的菜農服務。”理事長李先介紹說,周圍5個鄉鎮的蔬菜幾乎都到這交易,年交易量達15萬噸。

  無獨有偶。大城縣長蘆疃村農友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走的是“小而精”發展路。本地沒有種蔬果的傳統,能發展起來全靠理事長李長榮“帶著大伙兒闖”,李長榮也是長蘆疃村的村支書。在經歷過被騙買到淘汰的葡萄苗后,李長榮意識到光成立合作社還遠遠不夠,得轉變生產方式。現在,得益于李長榮在自家流轉的80畝地里連年試驗新品種,合作社社員種出來的果蔬口感很不一般,加上采用富硒技術、錯季成熟,合作社的葡萄一上市就賣到20元一斤。社員高留正家里有10畝大棚,種了一半葡萄一半甜瓜,每年收入能有十幾萬。

  “一般的農作物收益低又不穩定,得改變原來傳統的品種,種有特色的才行。”保定市易縣源成鑫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蔣曉霞則選擇了在品種上精挑細選,“黑花生、黑小麥、高油酸花生等特色農作物收益高,現在老百姓都搶著入社。”源成鑫合作社成立6年時間發展迅速,社員從最初的5戶發展到現在的2000多戶。

  加工增鏈條 走融合發展之道

  由于果蔬的品質遠近皆知,再加上早年間村里規整的“井”字型街道和獨立果園區設計,近年來,農友合作社的社員們紛紛開起了農家樂,辦起了采摘,村子也從一個傳統的農業村變為了觀光采摘村,社員最大限度享受到了果蔬的收益。“今年我們打算一鼓作氣,爭取申請到市里的美麗鄉村項目。”李長榮說,鄉村變美了才能帶動更多的游客來采摘。

  而在農友合作社的隔壁權村鎮,大城惠農棗業合作社的社員們也嘗到了延長產業鏈帶來的甜頭。由于鮮棗不易儲存且受天氣影響較大,盡管種棗歷史悠久,權村鎮的棗農收入卻一直是“看天吃飯”。大城惠農棗業合作社在成立不久后,理事長馬井剛就勸說社員們,新建干棗加工的流水線,增加棗圈、棗片等棗制品。“如果只是像原來那樣種棗,成不成立合作社都沒什么區別。”老馬對記者說。據社員賈洪勛講,起初在社員大會上新建流水線能通過討論,全靠著社員們對老馬能力的認可,建成后大家才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好處。“現在遇到刮風下雨就不怕了,掉地上的棗能立馬加工成產品,我們社員也能獲得更多收益。”賈洪勛對記者說。

  銷售換路子 走品牌發展之道

  不僅在產品生產上有所變化,為能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冀中一些農民合作社在銷售方式和品牌經營上也有不小的轉變。由于近年來受到新疆棗的沖擊,惠農棗業合作社通過經銷商賣棗的路子越來越難,“是不是品質的問題?”馬井剛立刻著手申請了“大城金絲小棗”的國家地理標志和有機產品認證。馬井剛想的是產品品質,社員們則琢磨著換個銷售路子。社員賈倩倩看到線上交易正火,就試著開了網店,“本來沒報著希望,結果還辦成了。”賈倩倩對記者說,大部分單子都是通過熟客推薦的,現在每年從她手里銷售出去的棗產品將近1噸。在她的帶動下,合作社有一半社員都開了網店,銷售量占合作社總產品的70%。

  銷路不愁讓馬井剛更加堅定了對發展棗業的信心,“我們的產品并不輸于市面上的一些大品牌的棗,主要是缺少宣傳,牌子沒打響。”為此,馬井剛把在外工作的兒子叫回來,幫助合作社繼續做大品牌,下一步他還打算辦加工廠做棗飲料,增加產品種類。

  初夏驕陽似火,在距離惠農棗業合作社不到20公里的臧屯鄉宋賈村,大成穩豐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西蘭花正值收獲季節,“昨天才送走一撥香港的客商,今年天氣提前熱了20天,周邊的西蘭花價格低,多虧了提前簽訂的訂單,合作社才勉強能保住收益。”理事長周燕對記者笑著說,“最初的出口訂單就是客商自己在網上搜索找來的。”網上的宣傳源于合作社的品牌意識早覺醒,在合作社2011年成立之初,周燕就張羅著注冊了“寧天下”商標,申請了無公害蔬菜認證,2013年做了出口備案,“大成西蘭花”也逐漸有了名氣,現在合作社出口至香港、馬來西亞等地的銷售量占到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如今合作社的露地西蘭花種植基地,輻射周圍十幾個村2500畝地,已經成為廊坊最大的露地菜種植基地。今年62歲的社員劉洪澤對記者表示:“家里的2畝地每年能有4000多元收入,還不耽誤自己開農耕車掙錢。”“帶著大家伙兒一起致富,是我牽頭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周燕表示,下一步還想申請項目建造制冰廠,降低遠距離運輸用冰成本,擴大出口銷量。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