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縉云縣新建鎮的筧川村擁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縉云縣行政村規模調整前最大的行政村。2016年5月,筧川村抓住高鐵機遇,從300多戶村民中流轉土地500多畝,投資1000多萬,菇棚變花海,建成“小火車+花海”風景項目;花海一炮打響后,三天眾籌三千萬元,農民變股東,啟動新項目,完成了村集體經濟從傳統農耕到農旅融合的華麗轉身。
巧借高鐵東風 啟動集體二次創業
1996年起,筧川村利用本村的地理環境優勢,吸引大量菇農來村租田種菇。在此基礎上,村集體投資創辦了浙中南地區最大的香菇交易中心——筧川香菇市場,年交易額超億元。市場的成功培育,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僅此一項村集體收入平均每年就達40萬元以上。
2015年,麗水開通了高鐵,筧川村抓住機遇,集中流轉了高鐵與高速公路邊的500畝土地,因地制宜種植各類花草,打造四季花景,并引入全省首條觀光小火車游覽線,建起了“筧川花海+小火車”景區,并在此基礎上科學設計,增設8000萬枚彩燈,將夜間的花海打造成絢麗的“燈海”。截至2016年12月底,筧川花海共接待游客200余萬人次,門票收入650余萬元,餐飲及農產品銷售額達350余萬元。
利用眾籌合力 破解后續發展難題
花海項目大獲成功后,筧川人又推出認股眾籌,采用股份制,其中村集體占53%、村民占47%,花海統一由縉云筧川花海產業有限公司經營管理。花海打包作價3000萬元,村集體1600萬元,其余1400萬元面向村民認購,每股7000元。在認股眾籌的同時,筧川村“筑巢引鳳”吸引社會資本,打造“婚紗攝影基地”、“跑馬場”、“中藥材花海基地”、兒童樂園,不斷豐富景區內容,創建多元業態。此外,筧川村還大力發展特色餐飲業,完善花海產業鏈,發展民宿經濟,完善停車場等配套設施,打造一個集休閑觀光、餐飲食宿、農事體驗、科技示范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基地。
規范民主管理 打下堅實發展基礎
召集全村69名村民代表表決建設“小火車+花海”, 投票贊成率100%。花海的發展和管理,由村民入股,同樣召集村民代表表決,投票贊成率100%。
在筧川村,凡涉及重大事項,一定召開村民代表和全體黨員參加討論并表決,嚴格執行一年四次的財務公開制度,并對村務公開內容進行了規范和依法延伸,使村務公開的內容由最初的以財務公開為主擴大為黨支部建設、生產經營管理、土地管理、財務管理、計劃生育管理、宅基地管理、村干部廉潔自律等農村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的管理,使群眾的知情權真正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浙江省縉云縣農業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