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省赤壁市財政局組織相關涉農股室和鄉鎮財政所負責人赴江蘇省宜興市和浙江省的安吉、遂昌三地學習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通過此次學習取經,開闊了視野,啟迪了思維,找準了差距,增強了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因村制宜,在美麗蝶變中留住鄉愁
堅持高點定位。宜興以打造“全省最美麗鄉村”為目標,堅持面上規劃和點上規劃“兩手抓”,將該市自然村規劃定位為重點特色村、重點村、特色村和一般村,梯度建設美麗村莊。安吉堅持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四位一體全方位建設,規劃上,將高標準、全覆蓋的建設理念充分體現到整體和專項規劃中;建設上,突出規劃龍頭,不規劃不設計,不設計不施工,確保建設質量和品位;管理上,突出農村社會管理創新,大力推進城市物業管理進農村,全面實施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經營上,促管理帶建設轉成果,推進農村資源與資本、產品與市場、環境與實力相對接。
堅持多方籌資。宜興在整治階段,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引導鎮村推動村莊環境整治,進入長效管理階段,市財政每年又安排不少于300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于長效管理獎補,同時引導各鎮村積極對上爭取各類創建資金。通過鼓勵社會力量捐資捐建、村企結對等辦法,多方籌措資金,有效解決資金需求。
堅持因村制宜。宜興堅持因地制宜,形成了產業帶動型、旅游服務型、文化保護型、水鄉風情型、山村風貌型、田園風光型等新農村建設類型,同時以培育“一村一文化”為著力點,發掘整理鄉村優秀文化資源,目前已建成鄉風文明特色村90個,全國文明鎮村7個。安吉堅持將凸顯鄉村文化作為美麗鄉村創建的生命力,注重對特色建筑的保護和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的挖掘,相繼建成91個文化大禮堂、46家農村數字影院、1個中心館和36個地域文化展示館。
堅持以人為本。宜興始終堅持“實處著手、普惠民生”,大力推進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河道治理、污水處理、垃圾收運、公共設施等相關配套建設。許多鎮村跳出整治搞整治,將農家樂、鄉村旅游、現代生態農業有機融合到“美麗鄉村”建設當中,促進旅游經濟發展,實現了龍頭農家樂擴容增收、農戶享受分紅、村集體獲得資產租賃收益的“三贏”局面。
堅持建管并舉。宜興按照村莊環境長效管理“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目標要求,加強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道路修護、綠化養護、河道管護、公共設施維護等“五位一體”建設,建成村莊長效管護機制。同時積極嘗試市場化運作新路子,將西渚、太華、官林等鎮(街道)村莊生活垃圾清運和河道管護等項目服務外包。
創新思維,在環境整治中變廢為寶
完善政策體系。安吉在《安吉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實施辦法》基礎上,相繼編制完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規范》《農村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指南》等地方標準,在制定和完善對村級考核、明確物業規范管理、指導農戶分類投放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指導、考核、獎懲”體系。
創新處理模式。安吉縣探索實行“農村物業管理”新模式,農村物業公司對全縣農村、公路、河道、集鎮、村莊五大區域統一保潔、統一收集、統一清運、統一處理、統一養護。2016年,該縣又創新開展“垃圾不落地”試點和“鄉村衛士”APP監管平臺、農村物業協會等工作。遂昌完善垃圾分類源頭可溯機制,推行垃圾“身份證”制度,對農戶垃圾桶進行“二維碼編碼”,并通過“垃圾超市”“積分換商品”“二維碼掃描評分”系統以及“保潔員考核”“有機垃圾處理遠程APP”管理系統等,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運維管理規范化和長效化。
加強監督考核。浙江省農辦從2016年開始將農村生活垃圾納入對各市縣考核,建立市對縣、縣對鄉、鄉對村的分級督查考評制度,市對縣實行季查,縣對鄉、鄉對村實行月查,分別公布排名,全年成績與垃圾分類減量資金補助掛鉤、與聯村干部及村主要領導獎金掛鉤。
強化教育引導。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宣傳櫥窗、網絡微信、移動宣傳板等,全方位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把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垃圾處理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實踐內容和市民學校、民工學校、老年大學、農村學院、環保志愿者組織等教育培訓,引導全民樹立垃圾分類和減量“從我做起,人人有責”的觀念。
科學治污,在河湖長清中高效建管
科學編制縣域規劃。安吉科學編制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規劃,提出各年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目標值、技術路線圖、項目書和時間表,對設計、施工、監理、驗收、運行、維護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各個環節的規范要求進行具體化,提出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組織體系、政策體系、項目體系、資金籌措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
因地制宜選擇模式。對區位條件允許的村莊進廠處理,充分發揮城鎮污水處理廠的輻射效用,提高集中處理設施利用率;對不能進廠處理的村莊,就地自建集中型、區域型、聯戶型、單戶型生態化污水治理設施,鼓勵人口集聚和有條件區域建設有動力或微動力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科學選擇效率優先、經濟實用、維護簡便、循環利用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厭氧、兼氧、好氧等技術工藝,因地制宜推廣PEZ高效污水處理技術、日本凈化槽技術等一批低成本、高效率、易維護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對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按工程設計、受益比率、隱蔽工程、項目主體、配套項目、長效管理等進行細化,建立健全縣、鄉鎮、村、專業監理四級監管體系,出臺工程招投標、管材供貨、納管接戶、工程驗收等21個管理辦法,配備專業監理公司、總監、專業監理和村級旁站監理;專門制定出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操作指南》等,提供通俗易懂的污水處理建設環保規范圖供基層使用,使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做到標準化、規范化。
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制定《安吉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長效管理實施辦法》等文件,明確長效維護實施主體及責任。成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長效管理考核小組,制定相關的考核細則,對各鄉鎮工作進行考核督查。
通過考察學習后發現,這些先進地區的理念、經驗和做法給筆者許多有益的啟迪。啟迪一:要把握好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的關系。鎮、村履行主體責任,引導群眾搶抓美麗鄉村建設機遇,發動群眾籌資籌勞共建,改造自家房屋,整治莊前屋后,廣泛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啟迪二:要把握好統一標準和因地制宜的關系。要將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和村莊整治要求嵌入村莊整治規劃中,真正做到“一鎮一品、一村一景”,杜絕“千村一面”現象。啟迪三:要把握好財政獎補與資金整合的關系。加大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鼓勵吸引民間資本、社會資金和群眾自有資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形成“農民籌資籌勞、政府財政獎補、部門投入整合、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贈贊助”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啟迪四:要把握好建設鄉村與經營鄉村的關系。啟迪五:要把握好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的關系。在優化美化村莊人居環境的基礎上,培育和發展現代文明,建成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美麗鄉村”。啟迪六:要把握好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作者單位:湖北省赤壁市財政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