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但不是唯一的發展路徑。我國各地農業資源稟賦差異很大,不少地方不能搞集中連片經營。還要看到,小農生產在傳承農耕文明、穩定農業生產、解決農民就業增收、促進農村社會和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能好大喜功,行政強推農民流轉土地,搞一刀切的規模經營。實際上,除了土地流轉更換經營主體實現現代化規模經營,也可以在不更換經營主體的條件下將小農生產與社會化服務對接起來,將以家庭勞動為主的自耕農業升級為現代化的農業經營方式。
除了經營方式的創新,小農生產還要做好提質增效這篇大文章。小農生產完全可以依托精耕細作的特長和豐富的耕種經驗,嚴格控制農業投入品使用,滿足質量需求的同時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
要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當前,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小農生產正在由“商品小農”向“現代小農”轉變,振興鄉村,要加速這個進程。這個過程中,特別要注重發揮新型主體的帶動作用,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提升小農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改善小農生產設施條件,提升小農戶的抗風險能力,扶持他們拓展增收空間。
小農生產并不等同于落后的生產方式,小農生產也可以很精彩,很別致。振興鄉村,小農生產與現代化大農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產業興旺才會呈現最美的圖景。
(來源:《人民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