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也是2015年第一批承擔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國家試點的29個試點縣(市)之一。近年來,濟源市立足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農村產權制度,按照“確權—賦能—活權”總思路,穩步實施“試點—擴面—全面推開”三步走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有效激發了農村集體經濟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開展“六權”確權,夯實改革基礎。濟源市于2013年出臺了《關于開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啟動并完成了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土地上房屋所有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所有權等“六權”確權工作。通過“六權”確權,明晰了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建立了規范高效的運行機制。
發展“六類”主體,激活農村市場。一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政策扶持、加強指導、示范引導,積極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0余家,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達到53.2%。二是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對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基礎上,由集體領辦,農戶自愿將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集體統一規劃,分戶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農業生產效益最大化。三是集體經濟合作社。通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清產核資將集體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社或股份經濟合作社508家,健全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四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和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50個,托管土地面積8.5萬畝,服務農戶8500戶。農業生產托管在節約農機作業成本、保護土壤生態環境和大氣環境污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五是農業金融服務組織。創新性開展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的“四臺一會”融資模式,累計為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4.5億元,服務了現代農業發展。六是農村產權交易組織。成立了河南省首家市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形成了市鎮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網絡,有效激發了農村各類資源要素活力。
探索“六項”權能,增加財產收入。積極探索農戶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流轉、抵押擔保和集體資產股份的抵押擔保、繼承、有償退出六項權能。承擔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兩項國家試點,出臺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和農戶承包地抵押擔保貸款意見、抵押登記辦法,探索建立“農戶提出申請—集體經濟組織批準—農業部門抵押登記—銀行發放貸款—政府風險補償(貸款額度的10%)”的抵押貸款新模式。將農村集體資產抵押擔保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本著村為主體、財政支持、社會共同參與的原則,創新性開展了“市鎮村企四方聯動籌資+村集體資產抵押+資產委托運營”農村集體資產運營扶貧工作。有效打通了農村產權抵押擔保的政策障礙,累計發放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集體資產股權抵押貸款1744.5萬元,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形成“六種”模式,壯大集體經濟。為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盤活集體資產資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濟源市先后出臺扶持村集體經濟方案、村集體經濟增收三年專項行動方案、村集體資產運營扶貧方案,支持村集體盤活資產資源。集體經濟呈現出雙房、王莊等資源開發型,封門腰、楊木洼等農業生產服務型,澗南莊、北瑞等土地股份合作型,新峽、水洪池等村企聯合型,東關、花石等混合所有型及物業租賃型等六種模式。
(作者單位:河南省濟源市農經站)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