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位于河北省東部,地處燕山余脈南麓,得名于“古人種玉”的傳說。春節我利用幾天時間走訪了農村的親友,了解了家鄉依托特色產業發展農業的情況。
一、包尖白菜產業情況
玉田以白菜聞名,種植歷史長達兩百余年。隨著品牌化的發展,玉田包尖白菜在市場上的名號也越來越響。據不完全統計,除京津地區外,包尖白菜還遠銷東北、上海、廣州、香港等地,部分產品還遠銷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在市場的刺激下,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大,目前,全縣種植包尖白菜達3萬畝左右,主要分布在虹橋、亮甲店、楊家套等鄉鎮。
與此同時,不少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例如,老家的黑貓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種植園種植包尖白菜,發展勢頭良好,單棵菜最高售價達39元。該合作社還將品牌化做到了較高層次,與北京、天津等地的中高端市場開展合作,產品進入高檔社區、餐飲場所等,并與部分高校達成采購協議,成立聯盟供應產品。
二、包尖白菜產業存在問題
雖然玉田包尖白菜產業發展勢頭整體良好,但一些現實問題也阻礙了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一是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大。近年來發生了幾次菜價大幅降低、收購價格甚至低至一斤幾分錢的事件。原因主要還是市場供需失衡,大量農戶盲目增加白菜種植面積,導致市場供過于求。大量白菜無人收購,只好爛在地里,不少農戶因此賠了錢。此外,固安、涿州等地也在發展相關產業,這些地方距離京津地區更近,運輸成本更低,沖擊了玉田白菜在周邊市場的供應。
二是種植科技含量不高。相比小麥、稻谷、玉米等糧食作物,白菜的種植主要還是依靠人力,農業機械設備的采用率不高。除部分有實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外,大多白菜種植農戶教育水平較低,無法科學高效地進行白菜生產。
三是衍生產品較少。在玉田,白菜主要還是以鮮菜進行出售,附加值較低,價格上不去。實際上,以白菜為原料可以生產不少產品,例如辣白菜、酸菜等。就全縣來看,針對白菜進行加工的企業較少,政府也沒有完善的支持鼓勵政策推動白菜加工企業進一步發展。
三、發展建議
一是加強政府引導,合理安排白菜種植。通過政府的支持引導,合理規劃種植面積,避免“一窩蜂”、盲目種植單一品種。政府可以建立農產品交易中心,為市場供需雙方搭建溝通平臺。通過定期發布價格及供需預測,引導農民科學制定白菜種植計劃,錯開白菜上市高峰。
二是推廣科學種植,加大農民培訓力度。鼓勵白菜種植企業尤其是農戶積極采用白菜新品種,使其能更好地適應市場。對種植農戶進行培訓,進一步規范白菜種植。此外,要大力推廣機械化播種收獲設備,有效提高白菜生產收獲效率,降低勞動成本。
三是鼓勵進行深加工,提高白菜市場價值。針對有條件的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鼓勵其開展白菜深加工業務,延伸白菜產業鏈條。
(作者單位:農業部經管總站)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